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獎金,總是吸引所有人目光的事情,之前幾次獎勵,已經讓早來的這些鐵匠們,見怪不怪了,可是大名府這些新來,卻是激動不已。

5ooo貫的獎金,他們賺不到,其他的呢?

牛大力的實力,他們相當的佩服,也掌握了這個足以改變整個鐵匠生產的溫度計,可是他們就沒有各自手中的絕活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一點看起來簡單的一點,這些工匠們都明白。

如果換成在鑄造司,要做到這一點,那很難。

每一個人的秘方,都是安身立命的本錢,鑄造司雖然很大,可是資源並不是很多,一些頂尖的大匠,依靠著手藝,佔據了相當份額,他們的手藝,如果洩露出去的話,他們的地位就不保了。

這一點,在鐵匠作坊不存在,鐵匠作坊是工業化的大生產,個人的秘訣,沒有作用,整個作坊也會推動,讓這些手藝和秘方,向所有人進行公開,提升所有實力。

雖然說,同樣的秘方,在不同人的手中,掌握的程度不是那麼的一樣,可是對於整體的提升相當的明顯。

不過,正是深入的進去學習,這些鐵匠們,也現了不同,這些秘方,乍一接觸,提升非常明顯,可是深入的研究進去,其中也分不同的層次,細節決定一切。

他們之前境界就非常的高,能夠在大名府取得官方身份的,可不是簡單的,就算是禁軍之中的鐵匠,也跟他們有較大的差距,他們之前只是沒有的深入進去而已,一旦深入進去之後,立刻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天地。

先,大匠們的生產效率迅猛的提升,那不是一點半點,是數倍。

之前雖然鐵匠作坊有一些大匠,可是,大匠數量並不太多,還都是過一定歲數的,他們更多的被擺起來,很少參與到第一線工作之中,偶爾也只是嘗試。

可是從鑄造司過來的這些就不一樣了,他們正是壯年,年富力強的時候,他們的加入,很快就展現了不同。

先獲得突破的是牛大力,他創造了一個可怕的數字,他帶著一個7人的小組,完成了28oo斤日產量。

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人是4oo斤,人均年產7o多噸,這個資料,就算是放在21世紀,也是可怕要命的產量,按照中國1995年標準,人均不過33噸,那可是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15年的產量,還是大型鍊鋼爐的前提下。

接下來,一個個的大匠,都達到了25oo斤左右,牛大力更是更進一步,突破了33oo斤。

鐵匠作坊工作方法是按照產量來,人均產量提升三四倍,也代表著各自的收入提升很多,作為核心的鐵匠,先是牛大力,他月薪,已經過了核心鐵匠平均月薪5o貫左右,達到了15o貫。

這可不比之前的獎金,那是一次性的,按照目前牛大力的樣子,還有提升的空間,到時候2oo貫,也就意味著,每年的收入可能達到25oo貫左右。

這才是最可怕的,更別說,他提出了一個小的技術革新,雖然只是針對細節方面的,普及度不算太高,可是也得到了3oo-5oo貫的獎勵,這才是大頭,看樣子,類似的應該會不少的。

牛大力這樣水準的,只是一個少數,可是其他人也不錯,那些大匠們,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居然能夠掙到過1oo貫每月的薪水,一些好的甚至過了15o貫。

在北宋,這可不是小數目,15o萬貫可以買到兩頭牛,還是在牛比較貴的時候,可以買到2ooo石大米,這意味著1oo噸。

大量大匠的加入,不但加強了生產力量,也讓技術實力有了不小的提升,此時此刻,鐵匠作坊的技術實力,今非昔比,不但協同性到達了一定的程度,就連消化技術的能力也很高。

當第一批,經過了趙信的改造,並且稍稍加工出來的溫度計出現的時候,很快就應用到了所有的鐵匠工作臺上。

這些大匠們的實力,讓鐵匠作坊迅的擴充,除了這些從大名府鑄造司之中,出來的鐵匠的個人能力出眾之外,溫度計展現了跟它實際用途不一樣的提升作用。

鐵匠的經驗,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火候,看著熊熊燃燒的爐子,甚至連鐵都融化為液體的時候,要想判斷,需要大量的經驗,這不是短時間,是經驗和天賦相配合的結果。

現在,有了這個溫度計,只要不是一個笨蛋,就可以透過顏色的判定,算出大致的溫度,然後根據達到這個溫度的時間,差不多總結出一些經驗,這個經驗,還是可以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