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

作品:《皇宋錦繡

遼國解決了糧食的危機,算是可以在的興慶府停留下來,不過高大的興慶府,抵擋了的遼軍的攻擊,除非遼興宗瘋了,否則的話,就只能夠包圍。現在,就看雙方的糧草,誰能夠耗過誰,表面上面看的,遼國佔據上風,可是元昊看到大量的牲口被弄來,之所以沒有攻擊的原因就是,他還有一個底牌,那就是冬天。

西夏的冬天,異常的寒冷,同時這些年,越來越寒冷的,到了冬天,連草都不長,一些部落必須要殺掉牲口,甚至淹埋,牲口,這才能夠慢慢的度過冬天,在野外紮營,需要攻擊的遼軍,他們在天寒地凍之中,有多少可能,只要他們撐不住了,就是他們的機會。

實際上,嚴寒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遼國的準備不充分,這一點,在初入西夏境內,就已經彰顯出來了,僅僅是透過沙漠地帶,就殺死了上萬匹的馬,不是蕭惠等人,成功在初期戰勝了西夏,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現在,已經入冬了的,遼國的冬天,同樣的比較難熬,一般的遼國士兵,也都攜帶了一些越冬的物品,可是野外的環境下,跟固定的水草豐滿的地方,這完全是兩回事,特別是還好手持著兵器,進行戰鬥,凍傷的層出不窮。

特別是當糧食緊缺,底層計程車兵,開始控制的時候,凍傷開始加劇了,寒冷的環境,對於熱量的消耗本就比普通的環境大的多,底層士兵又被剋扣,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不是周文秀的出現,單純嚴寒和糧食問題,就足以讓遼軍崩潰。

大量的牲口的到來,稍稍的好了一點,最少說,底層計程車兵有肉吃,在每天的生活之中,過得不是那麼的辛苦了。

可是伴隨著進入到12月份,寒風凜冽,一場寒潮下來,倒下了近一成的牲口,實際上士兵也有損傷,但是大量牲口的到來,剝下了眾多的皮,藉助這這些毛皮的禦寒,讓大部分士兵,都有一件皮衣,哪怕裁剪的非常的糟糕,卻也能夠在寒風之中度過。

這些等於說救了底層士兵的性命,可是外面的牲口,就沒有這麼好的命了。

小冰河氣候,寒冷在加劇,連北海,也就是後來的貝加爾湖都結冰的情況下,居住在北方的遊牧民族開始南下,這也是金代遼,元蒙代金的根本原因。

不是他們想要進攻,也不是他們的野心,最初,都是為了生活所迫,需要尋找,可以過冬的場所。

凍死牲口,在這個寒冷的冬季,不會變質,卻給了遼國敲響了警鐘,他們以為的,可以在這裡圍城一年,可是最多到了明年開春,他們就必須要撤退了,因為春暖花開,不但會帶來溫暖的氣候,也會讓凍土融化,這些保質的非常好的動物屍體,就會變成一團腐爛的臭肉,到時候,怎麼辦。

皮衣勉強可以禦寒,可是要烹飪這些冰凍成硬塊的肉類,需要更多的燃料,一些必要的取暖也要,畢竟,不可能總是躲在帳篷之中。

悲觀的念頭,再一次的出現了這一次,這一次,就連蕭惠也有些悲觀了,一個冬天,根本沒辦法讓元昊消耗完物資,到明年開春,物資匱乏,並且凍土融化的時候,對於遼國來說,就是噩夢。

當然了,冬天,就跟不能行軍了,不說元昊追擊,就說惡劣的氣候,一場大規模的冷空氣下來,就足以對行軍的部隊,產生重創,似乎一下子,進入到了進退兩難的局面。

居住在興慶府的皇宮之中,元昊很愜意,寒風越是凜冽,就越讓他高興,雖然因為集中了太多人,興慶府的人口增加了1o倍,會讓禦寒有些影響,可是大局不變。

守衛興慶府的城牆的,已經變成了一部分精銳軍隊和民夫,高大的城牆,可以減少士兵的經驗問題,能夠拿得起武器,有一把力氣就可以了。

元昊之前跟北宋的戰爭,都是處於攻擊方,在很多時候,面對著堅固的城牆,毫無辦法,只能夠依靠著騎兵,大規模的調動,並且在遊擊之中,幹掉敵人。

現在,同樣的待遇讓遼國享受了,同時遼國沒有西夏的條件,除了興慶府,西夏沒有值得遼國下手的地方,就算是那些部落,也最多增加一些軍糧,不可能調動西夏的,他只用靜靜等待就好了,真的要是下幾場大雪,那就更好了。

遼國和西夏,陷入到了詭異的平衡之中,看起來遼國佔據上風,卻是進退兩難,西夏看起來被圍困在城市之中,卻穩坐釣魚臺。

兩個國家都沒有意識到,在不遠處的靈州,一場巨大的變革已經出現了。

就在他們不遠處的靈州,他們一直都忽略的物件北宋,也開始動手了。

靈州近在咫尺,如果說,搜尋糧草的話,水草豐美的靈州,應該是最佳的選擇,只不過,遼國無暇搜尋靈州,哪裡不屬於他們進攻的路線,在加上週文秀從哪個方向回來,帶來了大量的糧草,並且告知,哪裡已經被元昊集中。

這是一個很容易拆穿的謊言,可是在當時的前提下,很容易漏掉,在西北獲得了不少的收穫之後,更沒有人會提到這個方面,畢竟,靈州距離興慶府太近了,除非元昊主動的告知,否則,誰也不知道,人員和物資有沒有集中。

在這樣優勢之下,北宋悄悄的進軍,並且開始把根紮在了靈州。

在拿下了幾乎全部靈州之後,韓琦一直小心的待在西平府,順道的,把個靈州,包括靠近西平府要的地點都給佔據了。

1個月之前,他只是控制了西平府這個重要的地方,可是一個月之後,整個靈州,甚至包括了跟靈州交接的其他的地方,被北宋佔據了,設立了24個要點,雖然這些要點,只是一座稜堡,可是隻要建成了之後,就可以徹底的控制住這一片地方。

一個西平府,可以讓北宋擁有一個穩定的支點,24個稜堡匯聚成片,這會形成一個屏障,把整個靈州囊括其中。

在地理位置上面,靈州,並不能夠稱之為險峻,也不算是易守難攻,可是靈州的優勢,一定程度上面,是土地的肥沃。

靈州是屬於河套附近的富饒之地,黃河的幾字形,正好在這裡經過,黃河中游的重要的支流,在其中經過,帶來了充沛的水源,這裡從古道盡,都屬於的富饒之地,只不過在西夏手中糟蹋了。

現在,落入到了北宋的手中,只要靈活的佈置,再加上一系列的稜堡保證安全,這裡會成為前方的基地,只要能夠開出足夠的土地,這裡會成為北宋在西北的重要支點。

糧食對於邊塞的作用,可以說是被稱之為第一的,有了糧食,才有大軍駐紮,才有大軍的戰果,甚至是進攻性。

經過了戰亂,過度的開,以往富庶的關中之地,已經變成了一片貧瘠所在。

西北之所以耗費巨大,就是因為本地沒有什麼產出,基本上全部依靠外運,這邊惡劣的環境,加上不方便的交通情況,讓運輸費用非常的高。

封建社會,最慘的勞役,就是往邊軍運送糧食,給的東西少不說,還容易遭受到危險。

人力推動糧車,每天行進的里程非常的有限,哪怕是保持著最基本生活需要,都需要眾多的糧食,更別說有人吃拿卡要。

這一條2ooo裡的路程上面,不知道,多少人埋骨其中,最可怕的是,就算是這樣,運送一石糧食到隴西前線,所付出的代價,非常的驚人。

從汴梁運送到隴西的糧食,幾乎翻了1o倍,原因很簡單,一車糧食,要從汴梁運送到隴西,單純6上的消耗,就過了它本身的數倍的,再加上損耗等其他的方面,不賣到1o倍,就要賠錢了。

從真宗時代的,隴西的危機開始顯現開始,所有朝臣最認可的做法,就是屯田,哪怕耗費巨大,哪怕使用軍屯這種方式,只要隴西能夠多產1石糧食,就代表著從汴梁到隴西,少運送5石以上,這個比例非常的可怕。

認識到這一點,並不代表能夠做到,薄弱的環境,種草還可以,糧食很難,甚至就連是種草,也相當的貧瘠,比起河套,比起內蒙古,不知道要差了多少。

也只有靠近邊境的地區,好一點,哪裡又是戰區,天知道,什麼時候,西夏就會過來攻擊,就算是能夠種下,也白白便宜了西夏。

可是靈州不一樣,這裡是西夏的地盤,西夏不是北宋,從來沒有種植糧食,還是天種天收的樣子的,這一片膏腴之地,就被這麼的放棄了,這多多少少,讓他們感覺到浪費。

只要有足夠的軍民,只要有大量工具的支援,開出來,將會是一片沃土,保守估計,靈州如果開出來的話的,耕地面積,不會少於4oo萬畝,哪怕一石,就是4oo萬石,這代表著之汴梁少支出2ooo萬石,這是一個巨大促進,對於整個西北都是有難以估量的好處。

單純是節約的資金,就千萬貫,更別說大量糧食帶來的穩定防守,到時候,甚至有餘力集中一部分的糧草,對西夏進行反攻。

喜歡皇宋錦繡請大家收藏皇宋錦繡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