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在鍊鋼高爐的幫助下,一下子把鋼鐵的成本壓縮到了極致,這讓趙信非常滿意,本以為,極限大概是七八文左右,這基本上就是價格相比的後世鋼鐵的價格,可誰知道,居然會這麼低。

趙信絕的,一方面,是這個時代的人工成本,相對而言不高,另外一方面,恐怕就是這個催化劑的作用了。

這個看起來簡單,卻在歷史之中失傳的催化劑,居然有這麼大的功效,在簡陋的,只是最初鋼鐵高爐的前提下,就能夠達到4文的水準,未來,伴隨著技術的提升,比如說,一次性1ooo噸,甚至2ooo噸的大型平爐,再比如說,使用氧氣吹頂,甚至是轉爐的工藝,那不是意味著的價格會更低。

趙信對於鋼鐵瞭解不多,可是牛大力卻非常瞭解,在他簡單的介紹之下,趙信才現,沒有那麼簡單。

高爐對比鐵匠臺,有巨大的提升,成本也可以降低到很低的程度,可是鐵匠臺,還是必不可少。

原因很簡單,高爐產出大,一次性1oo噸左右,很自然,不能精細到某一個環節,最多,是做出,各種型別的鋼板,鋼錠,還要趙信所說的螺紋鋼和管材。

除此之外,再如同鐵匠臺那樣,一下子加工那些精細的東西,或者是半成品,有些困難了。

可是最大的問題已經解決的,未來,就是以簡單的鋼筋,鋼錠,螺紋鋼,管材一樣的存在,這些都是大宗的用途,至於小型日用品的加工,可以選擇合適的鋼錠,然後進行加工,鐵匠臺可以省去很多工序,比如說,原料鐵和鋼的來源。

這樣一來,可能在工序上面要繁瑣一點,可是相對於價格,是可以接受的,成本下將了四分之三,代表著利潤增加的。

在牛大力看來,趙信應該穩定價格,甚至因為鋼材質量的提升,稍稍的提升一點價格,卻沒想到,趙信已經準備降價了。

今年的價格,伴隨著合同已經簽訂,準備保持原樣,一旦進入到明年,續簽合同的時候,各種鋼鐵的價格,還會下降一半,也就是說,從現在的均值35文左右,降低到17文,這已經逼近之前的成本價格。

並不是說,趙信非常大方,看著錢不去賺,實際上,以目前北宋的情況,這些錢隨便可以賺到。

可是,他的目標,不是成為一個富豪,實際上,憑藉著鐵匠作坊,肥皂,還有鹼面,他已經可以成為富了,每年3ooo萬貫的淨收入,這真的是富可敵國,還是北宋這樣經濟繁盛,收入巨大的國家。

換成明朝那樣的小家子氣,財政收入最景氣的時候,也不過是幾百萬兩而已,跟北宋差別巨大。

他更希望就是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而鐵和鋼,就是基礎之一。

氣候和地域上面,加上生活習慣上面,農耕民族跟遊牧民族來說,在身體素質上面,有巨大的差別。

北宋想要培養一個騎兵,無論是馬,還是花費,還是長期的訓練,耗費的成本巨大,要保證馬力,必須要給馬上好的飼料,有時候,一匹馬的伙食,比起人要貴,而且貴的多。

就這樣,訓練出來的騎兵,也只是合格而已,除了少數的天賦異稟,剩下,跟遊牧民族的普通騎兵相比,就有巨大的差別。

原因很簡單,遊牧民族被稱之為馬背上的民族,廣闊的草原,豐美的草場,讓他們從出生開始,幾乎就是在馬背上度過,就如同吃飯走路一樣,這是習慣。

當一種技能,形成一種生活習慣的時候,對於技能的掌握,還不是可怕的要命,更別說草原上混亂的黑森林體系。

勝者為王,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沒有一個平穩的王國,草原上奉行的是叢林法則,誰的拳頭大,誰就有理。

這種情況下,個體的戰力,體能加上騎兵這個天然的兵種優勢,造成了遊牧民族的強勢。

在火槍沒有改變這個世界之前,在成熟的火槍,沒辦法大規模的應用於戰爭之前,鋼鐵,是唯一可以增加北宋底蘊的東西。

北宋禁軍為什麼只有8o萬,為什麼不配備大量強弓,配備大量的步人甲,原因就是因為財務問題,8o萬禁軍,已經是一個可怕的消耗,這個消耗,連北宋都承受不了,現在趙信的出現,如同一個強心劑,打入了北宋的血脈之中。

4億鐵料,已經遠過北宋日常的採購量,這些先不說,是進入到軍事領域,還是別的,總體而言,會讓北宋的潛力增加。

接近萬套的精鐵步人甲,加上更加精良的普通步人甲,步人甲的總數,最少增加了1o萬以上。

這也就是意味著,1o萬重步兵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