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

作品:《皇宋錦繡

稜堡強悍程度,在於水泥,在於鋼筋混凝土,更在於它的力學原理,更加完美的力學平衡,加上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堅硬的,這構成了一個堅不可摧堡壘,這些不是黑火藥這種初級的火藥所能夠撼動的。

稜堡設立了地下的2-3層,不是之位了好玩的,那裡是一個整體,完全磚頭和鋼筋混凝土的整體,這就杜絕了使用地道這個攻城方法,最多挖到稜堡的下面,根本無法進入到稜堡之內。

挖不出來啊,稜堡任何地方,都是最少1米厚磚石和鋼筋和混凝土結構,這個堅硬的防禦,在這個時代,幾乎是無解的,特別是在地下,更是無法破開,火藥不行,手動就更不行了。

火藥的威力,那是跟強度有關係的,破壞保州的城牆,是因為火藥的威力更大,受到了堅硬物體的推動,把所有的力量向一個地方的攻擊,集中起來了所有的威力,最終可怕到了極點。

就跟手電筒一樣,單純燈泡的亮度很小,可是集中了所有的光,向一個地方投射的時候,最終會形成一股很亮很亮的光。

鋼筋混凝土的強度,遠在普通的城牆之上,差不多就是普通城牆三五倍以上,再加上結構和眾多方面,最少要有1o倍以上的火藥,還要密封好才可以。

棺材不行,當力向著城牆作用的時候,城牆擋住了這個力量,力量就會反彈出去,反而會攻擊棺材本身和那些土層。

要想攻擊鋼筋混凝土結構,就必須要使用高烈度炸藥,那種可以開山碎石的那種,普通的黑火藥,就算使用再大的力量,也很難炸開岩石,甚至使用那種烈性的,也需要做眾多的佈置,當力量集中到一定程度的,過了稜堡所能夠承受的巨大強度,才可以。

有了孫吉的介紹,特別是底部佈置,還有爆炸的例項,他的親兵曾經在爆炸之後,去過下面的地道,一部分被炸塌,可是剩下的部分,那個臨時堆砌的磚牆還存在,巨大的爆炸,連近在咫尺磚牆都無法摧垮,更別說,稜堡這樣,大部分厚度在兩三米的可怕工事。

知道了稜堡不會被這個火藥的力量作用之後,韓琦稍稍的鬆了一口氣,好容易看中的級武器,不會在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就胎死腹中。

可是之後,更大的緊迫感也出現了,之前,韓琦只是從軍事方面,絕對這個稜堡是可以使用的,為的只是西北方面的軍事用途可是現在,看到了保州城的結果,他就有一種急迫感,那就是為了大宋的安全。

萬一,這個火藥的配方,落入到敵人的手中,遼國和西夏,也掌握了這麼強力的武器的前提下,會是怎麼的一個概念,北宋引以為榮的強大防禦,在這個火藥的破壞裡面,幾乎是如同紙糊的一樣,再加上遼國和西夏的機動力,整個中原都戶匍匐在他們的兵峰之下。

保州兵變結束了,大部分知道王家的都已經死去,叛軍之中,留下的,都是一些被裹走的,或者是後來才加入的,他們甚至連苗家莊都說的不太詳細,更別說知道王家的事情的。

實際上,能夠攻克保州,已經算是一件不錯的事情了,傷亡很小,最終的時間長一點,從慶曆三年,一直持續到了慶曆四年,畢竟成功了的,清理叛軍,清點損失,並且做好安撫的工作。

韓琦也沒有想到,在這個保州兵變之中,有多少的深層次的東西,他甚至沒有調查,之前少掉家丁們,整個保州都在動亂的時刻,後來加入到叛軍的人多了,有地痞無賴,更有土匪等,這些數量已經不可考,少上三五千人,這幾乎人注意到。

韓琦都被火藥,長弓和稜堡這三個新式武器所充斥了,特別是長弓,這一款武器,在進入禁軍之中,展現了不一樣的光彩。

精銳的弓手確實是精銳的弓手,在拿下了保州,把民政上面的事情,交給歐陽修之後,韓琦就著力於長弓的訓練。

這3萬大軍,不屬於韓琦,在朝廷最終確定保州兵變最終結束之前,他們還是歸於韓琦來統帥的,

長弓在這一戰之中表現出來的威力,有目共睹,所有用過長弓的,都對於長弓讚不絕口,對於軍官來說,麾下士兵強大就是他的部隊的強大,這個好機會,怎麼會放棄,

苗家莊也知道這一點,按照3萬人出一萬弓兵這個數字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之中,趕製了6ooo多把長弓,基本上,所有的弓箭手,幾乎是人手一把,

精銳的弓兵,本身掌握長弓的度就非常的快,再加上有其他人的經驗,在全力以赴的前提下,長弓的訓練也非常的順利。

趙信也想要給北宋留下一隻強大的軍隊,也沒有藏私,民團實力不夠,建立的時間較短,還沒有進行各種專業的訓練,最多就是攻擊,能夠讓一群,什麼都不會的農民,在短時間,學會射箭,學會套路,已經是非常不錯了,要想的完成更多的訓練,那根本不行。

趙信從獲得了稜堡開始的,就已經準備守城戰了,就沒有準備野戰,可是禁軍的訓練,各種的射擊技能,早已經是max的,最多是從短弓轉為長弓,這些對於普通的民團來說,困難的事情,對於這些精銳的射手而言,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在初步的訓練,掌握了長弓的一些基本的手段之後,他們對於這些低階的技能已經不感興趣了,正好,孫吉得到了趙信的傳授,開始把一些真正的英格蘭長弓的技術傳授了下來。

單兵技能,小規模配合,大規模配合,單獨針對軍隊的配合,叢林作戰,平原作戰,作為一個成熟的戰鬥體系,英格蘭長弓能夠單獨的成建制存在,很多情況都考慮到,他並不是比騎兵或者步兵近身之後,就沒有辦法,甚至只能夠抱頭鼠竄的,他有一套完整的作戰方法。

這樣的方法眾多,就算是精銳的弓手,也不能在短時間掌握,可是一些軍官,甚至是神射手級別的,分別從中間看到了精髓。

普通的長弓手,是沒有辦法單獨作戰的,他必須要有掩護,或者是一定防禦部隊,長弓在這方面,也需要,卻不是那麼迫切,有一些騎兵和長矛兵,壓住側翼,幫他們撐起攻擊距離,這是最好的,如果沒有,長弓手也有獨特的作戰方法,用類似風箏的辦法,跟其他部隊周旋。

這其中的秘訣就在訓練上面,不同的套路,不同的方法的應對方法,這些軍指揮使們,又的認識到了長弓的強大,之前只是感覺到,這可能是一個替代短弓的武器,之後,越來越現,這玩意簡直是改變了大宋軍制。

有了長弓,很多兵種都可以收了,短弓就不說了,長弓對於短弓碾壓的優勢,甚至連阻擊弓手,也可以用長弓來替代,最多,就是增加弓的強度,用更強的弓,代替軟一點的長弓。

如果說,短弓唯一的用途,恐怕就在的騎兵使用,可是北宋的騎兵是最缺的。

除了短弓之外,重步兵,輕步兵,和其他的一些兵種,都可以酌情的減少,當弓箭手數量和比例大幅度的增加的時候,整個部隊的攻擊力幅度的增加,生存能力卻並沒有減少很多的。

攻擊是最好的防守,可是在絕大多數的冷兵器作戰之中,沒有體現到,原因很簡單,防禦容易堆砌,這是客觀規律,同樣攻擊力和裝備水平的前提下,防禦總是比攻擊要好辦,放在攻城上面是這樣,放在野戰上面同樣如此。

可是長弓手,用犀利的攻擊,更快的鋼鐵投放度,展現的攻擊,同樣數量騎兵,就算是重騎兵,面對著擁有破甲弓的長弓兵,都很難突破,更別說其他兵種,可能要三四倍的人員,才能夠衝過來。

這個只是資料上面的對比,實際上,戰爭,遠不是資料上面那麼的簡單,原因很簡單,為什麼說,在冷兵器時代,一支隊伍,損失3成,就已經崩潰了,一方面,這三成,絕對是這個部隊的精銳力量,少了這麼三成的精銳,這個部隊的實力,就大大的減少了。

另外一方面,封建社會,冷兵器時代,醫療能力和後勤補給都不過關,一旦傷亡太大,心理壓力就足以讓所有人壓垮。

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的戰鬥不是沒有,可是這些戰鬥,基本上都是沒有任何的退路了,為什麼圍三缺一,就是因為打消他們負隅頑抗的想法,在大量死傷,面對著必死的前提下,他們幾乎肯定會撤退。

也就是說,以前的短弓,並沒有達到這個限度,現在的長弓,在加強了攻擊力的前提下,已經過了這個限度,只要不是全重甲的騎兵或者是步兵,就算在單獨的長弓的前提下的,在不是偷襲,在長弓手沒有反應的前提下,要想損失少於一半進入到攻擊陣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更別說,少量的搭配重步兵和騎兵,不用多,各一成就可以了,這樣的軍隊,是無解的。

喜歡皇宋錦繡請大家收藏皇宋錦繡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