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

作品:《皇宋錦繡

趙允讓渾渾噩噩的走出了皇城,什麼時候朝議結束他都不知道,對於他而言,一切都結束了。

之前他曾經想過了,要是失敗了怎麼辦?可是當時的他是充滿了自信,力量,影響力,這些全部都有的前提下,只要趙昕死了,仁宗沒有親生兒子,這個位置舍了他的兒子趙宗實之外,還有誰。

但是現在,前面兩個都已經達成了,可是最終那個人卻不是他,近百名候選人,先不說趙宗實能不能進入到最終的候選人名單之中,就算是能夠進入,又有什麼用,成績什麼的,是重要的,可是最重要的還是仁宗的態度,甚至在設定考核的時候,仁宗都可以進行調整,他完蛋了。

把最終的儲君之位,確定為8個位置,對於汝南郡王來說,不亞於晴天霹靂,那是仁宗設立的一個圈套,輕而易舉的把他罩在其中,讓他根本無力反抗,他這才知道,以前根本就是虛幻。

跟汝南郡王的渾渾噩噩不同的是,其他的宗室卻是興奮不已。

他們從來都沒有想到過,會獲得這樣的機會。

宗室也不都是富甲一方的,哪怕北宋成立時間不長,才幾十年,不足百年的時間,可是宗室已經相當的龐大了,雖然,真宗仁宗這一系,人丁稀薄,從仁宗是獨苗,仁宗的兒子乾脆就沒有了,可是其他人就不是這樣。

趙宗實是趙允讓的第十三個兒子,而宋史記載的,趙允讓一共有22個孩子,跟仁宗比起來,簡直多的太多了。

其他宗室也是如此,實際上,任何皇朝都是如此,當皇位更迭之下,龍子鳳孫們逐步的落下神壇,最初總是王爵,日子好,還有錢,又沒有什麼政治前途,還不可著勁的多生,幾十個都算是正常,然後一路生下來,1o歲以下的宗室,百人就算少了。

從真宗的兄弟這裡,更早的從太宗那裡,幾代之下,哪怕是太宗的親生兒子的後裔,這個時代,也大多數都降低為了郡王,甚至大部分還沒有冊封,有的家裡人多了,再加上北宋對於宗室的限制,他們不得不自謀生路。

一些宗室會來考科舉,剩下的,還有做生意的,海貿的,現在有這個機會,是面對所有宗室的,特別是近支,屬於真宗的兄弟姐妹的這些人,對於他們而言,簡直是天上掉餡餅,頓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對於其他人來說,不說是拿唯一的位置,那個希望有些渺茫,只要入圍了,他們的日子就好很多,以前,他們只是一個普通的宗室,最多,就是有些俸祿和爵位而已,以北宋對於宗室什麼的控制,可是非常強悍,基本沒有他們什麼機會。

哪怕是一個普通的文官,都不會多看他們一眼,跟別提奉承他們,可是現在,如果進入到儲君的人選,最起碼,一些人不敢得罪他。

沒錯,哪怕是宰輔之家,哪怕是權傾一方,也沒有必要得罪可能的儲君,特別是沒有太大的利害衝突之下,連宰輔都要避其鋒芒,下面的怎麼敢。

在規則允許的範圍之中,或者是打下擦邊球,這些都可以讓家族的地位上身,一些本來可辦可不辦的事情,誰會得罪一個可能會成為最終的哪一位的,哪怕是買馬,也找也一個冷門來買不是麼?

整個朝堂之上,都開始為了這個位置爭奪,有關係的,沒有關係的,或者是找關係的。

朝堂之上亂作一團,各種鑽營的,走關係的,甚至是瘋狂的找尋門路的,讓這個汴梁烏煙瘴氣的。

可是唯一稱之為門庭冷落的,恐怕就只有原來的汝南郡王府了,這個宗正府,這個曾經整個北宋,最有權勢的人,徹底的被這個熱鬧的圈子給放棄了。

本應該成為熱門的汝南郡王的兒子,卻成為了棄子,一些高階的人員,都知道了為什麼仁宗會這麼做,再加上了一些有機會進入到這個體系之中的中層官員的推波助瀾,汝南郡王之子本身是頭號熱門,變成了最冷門。

當這個訊息,透過朝議的形式,向外公開了之後,整個下層的官員們都懵逼了。

沒錯,就是懵逼,高階的宰撫們,不用的拜門頭,可是他們,不得不啊,有時候,抱一下大腿,說不定能夠讓他們節約很多的功夫,這也是一些聰明的,在趙昕死後,抱上汝南郡王的大腿的根本原因。

可是時局的變化,如此之大,才短短的幾天,朝堂上風雲突變,本來是熱門趙宗實,變成了候選人之一,現在有近百人爭奪,而最終的儲君之位,是8個。

不帶這麼開玩笑的,一些投奔,頓時開始考慮,自己到底留下了什麼把柄沒有,一些後知後覺,或者沒那麼聰明的,就不有慶幸了,還好他們沒有那麼聰明,真的那麼聰明的話,這下子都抓瞎了。

可是已經鐵桿上船的,就有些懵逼了,他們找到汝南郡王,跟他商量,讓他放了他們。

汝南郡王怎麼可能放了他們,放了他們的結果,是完全喪失了在朝堂上面的能力,還有那個撇清關係的王德用,趙允讓也不會放過他,只不過,他位置太高了,稍稍動作,就可以跟他打太極的。

一個西府腦,他動不了,那麼這些雜魚們,怎麼敢跳。

趙允讓的強勢,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也讓一隻都關心他仁宗,也是嘆息不一,這個趙允讓,還是不願意放棄。

這一點,仁宗全部都看在眼裡,他的心中,甚至已經有了一個新的計劃,趙宗實還是要入選。

無論是曾經被帶進宮撫養,還是趙允讓所做的一切,他都不會輕易的讓他過關,就這麼讓他沉淪反而是便宜他,還是讓他入選,在希望之中感受到絕望,才是好的報復。

當然了,另外一個想法就是,真的把他打落到谷底,在完全沒有希望的前提下,這個人會幹什麼。

人在面臨著絕境的時候,往往會鋌而走險,汝南郡王曾經的掌握的權利太多了,天知道會不會如現在這樣的,控制住一批人,真的再弄幾個跟保州兵變一樣的東西,對於大宋的傷害也太大了,必須逐步的消減,當1o年,甚至是2o年之後。

8個之中選擇一個的時候,2o年的時間,足以讓他的所有渠道都煙消雲散,遠離朝堂中心,不是熱門人選,這些都會讓他慢慢的削弱,到時候,才是一點威脅都沒有呢。

紛亂汴梁,在慶曆四年的初春,變本加厲,可是遠在另外一方,本身是最適合的王位繼承人的趙信,卻陷入了平靜之中,這一切跟他都沒有關係,不,此時他應該叫苗定了,對於他而言,叫什麼只是一個稱呼而已。

薛玉回來之後,實際上,他已經可以離開苗家莊,去尋找合適的地方,雖然暫時被封為保州侯,可是封地卻沒有確定,以他跟仁宗的交談,最終是實封,說白了,就是以實地封賞兼任節度使。

吸取了唐朝時候的經驗,北宋對於節度使的設立相當的謹慎,卻不是沒有,在北宋地圖上面,靠近西夏,遼國的邊境哪裡,有很多星羅密佈的邊境軍州,這也是節度使,他們有些就是比一個縣稍稍的大一點,卻衝在邊境。

小是控制的一個方面的,邊境是另外一個方面,可以擔任節度使,但是必須要頂在前面,為北宋作為屏障,這也是限制的方法,一個小小的縣,或者府,跟本就展不成唐末那樣的巨無霸,又給北宋提供足夠的屏障,又重獎的有功之人,不至於封無可封。

或許,苗定將會成為唯一的特例,但是他不擔心這個不批下來,因為他就算佔據地盤,也不會很大,最多就是一個大縣而已,而且位置也不會在核心的地帶,就是在海邊,這個也可以稱之為邊境了,容易透過,更別說,他的真實身份,宰輔們基本上都是心知肚明的。

在別人看來,一個縣的地盤,起不了多少作用,可是在趙信看來,一個縣的地盤已經足夠大了。

一個普通的縣,就拿中原地帶最小的一個最普通的縣,2ooo多平方公里是有的,這樣的面積,土地有限,人口有限,不可能產生足夠的產值,可是對於趙信而言,從後世走來,他很清楚,一個城市化,工業化的土地,會創造多麼大的利益。

解放初期的上海,不過是6oo多平方公里,這也是後世上海的市中心,也才26oo多平方公里而已,只要好好開,這會產生巨大的回報的,更別說,這個時代的北宋,還沒有看中島嶼,當外海控制下來的時候,島嶼更大了,比如說,崇明島,海南島和臺灣島,這些拿下來,就有足夠的土地,容納足夠多的人。

再者說了,荷蘭才多大,4萬多一點,只是後世中國的幾十分之一,可是荷蘭卻成功抓住航海業,奠定了基礎,成為了海上馬車伕,他的路,也是可以借鑑的。

喜歡皇宋錦繡請大家收藏皇宋錦繡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