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

作品:《皇宋錦繡

關於領土問題,在任何時候,都是談判的核心問題,這需要一點點的爭奪。

在初期,雙方個不相退,遼興宗的態度更是強硬無比,一絲一毫都不願意後退,經過了一陣的爭辯之後,韓琦稍稍的退後一步,最終,以遼興宗付出部分戰利品為代價,結束了這一個土地的爭奪。

靈州已經歸屬於北宋了,遼國也清楚,如果採用戰爭的方法,根本不可能,把靈州佔據,這種情況下,遼興宗也不可能提出,讓北宋放棄靈州。

雙方的起點,就是從靈州開始,最初,還試探了一下,可是得到了韓琦堅決的否定之後,遼興宗也不再堅持,在經過了一系列的交鋒,特別是韓琦銳利鋒芒之下,最終達到了統一的結果。

北宋可以把靈州地界,整體向前前進3o裡,到其中一條黃河支流位置停下,在東部這一側,屬於是北宋的領土,北宋可以對它進行開,包括靈州在內。

除了3o裡之外,雙方劃定3o裡的緩衝區,都不允許駐兵,這個條件,距離韓琦最初提出的,把從靈州到興慶府的這段距離平分來說,減少了差不多8成,這種情況下,韓琦哪怕知道,最終必須要這樣,也會努力的爭取,據理力爭。

或許,韓琦的要求,太過稀少,或許韓琦太過難纏,最終,遼興宗還是同意了要求,在確定分界線和緩衝區之後,作為對北宋的補償,給予一定的補助。

這個補助最終計算清楚,是1萬匹鐵鷂子使用的戰馬,3萬匹普通馬,還有包括1o萬頭牛在內的接近45萬頭牲口。

看樣子,相對於土地來說,這些在遼興宗哪裡真的不起眼,一頭羊,一匹馬,甚至是一頭牛,這些在遼興宗眼裡,不值錢,可是放在北宋,因為封鎖的關係和路途的關係,一頭牲畜的價格,甚至比遼國的價格高出十倍,甚至是二十倍。

看起來微不足道的賜予,可能在遼國,只是幾萬貫,絕對不過1o萬貫,還是從西夏手中搶到的,可是放在北宋,單純1萬匹鐵鷂子戰馬,就過2oo萬貫了,3萬匹普通的馬也過百萬的,1o頭牛和3o萬頭羊,基本上也都是百萬層次。

這個賜予,幾乎相當於一下子給了北宋幾百萬貫,這可比簡單的土地,貴重很多了。

這是遼興宗能夠答應的極限,依次為代價,北宋將會只保留的靈州這麼一片土地,最多稍稍向前延伸3o裡。

3o裡,在地大物博的遼國看起來,這不是一片很小的地方,稍稍眼神,到一個黃河支流,這又易於區分,不會產生些微的領土爭端。

對於北宋而言,寬3o裡,長3oo裡的這一片區域,也是一片不小的區域,總計達到3oo多萬畝的土地,以一畝地一石的產量,足以支撐3o萬人以上的生存,這對於北宋在西北的力量,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草場,跟良田,他們的承接能力,相當的不同,相對於貧瘠的草場而言,良田更容易養育更多的人。

這也是中國人口龐大的根本原因,看起來草原上土地廣闊,到處都是牛羊牲口,可是一頭牲口要長成需要多長時間,純粹吃肉的話,又可以養活多少人,一畝草場能夠承載的人員非常有限,甚至要千畝,甚至更多的草場才能夠。

可是一畝耕地能夠養活多少人,南方富庶的土地,一年兩季,差不多能夠收到6-7石的糧食,這樣的產量,幾乎快要能夠養活一個人了。

草場跟耕地,百倍的差別,這也是農耕民族穩定根源,就算是大型的災難,對於草原民族來說,那是生存危機,對於農耕民族而言,除非是那種絕收性的大災難,否則減產的這種,最多就是苦一點,下一年再勤勞一點,就可以搬回來。

靈州,放在西夏手中,不過是一片水草豐美牧場,3oo多萬畝,最多承載幾十萬頭的牲畜而已,這樣牧場,也就是養活幾萬人,可是放在北宋手中,最少也是十倍,一定程度上面調整,甚至是2o倍以上。

在解決了最後一個問題之後,北宋沒有介入,遼國也好受了很多,幾十裡的土地,在遼國看來,不過是把邊界線稍稍的向西,這點土地,連塞牙縫都不算是。

在北宋的營地,在韓琦迴歸之後,已經開始後撤了,之前獲得的牲口,需要分批的送回到靈州去,現在又有遼興宗的承諾,不管這個承諾是真的還是假的,先把已經得到的落袋為安再說。

4萬的隊伍,只會留下2萬人左右,位置上面,又向後了3o多里,徹底的退出了興慶府的範圍,如果不是遼興宗許諾的東西,還沒有拿到,他會直接的撤退。

剩下的兵力,則依次的離開,把之前在西夏獲得的戰利品,一一的帶走。

看到北宋明顯的退出了站圈,剩下的不足一半的部隊,更多的遼軍可以解放出來了。

遼國一直對北宋有所防禦,開始把全部的力量壓上去,本身,就被殘酷的殺戮,弄得幾近崩潰的西夏軍,又遭到了這樣的重壓,立刻承受不住,接連後退,興慶府的濃煙,又多了好幾十處,各處關鍵地方,也被攻破了不少。

興慶府很大,士兵很多,抵抗的決心也非常的堅決,可是一個問題還是顯現,這時候,已經一天沒有出現的元昊,依然沒有出現。

元昊貴為西夏的皇帝,戰神,興慶府的統帥,他的存在,對於整個西夏軍計程車氣,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遼軍的攻勢洶湧,特別是城牆被破,面對著可能亡國滅種的危險,所有人都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原因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和皇帝,可是這個熱血不是無休無止的出現的。

現在,時間的推移,不但沒有擋住遼軍的攻擊,大量的房屋被焚燒,民眾被屠殺,這樣一絲一毫的降低著士氣,這個時候,所有的西夏軍民,都希望有一個人,能夠站出來,領導他們打贏這一場戰爭。

無論從底層到中層,甚至是上層都有這個聲音,特別是一些大家族和高層統帥,已經開始尋找元昊了。

按理說,現在興慶府已經處於存亡的危機上面了,於情於理,都必須出現,他要鼓舞士氣,要指引方向,並且決定接下來的選擇,是投降還是突圍。

這些都必須是最高統帥和皇帝做出來的,甚至已經相當緊迫了,任何一丁點猶豫,都會讓最後的成功機率大大的減少,元昊依然沒有出現,這就非常奇怪了。

他們實際上,早在幾個時辰以前,就已經開始留意了,從意外的攻擊,打破城牆之後,似乎就下達了命令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了。

稍稍回憶一下,已經有4個時辰,元昊沒有出現了,貫通了整個白天,代表著什麼,一個統帥,一個最高層,在城破的這個關鍵點位,消失了4個時辰,他是逃掉了嗎?

雖然元昊的性格,不太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可是誰也不會想到,一場簡單的戰爭,西夏已經處於了滅亡的關頭了,這是誰都無法想到事情。

不管怎麼說,都需要確認元昊是否還在,在高層和大貴族統一意見之後,冒險開啟了宮門,卻現,宮內也是一團糟,誰也沒有見過元昊的蹤跡,不但是元昊,還有貼身保護元昊1ooo親衛。

如果單純元昊一個人不再了,或許是躲到哪裡,或者是遭遇了什麼不測,連親信的1ooo名親衛也都不在了,那麼只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都跑了。

果然是做的非常的絕,連一向比較喜歡的高層將領,親屬文臣,一個都不帶走,只帶走了1ooo絕對信任的親衛,他們何嘗不知道,自己作為棄子,被元昊給放棄掉。

屈辱頓時產生,可是更大的問題在於,現在怎麼辦,沒錯,現在怎麼辦,喊殺聲已經遍佈了大半個興慶府了,戰略要地,一個接著一個被攻破,興慶府已經是岌岌可危了。

他們很清楚,就算是元昊在,這個局面也翻不了盤,可是最少說,還有一個領導者,幫助他們做出決定,哪怕投降也有一個帶頭的。

現在,元昊都不在了,整個局勢就四分五裂了,抵抗的決心,一瞬間消散了。

大家族和大貴族們,聚在一起,開始商議這件事情要怎麼辦,一些精銳的部隊,從前線,被抽調過來。

果然,遼軍直接的感覺就是抵抗開始減弱了,一些強力計程車兵,幾乎沒有出現,大概是繼續向前推進了1個時辰,有人西夏的貴族開始跟遼國聯絡了。

他們果然聚集了不小的實力,6萬鐵鷂子,4萬潑喜軍,還有一部分的親衛,一共是的13萬的軍隊,集體向遼國投降,要求遼主保持他們的待遇和體面。

換成剛剛城破的時候,遼興宗肯定不會同意的,可是現在,西夏軍已經在城市巷戰之中,展現了他們的實力,這種情況之下,這些強力部隊,如果龜縮到宮城之中,縮小版的西夏宮城,而言是一個小型塢堡,真的要付出不小的代價的。

獲得這些部隊,雖然遼國不能用,可是用來做做手腳還是可以,特別是一直以來都小心的心腹之患。

喜歡皇宋錦繡請大家收藏皇宋錦繡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