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

作品:《皇宋錦繡

父母,這是趙信有些迴避的問題,從穿越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已經離開了汴梁,轉折數年,一直都沒有回到汴梁去,說實話,他有些害怕,見到父母怎麼說。

有神授這一點,哪怕是胡說的,但是這個時代的神秘特性,按理說,他不會有懷疑,而且之前離開汴梁,實在太過幼小,一年多的時間,也成長了許多。

雖然也才5歲,快6歲的樣子,可是身高已經過了1.4米,在卡牌系統的支撐下,已經有了一個少年的樣子,特別是氣質方面,就更加是如此了。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趙信如果貿然的進入到皇宮之中,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這是他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一條鐵路而已,建成了之後,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北宋的實力,讓西北的交易,成為一個常量化,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可是真的不修建,就有問題了,無外乎是增加一些消耗,1ooo頭牲口這麼龐大的數量,哪怕沒有鐵路,也可以逐步的進入到北宋,這樣產生的效果一點都不會小。

作為一個穿越者,大局觀,就是趙信最為強大的地方,他很清楚,仁宗的藉口,他想要見一下趙信。

趙信很清楚,如果他這個時候進宮的話,會造成怎麼樣的影響,他一直以來都營造的東西,將會蕩然無存。

哪怕趙信再怎麼的說,對於皇位沒有任何想法,秘密進宮,面見仁宗,這一點上面,都會說不清楚,不但所有爭奪皇位的勳貴,還有那些對他有初步好感的高層,都會有別樣的想法。

葉清臣,曹劌,韓琦這樣的人,之所以願意跟他交流,就在於他的一切都是對北宋有好處,北宋正是因為趙信的存在,這才獲得了現在的財務正常,並且還有餘錢,用於農田水利建設。

趙信如果還要獲得自己的位置,哪怕這個位置,就是他的,也存在問題,當奪嫡的爭鬥開啟的話,整個北宋良好的條件,就會生根本性的改變。

多少的王朝,都以為這個爭鬥而衰弱,而到了宰輔這一個級別,也不想因為這個而考慮到戰隊的問題,更別說趙信這個獨特的關係,朝堂上面的平衡,就要結束。

趙信考慮的就是這一點,他斟酌了再三,最終,還是給仁宗去了一封回信,入宮的要求被他拒絕了,但是同意,如果母親願意見他,可以探家。

仁宗既然是拿母親作為藉口,那麼趙信最好的選擇,也同樣是拿著苗貴妃來說事,在身份上面,他屬於是苗家的嗣子,也就是苗家的第三代,應該是問苗貴妃叫姑姑的。

這樣的建議,也是解決他現在問題的最好的辦法了,後宮探家,往往是巨大的榮耀,一般一個皇帝一生之中,願意給后妃的,也就是一兩次,往往這是皇后都不曾擁有的,這代表著巨大的恩寵和地位。

信透過正規的渠道傳遞到了汴梁,趙信沒有選擇密信,直接透過的皇城司傳遞到禁宮之中,而是聽過正常的手段,以勳貴和後戚的身份,懇請仁宗給予恩典,讓苗貴妃可以回家探視,小住些日子。

這是很正當的要求,在朝廷之中,后妃的家族,幾乎每年都會上這麼一個要求,可是最終批覆的,一個沒有的。

當這個要求傳送到東府之後,東府有些古怪了,之前仁宗的迷信,雖然他是走的秘密渠道,可是到了宰輔這個級別,只要稍稍的留心的,也都心知肚明的。

仁宗心中有什麼想法,或許仁宗只是想要看看這個孩子,可是作為宰輔的他們,不願意這樣的,這會帶來巨大的變數,特別是針對那些繼承人宗室們。

本來,有可能邁進最後一步,哪怕只有八分之一的機會,可是現在,趙信的出現,或許連這麼八分之一的機會都不復存在了,這是他們所無法接受的。

好在,趙信很聰明,他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走了這麼的一個渠道,這也就是在高官哪裡,亮明瞭立場,不再是秘密的進入皇宮,以人子的身份的,面見皇帝,卻可以以後戚的身份,給予貴妃榮耀。

後宮的事務,外臣不得插手,東府看到這個,也只是簡單的備案,任何的一切東西,都有仁宗決定,最多是仁宗在做出了決定之後,告知他們規格,他們會在規格的種類和數量上面,進行調整和限制的。

這一封要求,透過東府的預設,最快的度送到了仁宗的面前。

見到這個,仁宗嘆息了一聲,他很不希望是這個結果,他跟兒子之間,不應該是這麼公式化的,類似於君臣之間的對答,可是不得不說,這是目前趙信選擇的最佳的方法。

從這個上面,可以看出趙信的成熟,他在冷靜之中做出了最佳的選擇,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證明了趙信對於皇位的堅持,那麼他的辦法這的可行麼,這的不用他的任何幫助麼?

該怎麼辦,到現在為止,仁宗朝,還沒有一個后妃歸家的恩寵,也苗貴妃的身份,稍稍差一點,可是現在的恩寵,也足夠了,只是,這會不會有阻撓。

可是仁宗在考慮之後,還是決定讓貴妃探家,並且以中旨的名義,送到了東府。

這個決定,本來應該會引巨大的爭議的,甚至會造成后妃之爭,皇后還活著,這個榮譽,代表著地位的不同,本身貴妃就是最接近皇后的一個位置,如果再更進一步,那是什麼?

但是這一次,包括中樞,甚至是後戚,都沒有任何的反對,連本來應該激烈反應的皇后一族,也沒有強烈的反對。

或許,對於中層官員來說,這個是一個秘密,不太可能知道的,可是所有有心的人,都會知道,特別是當請求送到東府之後,更是隱瞞不住。

誰都知道,這一次的目的是什麼,只是讓苗貴妃見一下兒子,實際上,有很多的解決方法,沒必要搞這麼大,只要秘密把趙信接入宮中,那就可以了。

仁宗的密信,很多人只是猜到,還是經過結果來猜到可,可是但是這麼高調,也就是表示,趙信從來都沒有想過,要介入到繼承權這一點。

這已經安了很多人的心,甚至連皇后那裡,仁宗也過去主動的安撫,告知了這一次的目的,也因此,沒有多少的反彈。

在汴梁城內,暗流湧動的時候,趙信已經在啟程的路上了,這一次,他不是孤身秘密前往的,而是乘坐著巨大的沙船,攜帶了最少2o多船的禮物。

從苗家莊開始,一年多的時間,到定海軍成立,還不到一年,可是定海軍已經展成為了,百萬人的龐大城市。

在合理的佈置和運作之下,定海軍的展極為的迅,一些常人無法想象,甚至連基本作用都判斷出來的新產品,6續的出現,有些已經逐步的投向市場了,可是更多的,卻是在趙信的手中,比如說棉布和印染。

棉花,在中國的種植,不過最早是在新疆這裡,而且植株也是非洲的草棉,這種棉花,產量低,種植的難度也大,一直以來,都沒有向國內蔓延,只是在新疆哪裡。

更適合中國,而且產量更大的是木棉,也就是原產於印度的棉花,世紀上,早在五代十國的時期,已經在中國出現了,只不過沒有推廣,慢慢的展,很多時候,如同野草一樣的長著。

趙信當然知道,棉花意味著什麼,棉花代表著一種廉價的,更容易加工製作的纖維,同時,當棉花大規模的普及和推廣之後,南方戰勝北方才成為可能。

北方高寒,惡劣的氣候,讓不熟悉水土的南方人,很難的適應,再加上地域的不同,北方的人種更高一點,力量也更強大一點,所以,在明以前的朝代,都是北方統一南方,很少有南方統一北方的。

棉花出現不一樣,更加保暖和貼身的衣物,讓南方人在寒冷的狀態下,依然可以揮出足夠的戰鬥力,再加上火器的出現,解放的人力,讓力量和人種的差距不那麼的明顯,這才有明朝的南方統一北方的出現。

在蒐集各種東西的時候,趙信已經開始注意,並且收集了大量的種子,並且讓一些來自印度和阿拉伯的商人,進行種子的收購,幾個月的時間,也培養了一批,種植了一批,數量不多,大概就是3ooo畝左右的小規模種植。

生產出來的棉花,一部分被織布,另外一部分,則送到了專門的作坊,用於製作火器,硝化棉是一種最容易得到的射藥,比起火藥,要好很多的。

因為產量有限,一畝地的棉花,只有幾十斤的樣子,3ooo畝,也不過是的十幾萬斤,這個根本不用工業化的大生產,僅僅手工也就能夠生產完畢,一共是5ooo匹各種樣式的布匹,還有一些專門印染和剪裁的衣物,這些稱謂了禮物之中的重點。

除了棉布和衣物這些新產品之外,還有大量其他新奇的東西,最重要的是錢,一方面,趙信會給仁宗帶來不少錢,另外一方面,如果說服了葉清臣,讓定海軍介入到鐵路修建領域,這個初期的經費,朝廷肯定拿不出來,也只有他能夠拿出來。

喜歡皇宋錦繡請大家收藏皇宋錦繡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