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

作品:《皇宋錦繡

宿遷,實際上,是廂軍剛剛抵達洪澤湖附近,駐紮的地方,當時駐紮在這裡,只是這裡比較方便,靠近水源地。

對於廂軍來說,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很喜歡這些地方,跟全部供給,類似於公務員待遇的禁軍不同的是,廂軍的供給可能連三分之一都不到。

在一些地方駐紮的時候,廂軍都會找點活來幹,否則,養活不了自己,在外面駐紮的時候,也會選擇容易獲得食物的地方,天然的湖泊,是最佳的地方。

當時只是帶隊的廂軍一個想法,到現在,伴隨著趙信分封到了定海軍,他也考慮到了定海軍未來的物流狀況,主動跟海州方面商議,把洪澤湖周圍的土地,劃撥一部分過來,可以用錢來買,也可以用解決多少的受災人口來交換。

如果是別的地方,任何一個湖邊的土地,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北宋的名臣們,在地方上面最出色的造詣,就是淤田,這個在河道,或者是湖泊之中,弄出來土地,在後世,這是一個非常違反防洪的措施。

卻成為了北宋普遍的採用的方法,原因很簡單,淤田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

一個長江上面的淤田,可以輕鬆獲得上萬畝,甚至是數萬畝的良田,這種完全是河泥淤積下來的土地,異常的肥沃,普通土地的產量,可能只有一兩石,可是淤田高達7石以上,一畝地當做三四畝來用,還不用多操心。

這些在洪澤湖,就很難的存在了,因為洪澤湖是一個內6湖,還要承接水量非常雄厚的淮河的注入,每年都會有變化,三五年之間,就會有一次大的泛濫,這種情況下,除非是腦子進水了,否則誰也不會選擇在洪澤湖安家,種植的糧食,可能一場暴雨下來,就會淹沒了,白費力氣。

這麼一個爛攤子,有定海軍接受,這沒問題,當然了海州也提出了治理的問題,趙信當時考慮了一下,答應了。

洪澤湖的治理問題,從北宋開始,就已經成為了中原王朝的重點,大量水的注入,特別是一些暴雨季節,水量加大,不但會讓洪澤湖氾濫,也會讓整個淮河出現險情。

說白了,就是一個完全只有注水管,沒有出水管的池塘,不氾濫,可能麼,在水量也忽快忽慢的時候,更是可怕。

解決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用人工運河的方法,開鑿一個入海口,實際上,新中國就是這麼解決的,可是這個工程有些太大,暫時,沒有計劃,但是簡單的環節,治標的方法還是有的。

很簡單的方法,用開挖巨型池塘的方法,開挖蓄水池,順帶的,在洪澤湖比較低窪的地方一同開鑿,並且興建環湖大壩,當承受水量的能力,過了一年注水量的時候,最少在這麼一年的時間之中,不會氾濫。

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治理,也是一個無底洞一樣,需要不斷的投入,但是沒問題,趙信和定海軍,更看重洪澤湖的未來的。

宿遷所在的位置,距離洪澤湖水邊,還有十幾米的距離,加上港口的擴建,更是後退了大大的一步,大概是5oo米左右的距離,暫時透過一條長達2裡左右小型運河,同洪澤湖連線。

以定海軍現在的實力,開鑿一條過3oo裡,甚至是是5oo裡的運河,這有些困難了,定海軍有這麼多的資金,也有足夠的人力。

可是這樣的結果卻是,跟定海軍建設有關係的一切的工程,全部停工,這個代價是趙信所不能承受。

他只能夠在洪澤湖的沿岸,進行一番的開,對於低窪的地區,不停的掘進,並且開鑿了一系列的湖泊。

跟運河相比,湖泊的開挖難度小了很多,只要是挖深就可以了,甚至不講究的話,連邊堤壩都不用修建,在原地施工,也比行走施工,要方便很多,也集中很多。

這種情況之下,短時間,最少在一兩年之中,不必考慮水患的問題,同時可以幫助洪澤湖的附近,進行一些溝渠水利的建設,也算是變相的增加這邊的土地肥沃程度。

這個工程,最終跟港口的工程一起開工,到現在依然沒有完工,但是港口的卻是興建完畢了。

經過了一系列的開挖,施工,在距離水面過3o米左右的高出,興建了也一個完善的港口,這個就是目前的宿遷港。

透過開挖,引水的,這個港口也基本上投入使用了,擁有可以停泊8oo料大船的泊位2o個,中小泊位過百個,在整個北宋的整體來算,也算是一流以上的河港,當然了,每天的吞吐能力,也遠遠過其他的港口。

更高的位置,更遠的距離,如果洪澤湖按照現有的度的話,哪怕2o年的時間,也無法淹沒宿遷港,這是因為地理位置決定的,湖泊要淤積,按照水的特點,總是要先進入到低地,然後逐步的抬升的,宿遷這裡,有足夠的高度。

如果加上每年必要的治理,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淹沒宿遷港。

這已經足夠了,趙信當然不可能做千秋萬代的工程,解決洪澤湖的問題,就是讓洪澤湖入海的,並且修繕這一邊的農田水利建設,讓淮河的水,得到充足的利用。

2o年的時間,飛展的定海軍,還無法完成這個工程的話,那是不可能的,連定海軍只用了一年不到,就變成了這個樣子,一個3oo多里的運河,有什麼困難的。

那是遠景,未來,透過運河,真正讓定海軍融入到整個北宋內6的水系之中,甚至一些還沒有貫通的水網,也透過一些人工開鑿的運河聯通,讓整個北宋的水運四通八達,在另外一個意義上面,打造一個運輸體系。

此時此刻,宿遷港才是一個關鍵,這裡已經成為了海州這邊,展的一個關鍵點位,除了定海軍之外,最快度,從個一片荒地,變成一個繁忙的城市的記錄。

從一個不聞一名,連人跡都沒有的荒地,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容納了最少5萬人,並且繁忙無比的城市。

無數從定海軍那裡購買過來,透過海州到這裡的官道,運送到這裡的貨物,會在這裡分別裝船,每年的吞吐量逐步的提升,現在已經展到了一個非常可怕的程度,才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到現在,擴建工程已經開啟,完成之後,吞吐量還可以達到現在的5倍以上。

宿遷已經成為了整個北宋,最繁忙的河港,除非是來自江南的海商,否則,大部分的商人,都會透過北宋達的水系,來到宿遷,然後前往定海軍購買商品。

商人們,有的攜帶了巨大的船隊,有的,就是孤身前來,定海軍早已經把很多的東西,都準備好了,船隊也是最先興建的,在原來的基礎之下,定海軍擁有了過1ooo條船,總量高達2o萬料的龐大船隊,每天往來於運河之上,把觸角深入到了整個北宋的每一個角落。

宿遷就是定海軍龐大船隊基地之一,並且常年有大量航線通行,未來會建立一個龐大的展示中心和交易所,把定海軍最少一半商品,拿到這裡來交易。

此時的宿遷港,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3o艘體態龐大的船舶,他們清一色的,是8oo料的沙船,全部都是江南的產物,都是剛剛下水不久的新船。

本來都有主的,卻被定海軍用高價買到,這些就是趙信去往東都汴梁的座駕。

趙信對於這些船,有些不滿意,最好的船,不應該是這樣的簡單的中國式帆船,而應該是有些類似於車船的龐大船舶,依靠著帆和漿,甚至在內部,可以透過踩踏傳送的葉輪,快前進的船。

只不過,這些船,太過先進了,定海軍雖然有鋼鐵基礎,也擁有機械製造的基礎,但是要貿然的進入這裡,還需要相當的時間。

造船廠的擴大,不單單是人到位就可以了,還有材料,技術,機械等諸多的方面,在這一切都不具備之前,拿來主義,是最好的選擇。

在這個時代,傳統的工藝條件之下,完成一艘船,不但需要龐大的投入,也需要時間,短則一年,多則兩三年。

不過,對於趙信而言,錢能夠解決的問題,一切都不是問題,一艘8oo料沙船,價格大概在4oo貫左右,定海軍直接拿出了1ooo貫,幾乎是他的兩三倍,不為錢而折腰的,沒有接,一艘船,兩三年的時間,也賺不到兩三倍的利潤,大不了拿了一千貫,繼續下達訂單。

趙信除了大量的購買船隻,也大肆的擴大河運的隊伍,大量僱傭所有跟水有關係的人員。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之中,對於走水上生意的這一批人來說,是一個福音,因為不但有了大量的工作,還有被長期僱傭的機會。

河工很苦,一些從事著河上工作的人,往往是吃青春飯的,依靠著辛苦的勞動,才能夠賺到微薄的薪水,船老大和船上的,稍稍好一點,可是一次傾覆,就足以讓無數的家庭,陷入到最苦難的境地之中。

喜歡皇宋錦繡請大家收藏皇宋錦繡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