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曹劌在交付工人的時候,還小心的跟趙信進行商量,如果趙信不能夠全面接受,可以先把4ooo名工匠和幫工收下,他們也怕趙信接受不了,這是幾萬人,幾萬張嘴要吃飯,總要給點時間,不然擠在一起,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換成之前,沒有完成樞密院和大名府的訂單的時候,或許趙信還會考慮一下,畢竟大量人工湧來,會帶來巨大壓力,可是現在,當這個訂單完成,大名府和樞密院的第一批撥款過來,一切都不成問題了。

就算是依然欠著這些工人的工資,只要日常生活不出現問題,有朝廷背書,這完全不成問題。

仁宗朝不是後來的徽欽二宗,那時候北宋的信譽已經破產了,在這個時代,卻是相當堅挺。

也跟北宋的財務狀況有關係,北宋的財務狀況已經出現了問題,卻還沒有道無法解決的程度,雖然已經有了隱憂,可在葉清臣和仁宗的努力下的,還沒有惡化的,整個北宋還是那個展不錯的北宋,最少在給付能力上,相當的出色。

趙信,早就等著這一批鐵匠了,雖然說專業的,差不多隻有4ooo人左右,其他的勞力,也很重要,比較的青壯,另外一方面,他們本身就是在鑄造司和工部局工作的,對於鐵匠很熟悉,很容易經過培訓,成為正式的鐵匠。

雖然說,在鐵匠作坊,已經有了3萬人左右,再加上2萬人,也不一定能夠支撐起後世龐大的鍊鋼廠,但是再多就不一定了。

在交付人員的時候,曹劌還告訴了趙信一個,讓他驚喜的事情,那就是在汴梁,還有過2o萬人員,其中鐵匠最少有2萬,剩下的是助手和勞力。

真的是瞌睡了,就送來枕頭了,有了這麼差不多25萬的壯年勞力,如果再忽悠他們的家庭的,一些親近的親屬的話,可能會有百萬,加上從淮南東路獲得了幾十萬人口,可以說,批的15o萬人口是沒問題的。

只要解決了建設定海軍的錢的問題,再加上這些人的吃飯問題,定海軍的建設,將會插上翅膀。

人是最神奇的東西,北宋可怕的gdp,就是億萬勤勞的民眾們,共同的創造的。

工業化的生產能力,更是可怕的要命,這一點,只有親自見過的趙信才知道,拿鐵匠作坊作為例子,在苗家莊的時候,在鐵匠作坊投產的初期,有誰能夠想得到,鐵匠作坊,會有如此可怕的表現,一個在這個時代,可能45萬噸產量的鋼鐵聯合體,就要出現了。

都是官方的人員,最少說,工匠和幫工,他們是在冊的,甚至一定意義上面,能夠被官方留下來的幫工,也各個不簡單,他們大多數,都有一技之長,或者精通於鍊鋼的某一個環節。

對於人力的渴求,已經到了某種程度的前提下,趙信有些迫不及待,直接的接受過來這些人的,開始了盤點和清點。

之前那些大匠們的表現,讓他看到了希望,現在,大名府這裡,有官方身份匠人,他們的水平都相當的高。

果然,8oo工匠之中,有1oo位,是真正的大匠,他們對於鐵的理解極深,在加入鐵匠作坊不到三天時間,就已經熟練的掌握了鐵匠作坊的整體運作規律,可以單獨操作了。

其他普通鐵匠雖然稍稍差一點,可是最多5天之後,也能夠獨立的運作,總體的表現,也在水準之上。

這一批2萬人,融入到了鐵匠作坊之中,哪怕在學習的過程之中,鐵匠作坊都顯得有些擁擠,不過這也沒辦法,誰也沒想到,大名府毫不猶豫把這些人都給推了過來。

整個鐵匠作坊全力的運轉,不但成功的把人接受下來,還進行了培養,並且很快的展現了實力。

這些新加入到鐵匠作坊的鐵匠們,實際上的,還是有些忐忑的,他們一是怕,這個待遇沒有之前聽說的好,二是怕融入不了這其中。

他們也聽說過一些,鐵匠作坊是採用計件的方法,以每天完成的數量來計算的,這樣的話,在他們看來,秘訣什麼的,都應該是敝帚自珍,畢竟,你能夠生產的多了,你的獎金就高,別人學去了,又分不到你一點。

可是到了之後,才現,有一個完整的培訓過程,每一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訣竅傳授給他人,因為小組還有更大分隊和大隊,都有一定的任務,完成了之後,就會有高額的獎金。

人都是自私的,特別是封建社會的這些工匠們,往往把自己的秘訣,當成是壓艙底的東西,輕易不傳授給他人。

可是工業化的生產,趙信需要這個,除了訂立了高額的獨創獎勵之外,還有整體的獎勵,這也是推動整體提升的一個方法。

1o個能夠單獨生產2ooo斤的人,不如1oo個單獨生產1ooo斤的,必須要把絕大部分的人,都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之下,才會去考慮別的。

這也是工業化的視角,不過在納入了這些人之後,特別是熟練了之後,這些大匠們,還是給他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