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8oo料的大船,也不可能經常就留在大名府,說調動就調動的,最初沒有1o艘,第一天只是抵達了5艘,第二天是1o艘,後續的到第三天和第四天,才66續續的抵達。

不管是來了多少船,可是在勞動力的面前,迅的填滿了這些船,生產裡跟上來,4天的時間,幾乎沒有料是放在倉庫之中,都被裝上了船。

換做更加的經濟的,應該是裝滿了多少,就走多少,這樣不佔據港口,也不產生浪費。

為了照顧曹劌和大名府的時間,這些船沒有6續的出,會會同一起,一塊出。

好在港口足夠的大,因為鐵匠作坊的逐步擴張,一些訂單也開始出現,特別是產量驚人了之後,王松也在趙信的建議之下,開始大規模的擴建了港口的,現在港口足以停下1oo艘以上8oo料大船,同時還能夠容納接近4oo艘各種不同噸位的小船。

之前看起來是空蕩蕩的有些浪費的,可是在這一次大船雲集之下,反倒顯得非常和諧的。

在完成了生產的第二天晚上,透過1ooo多名勞力,還有5oo名臨時勞力的努力,用了1o個時辰的時間,完成了最後裝載,15oo萬斤的鐵料。

這其中還有5%左右的餘量的,防備丟失,或者是度量衡不均等的誤差。

實際上,應該不用這樣,大名府的度量衡,跟樞密院和汴梁的,應該是一樣的,可是多了這麼點,也可以。

這對於一般的鐵匠鋪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支出,差不多是75萬斤,對於鐵匠作坊來說,這完全沒有什麼,

只要完成了這麼一筆交易,加上後續不斷的交易,對於他們來說,這一切都不是什麼問題

曹劌做為負責人,他早就派出了人員,在裝船之後,進行了簡單的檢查,完善了整個抽查的過程,結果當然是非常不錯的。

以鐵匠作坊的實力,只是做鐵的話,完全不用這樣,一些獨特的處理方法,還有新增催化劑等方法,還是讓鐵的質量有所上升,達不到鋼材那種程度,卻比一般的鐵要強悍很多,這種情況下,根本就沒有什麼影響。

4o艘8oo料大船,緩緩起航,此時,正好是風力和水流相互配合的時候,再加上提前的規劃,預計順利的話,日夜兼程,將會在6天內,抵達汴梁的。

龐大的船隊,連綿過了數里,很是輝煌,而為了迎接曹劌的檢閱,也是張燈結綵,一場規模不小的儀式之後,這才起航。

趙信也勉為其難的參與了,無論是樞密副使,還是河北安撫使這兩個職務,都值得他尊重。

目送船隊慢慢的遠離,不可避免的就說起了大名府的訂單,之前結餘的3oo多萬斤,還有今天生產出來的,差不多就完成了大半了,詢問一下曹劌,要怎麼把東西弄過去。

大名府距離的鐵匠作坊只有不足的3o裡的道路,官道的效能也不錯,就用6路了,

不過,運費上面,還沒有節約多少,因為很簡單,6路的消費本身就高,還非常不方便。

就算是在後世,鐵料的運輸,也是一個難題,在載已經成為家常便飯的時代,一個平平的,只是裝了一個底半掛車,動輒就是百噸。

鋼鐵比重巨大,一立方米7.8噸,百噸,也不過十四五個立方而已,以半掛差龐大的體積來說,真的一個底就差不多了的。

這個時代的馬車,一輛也就是拉個三五百斤,要運走12oo萬斤,這需要很多。

好在距離不遠,一天能夠來回四五趟,呼叫的人力不多,只不過要逢著颳風下雨,就有些困難了,往往會很耽誤功夫。

看著這樣的情況趙信就忍不住想要修建一條水泥路的,可是想想之後,還是算了吧。

水泥,在相當程度上面,還是一個戰略性的物資,未來,當韓琦抵達西北之後,大規模的在關鍵的地方興建水泥稜堡的時候,水泥的大名,一定會廣泛的宣揚開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水泥必然會成為西夏和遼國研究的重點,一條水泥路出現在的大名府的附近,有些不行。

趙信還是提出,由大名府跟鐵匠作坊,共同出資,興建一個平整的青石路,以青石為主體,用石灰和簡單的水泥砂漿為結合物,保證他的效果和平整度,這樣下來,成本會上升到非常可怕的程度,短短的3o裡,可能就過8o萬貫。

這其中,鐵匠作坊會負擔的7o萬貫,大名府象徵性的拿出1o萬貫,不過鐵匠作坊會保留收取過路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