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

作品:《皇宋錦繡

東西沒錯,而且質量這麼的好,這不能代表著永遠都這樣,可是一次性3oo萬斤都這樣,這也代表這鐵匠作坊的實力和能力,不說度,就算是這些商品的質量,就足以讓他們選擇這個產品了。

因為這是第一次合作,曹劌也相當的重視,從頭到尾,都派遣屬官監管,聞弦知雅意,下面的人是何等的聰明,立刻就相當的重視,不但拿出了質量的整體評估,也拿出了節約的評估。

這個評估,基本上大致都可以估算出來,可是沒有細算的這麼的恐怖,在層層上報,拿出了整體這一波訂單的評估之後,連屬官們都坐不住了。

原因很簡單,之前只是估算,有時候,人做夢的時候,也估計著,自己能夠獲得萬貫家財呢,估摸著,跟實際上的,這是兩碼事。

現在的,當第一波3oo萬斤的鐵料到位之後,並且投入到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敢多說什麼了,工部局的主官很快就可以算出一年的節約數量,這是一個可怕的讓人窒息的數字。

按照這個合約來履行的話,一年的話,大概是6o萬貫左右鐵料,卻辦成了之前12o萬貫,甚至是15o萬貫都沒有辦成的事情,一次性節約可能過5o萬貫。

大名府算的上是商貿通暢,歲入較高地方,朝廷撥款也多,可是五六十萬貫,甚至是接近百萬貫,就算是三司使都要動容,更別說曹劌這麼一個河北安撫使,大名守了。

當最終層層彙報,彙報到了曹劌這裡的時候,曹劌也驀然了,知道這一點之後,嘆息一聲,長時間的不說話了。

果然是滴水不漏,本身還想要用這件事情還人情,誰知道,人情不但沒還上,反而欠了更大的人情,未來一兩年,大名府千頭萬緒,有幾個大的工程,馬上要面臨著停工的危險,現在看來,有6o萬貫的補充,似乎,沒有必要停下來。

看著手中的奏摺,本身就想要輕描淡寫的寫幾句,似乎也必須要重點寫了,一個大名府,每年就減少了6o萬貫,擴充套件到整個禁軍,甚至是整個北宋的軍隊,會減少多少,哪怕每年更換的數量不多的,可是3oo萬到5oo萬,這是一定的,到時候,中樞不管怎麼樣,葉清臣一定會撲上來的。

曹劌跟葉清臣相交莫逆,他也很清楚葉清臣的性格,實際上,葉清臣幹什麼都不如干三司使這麼的適合,原因很簡單,他的謹慎的性格,加上在商業和稅收上面的天賦,不幹這個幹什麼。

撫,葉清臣還真沒有這個能力,在控制朝堂上面,在對於大政方針的確定上面,葉清臣就不行了。

可是他也知道,這些日子,葉清臣過的什麼日子,要知道北宋現在是千頭萬緒,軍費上面的開支越來越盛,之所以,同意跟西夏和談的人越來越多,就是因為如此。

西夏是一個什麼地方,那是一個叛亂之地,幾十年前的西夏,還屬於是北宋的領土,只不過元昊父子在這裡時間長了,有了力量了,漸漸的起了反心,再加上的元昊的能力和少數民族的原因,最終,讓他成了氣候。

可是跟遼國不一樣,在北宋成立之前,遼國就是北方的一個強大的國度,跟他們和談,那沒問題,甚至是兄弟之稱,也沒有問題,可是西夏,就有些困難了。

現實,讓北宋不得不低頭,西夏不停的寇邊,越來越嚴峻的邊境局勢,加上越來越多的花銷,這些都是促使的北宋低頭的根本原因,如果能夠用3o萬,4o萬的代價,換取西北的和平,那麼節約下來的,可就是百萬,甚至是千萬貫的投入了。

每一個北宋的軍方將領,都想要推平西夏,把這個叛亂給澆滅了,可是沒有辦法,西夏就如同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一般,越打越強,越大越難受。

現在,這個鐵料的價格降低,雖然無法徹底解決西夏的問題,卻可以解決掉財務的問題,只要軍方能每年結餘3oo萬貫以上,朝廷也會喘口氣,軍方甚至可以積累足夠的資金,有千萬貫,就足以起一場大戰了。

不解決西夏,永遠是一個問題,不同於遼國,西夏雖然建國了,可是骨子裡面,卻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的習慣讓他們不會遵守約定,一旦遭遇到災害,或者是無法生存下去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動手,而且還會大打。

合約的問題,不過是在短時間穩住他們,實際上,才兩三年之後,西夏就再一次的寇邊了,那一次,是元昊死的時候,接下來,小規模的衝突就不斷,這個合約也成為了西夏固定的好處,甚至一些寇邊,也拿來作為威脅。

曹劌想的有些遠了,可是,真的要成功的話,這筆資金最終節約下來,對於整個北宋來說都是最好的事情,無論是處於公心,還是處於私心,曹劌覺得,他都應該拿出奏摺。

仔細寫了好的奏摺,看樣子不能用了,必須要改動才能夠出去。

大名府跟汴梁,聯絡非常的密切,4oo裡的距離,無論是8oo里加急,還是其他的聯絡方式,都可以快的方便這兩者時間的聯絡。

從趙信前來,拿出樣品,敲定了第一階段合作之後,這封奏摺,就寫好,不過現在又有了新的情況,曹劌又用了一天的時間進行修改的,主要突出鐵的質量和價格的。

也就這兩方面,鐵不同於其他的物品,好惡決定一切,你說這家三貫一兩胭脂好,我偏偏對另外一家5oo文一兩的胭脂更喜歡,這玩意,是主觀的感覺。

有時候,香味,和抹到身上的感覺,就是一個關鍵,一點點主觀的感官,就足以決定這個產品,是用還是不用。

可是鐵不一樣,一斤鐵,價格低,就是優勢,好壞也不是憑著感覺,有一定的效能指標,這個指標,甚至可以透過實驗,透過使用,檢驗出來,這就是一個硬生生的標準了。

鐵匠作坊的鐵,可不是好的一點半點的,那是好很多,拿到任何一個鐵匠的面前,甚至不用是資深的,一些學徒都能夠看出來兩者之間的好壞。

實際上,也正是如此,鐵跟帖,還是不一樣的。同樣是鐵,可是雜質不一樣,加上一些淬火和打造的方式,卻可以讓他們產生一定提升,這個提升跟鋼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可是單純鐵本身的差別,是一個巨大的。

對於趙信而言,見識過後世鋼鐵冶煉,他實際上,不認為鋼比鐵昂貴多少,一些高階的鐵,他的成本,不會比鋼差多少,甚至更多,不是怕驚世駭俗的,趙信會直接把鋼拿出來,可是要接受,並且大規模的更換,那需要巨大的投入,還需要很大的魄力。

要把數十萬套裝備,百萬級別的兵器,還有其他的一些工程器材,鐵器的車輛,全部的更換的話,這需要鋼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就算是趙信拿出成本的價格,拿出虧本的價格,這個總量也是一個可怕的,有可能過千萬的數字,這個數字,會嚇死北宋中樞的。

可是鐵不一樣,它還是鐵,哪怕效能比一般的鐵高一點,價格的關係,用於替換使用,還是沒有多少問題的,不存在大規模更換的問題,只是在調整和常規更換上面,進行側重,這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來,一樣達到效果,當這個總量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適時的解入鋼了。

北宋的冶鐵工藝相當的達,冷鍛法改變了大宋軍制,跟傳統打造不同的是,他的表面效能更好,這也是步人甲冠絕一切的根本原因,可是淬火和鍛造,直接比冷鍛法高出了兩個層級。

換個更加通俗意思,以強度來說,冷鍛法的鐵,強度大概是4.1左右,這邊提供的鐵的強度大概是在4.3。

看起來,只是提升了o.2,可是這個硬度的跨度是巨大,到了6以上,每o.1都是巨大的差別,或許在一兩次的相交上面,看不出來,可是持續性和硬度等整體指標上面,卻有巨大的提升。

哪怕是測試的不怎麼科學的北宋,這中間的差別,對於有經驗的鐵匠師傅來說,也是可以看到的。

這一次,曹劌沒有使用八百里加急,從他這一次的接受,單純的嘴說,解決不了問題,必須拿到實物,好在大名府的工匠非常多,在集中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的前提下,5套鐵質步人甲加上5套精鐵步人甲都已經完成了,曹劌一件沒有留下,全部派遣車船,運送到京城。

車船的度,可以達到日行千里,在軍事體系的車船,就更快,因為不用考慮人力的餘地,半個時辰,或者一個時辰更換一次,如此接力之下,度更快。

大名府到東京汴梁,4oo餘里的距離,水道上面,稍稍長了一點,卻也只用了的4個時辰多一點,就抵達了東京。

為了方便,是連夜趕路,在天黑之後,就出,或許危險了一點,可是趁夜行船的較少,最終,也在天明時分抵達。

喜歡皇宋錦繡請大家收藏皇宋錦繡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