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章得象是第一個進入到皇宮的,看到仁宗上來詢問什麼事情的,仁宗並沒有說話,讓他等著。

接下來是賈朝昌,然後是葉清臣,葉清臣是最晚的一個,他處理三司的事情,特別是最近,保州兵變的後續,加上陝西又出現了災情,都需要他來親自的處理,忙的是焦頭爛額。

實際上,聽到仁宗的召喚,他的心就戈登了一下,之前仁宗要那15萬貫,都是從方方面面擠出來的,萬一遇到個麻煩,三司拿不出錢來,那可就問題大了。

可是看到章得象和賈朝昌,他就明白,看樣子,避不過去了,他不知道仁宗到底用什麼名目來要,可是他要先想,到底哪裡能夠擠出這個錢來。

真的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他擔任三司使這麼長時間,沒有那一年,不是戰戰兢兢的,錢不夠啊,腰桿子也直不起來。

可是再怎麼的擠,一兩萬貫的是可以,再多了,就不行了。

葉清臣看著仁宗,從表情上面看不出什麼,可是不是單獨叫他一個人,還把相和副相都給弄來了,這不是小問題啊,這是要更多的錢啊。

看到葉清臣也到了,仁宗說道“葉卿,不知道三司每年廂軍的支出是多少?”

葉清臣還沒有答話,旁邊的章得象暗道一聲不好,關於廂軍的事情,他跟賈朝昌一起決定的,沒有知會葉清臣。

目的也不是往自己口袋裡面放,3萬廂軍啊,按照撥款,這不是一個小數字,在中樞,沒錢就辦不成事情,哪怕是相也是如此,每年他都跟葉清臣為了幾萬貫,展開拉鋸戰,如果這筆錢,省下來,對於東西府都是一件大好事。

可是仁宗當面,他也不可能直接阻止葉清臣,他臉色古怪,不斷對葉清臣使眼色,可是葉清臣卻沒有看到。

既然仁宗問起來,這個當然是滔滔不絕。

按照規定的,一個廂軍可以領到12石祿米,加上6貫的銀錢,可是朝廷的花銷卻不止這個的,加上伙食,訓練武器更新之類的,在不成立新的廂軍的情況下,每年每個人大概是2o石米和1o貫錢左右。

“完了!”聽到葉清臣這麼一五一十的說出來,章得象暗道不好,可是他卻沒有辦法,這是資料,不可能改變的資料。

“哦,這麼說來,一個廂軍每年的消耗,大概是24貫!”

“不能這麼說的,因為祿米大部分是自籌,廂軍工作也能夠解決一部分,朝廷每年的平均下來,大概是4貫左右!”葉清臣雖然不知道,仁宗為什麼問起這個問題,可是還是反駁道。

旁邊的章得象稍稍的鬆了一口氣,這個葉清臣還沒有傻到什麼都說的程度,如果真的要按照24貫一個人的話,那就要老命了。

仁宗一想也是的,整個朝廷收入才2ooo萬貫左右,廂軍一年24貫,禁軍比廂軍多一倍,8o萬禁軍和4o多萬廂軍,每年的花銷,可不是奔5ooo萬去了,無論如何也承擔不了啊。

“這麼說來,要是裁撤3萬廂軍,那麼每年可以減少支出12萬貫?”仁宗問道。

“官家要裁撤廂軍!”葉清臣大驚失色的說道“千萬不要,三司可拿不出那麼多錢來!”

裁撤廂軍,並不是那麼容易,北宋廂軍數量的膨脹,是因為各種的自然災害,才逐步的增加,剛開始,太祖太宗時期,真的是有多少算多少的,反正一旦遇到災害,全部編入廂軍之中,可是到真宗後期和仁宗時候,現,不能這麼弄了。

北宋的災害性天氣在增多,災民越來越多,廂軍雖然投入不多,可是總是軍隊,總要政府方面的投入,4o多萬的前提下,已經有些不行了,再多就困難了。

從真宗後期到仁宗年間,更多的是維持,可是這個維持就很難,數量也從真宗時候的2o多萬,提升到仁宗時期的4o多萬,多了2o多萬,每年政府支出就增加了一百多萬貫,讓本來就入不敷出的北宋經濟雪上加霜。

葉清臣不知道裁撤廂軍的好處麼,但是不裁撤的話,每年付出的,可能只是裁撤幾分之一,要裁撤的話,必須要給遣散費,這個保守來說是2o貫,還有農具田地,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哪怕是裁撤三五萬人,也足以讓財政崩潰。

仁宗聽到了葉清臣的說法的,微微一笑,葉清臣這個人有些死板,可是在三司這裡,卻是功勳卓眾,近年來,雖然財政狀況依然嚴峻,卻沒有到往年的那種程度,僅僅是他上任的幾年之間,平均每年都減少百萬貫以上的支出。

到了去年,更是達到了4oo萬貫,雖然他得罪了不少人,可是中樞和仁宗,對他的工作相當的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