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仁宗年富力強,可是單獨的召對很少,每一次的時間也不長。

召見葉清臣,目的也是訓斥,不管這一關是過了,還是沒有過,都不會持續多長時間的,可是這一次偏偏很奇怪,最少3個時辰,一整個下午的時間,葉清臣都跟仁宗在一起,沒有任何訊息傳來。

本身有些蠢蠢欲動的參知政事們,頓時偃旗息鼓,這不是一個好的訊號,甚至有可能,真給葉清臣過關了。

實際上,葉清臣還真的是過關了,從下決心做到哪一點之後,就已經預見到了,肯定會有很多人彈劾,卻沒有想到會這麼多。

葉清臣能夠擔任三司使,就不是傻的,生猛和無畏也只是保護色,他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有人說過,清官要想做好,要比貪官更加的狡猾才可以,說的就是葉清臣這樣,他當然知道,以前的灰色地點,有多少的貓膩,之前因為不瞭解情況,也沒有一個足夠的介入的契機,只能旁敲側擊,效果還可以,但是沒有觸及到根源。

他之所以被仁宗的看重,一定程度上面,就是有分寸,水至清則無魚,在沒有一個合適的替代方案之前,貿然的介入到某些平衡的領域,明知道這裡面有貓膩或者是腐敗,也未必能夠吃到肉,說不定,惹來一身騷。

可是現在,有了一個合理的理由,財政問題壓倒一切,面對著一年可能要解決3oo萬貫,甚至是4oo萬貫專案,得罪這些有什麼問題,只要把這些給橫掃而光,可能整個財政上面的好處,可能是直接結餘的一倍以上,這不但包括了三司,還有這些機關。

8oo萬貫的擦證結餘,對於北宋來說,可能的也不一定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可是對於財政日漸萎縮的的北宋財政來說,卻是一個強心針。

葉清臣準備的相當的到位,包括所有的環節,未來可能的前景,當然了,也有大名府鐵匠鋪的一些資料,特別是所有人的情況。

短短的3天的時間,以葉清臣的渠道,就已經知道了大名府鐵匠鋪的底細,這也是他敢於推動這個龐大的計劃,不惜得罪朝堂上面的所有人的根本原因,也是因為這個鐵匠作坊的老闆,定海侯。

以葉清臣的身份,當然知道定海侯是仁宗的第二子這個身份,其中的變化不說,有這個身份,就足以證明葉清臣的清白。

果然,當仁宗憤怒的詢問葉清臣,為什麼辜負他的看重,惹來這麼多的彈劾的時候,葉清臣的表情很平靜,他沒有爭辯,也沒有回答,一直到仁宗的怒火洩完畢,他只是平淡的說了三個字定海侯。

他一直都看著仁宗的表情,當提到了定海侯這個字的時候,仁宗的眼睛猛地抽了一下。

葉清臣很清楚,他過關了,冒險嘗試,不但收到了效果,還狠狠的刺激了財政,他甚至可以為之後的事情來奔波了。

實際上,在聽到了這個名字之後,仁宗就知道,葉清臣跟這些沒有任何的關係。

趙昕才多大歲數,趙昕能夠網路到葉清臣這麼一個大腿的話,怎麼可能被逼到那個地步,他也不必讓趙昕假死了,

在保州兵變,甚至在趙信來信退位的時候,他多麼希望,有一個朝中重臣,能夠站在趙昕的一邊,那樣他就不必做出這樣的選擇。

實際上沒有,連被他派到保州,對趙信有些認可的韓琦河歐陽修都沒有,更別說別的了。

北宋的制度,對於皇室來說,是一種保證,又是一種限制,限制了武將的造反,也限制了皇權。

士大夫在這個基礎之下,忠於北宋,而皇帝也必須在這個框架下,任何跳出這個框架的,都會受到巨大的反彈。

這也是之前仁宗無奈選擇結果,當這個鐵匠鋪是定海侯的,那麼,一切的問題都不復存在了,葉清臣做這一切的目的,就只能夠是處於公心。

先入為主的觀點,直接決定了的一件事情的結果,哪怕不看葉清臣的這些檔案,仁宗都會選擇相信,更別說現在,葉清臣的準備相當的到位。

從樞密院入手的,再到各個的部門,從所有的關聯,到大名鐵匠作坊的產量,還有成本之類,雖然葉清臣不知道鐵匠作坊的全部成本,35文這個價格,還有一定的壓縮的可能性。

對於一個年消耗2.3億斤的專案,哪怕一文錢的減少,都會讓成本降低23萬貫,這個比例可不是一般的大。

當然了,因為鐵料的價格很低,他也沒想過要下降個1o文,5文可能就是極限了,可是就算是5文,也是一百多萬貫。

一百多萬貫可以做什麼,可以供1o萬大軍,半年的所有消耗,可以支撐差不多3o萬民夫的半年甚至是一年的工作,特別是目前的黃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