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囚禁

作品:《古影

張伯奮和顏問道“此中是何緣故,還請二位姑娘賜教。”

小蓮先道“張將軍你想,如那次屠案是我教所為,在天子腳下都能如此為所欲為,如入無人之境,那教主何必天天喊著要招安,直接動京城起義推翻大宋天子自己做皇帝豈不好?教主現固守一隅,唯能自保,哪有此能耐滲透進京師重地大開殺戒?何況是穿著本教衣服身攜兇器,招搖過市無人盤問阻攔,更是匪夷所思。”

三人聽了,皆覺所言不無道理。真真接著道“我爹一心想招安的確無假,討朝廷歡心都來不及,豈會做出如此駭人之事來逼得官家下不了臺?引得民怨沸騰不說,朝廷上下更是一片聲討,還能有我教容身之地嗎?此舉豈非自討苦吃?更讓招安化為泡影。如張將軍這次奉旨出征,難道是教主願意看到的嗎?”

李恕聽到此處,不禁附合道“如此說來確實在理。那次我親身經歷,問兇徒中一個頭目,為何他的頭巾與人無異?想這在你教中區分極為嚴格,他便回答不出。還有直呼方臘之名更是令人費解。如今看來,這些人非方臘所指派當屬無疑,但會是誰人指使呢?”

“爹早就分析過,此事怕是宋廷內鬥所致,而栽贓於聖教實在令人憤慨。”真真說道。

張伯奮沉吟道“如今朝廷以蔡京為的舊臣勢力與新天子正在明爭暗鬥,眾人皆翹以盼能儘快拿下大奸臣,許久不見動靜,想必是困難重重。此事讓官家顏面掃地,卻讓蔡黨歡欣鼓舞。莫非。。。”

真真面露喜色道“正是,張將軍與我爹想到一塊去了。幕後黑手極有可能是蔡京。”

張伯奮道“我立即寫份上表,向官家稟明內中詳情,請旨定奪。大軍先在此地駐留,等詔書下來。二弟三弟以為如何?”

種冽拱手道“小弟唯兄長之命是聽。”

李恕道“正該如此。”說完欲去解小蓮和真真身上的綁繩。

“且慢。”種冽阻止道,“先不論此事真假,就算其所言句句是真,但潛入軍營製造事端,更欲刺殺本人總是不假吧?何況還在爭鬥中殺傷我軍多人,此罪可不是小事。請張大將軍先將二人關押於我軍帳之中,等聖意下來,如何處置再定奪不遲。”

張伯奮見他態度堅決,理由充分,無法拒絕,於是道“種弟說的有理,將刺客先交由秦鳳軍嚴加看管。“

“為何要關在這裡?帶回去關在我處也未嘗不可!”李恕提議道。

“哈哈,如此的話當然可以,但就怕我手下的弟兄們都不答應怎麼辦?她們殺的可不是你們的人呀!”種冽笑道。

張伯奮一揮手道“不必說了,就將她們留在這裡吧。不過要保證不可難為她們,更不能對她們用刑。”

種冽心喜下躬身應承“大哥儘管放心,小弟一定供其好吃好住與軟禁無異,絕不傷及她們一根毫毛。”

“很好,我們先回,愚兄連夜還得寫奏表快馬送回京城。”張伯奮聽他做下保證,放心起身告辭。

李恕無奈,跟隨他走出了大帳。臨別不忘回頭,見真真低無語,而小蓮睜大雙目焦急相視,眼中滿是求助,似乎在喊李哥哥救我,不要丟下我們!看在眼裡,李恕隱感心痛,但也無能為力,只能忍心出門而去,這時內心卻有不安襲來。

張伯奮挑燈疾書,一鍾茶的工夫寫完,交給李恕過目。在燈下看了良久,李恕問道“兄既然向官家如實稟報,言下之意自然是要挽回此次出征之誤。但為何一再勸說不可撤回征討,並言開弓沒有回頭箭,就算是錯也要將錯就錯,趁機除此大患。這豈非自相牴牾?既有此意,這上表不寫豈不更好?”

張伯奮嘆口氣道“賢弟所言不錯,不送此信,我的剿賊心願更能有達成的希望。一旦送去,難保官家原本除掉方臘的決心會動搖而改變初衷。但他既為君上,如此重大內情若不告知,則於國家未嘗不會留下莫大隱患,豈是忠臣所當為?故我思慮再三,還是讓官家瞭然於胸後自作決斷方為上策。想方臘是國賊,蔡京也是國賊,內賊外賊其實難分伯仲,不可為了除掉外賊而讓內賊消遙法外,有可乘之機,那就難免顧此失彼了。故思慮再三還是將原委如實上奏,勸說官家也不可為除內賊,而讓外賊姑息養奸得以苟延殘喘。凡事歸於聖斷也是爹教導我們兄弟,為臣要忠要直應有之義呀!”

李恕聞聽不覺讚歎道“張家一門忠烈,有父必有子,真名不虛傳。”

張伯奮找來王伍將信交付於他,囑其加急快馬送回東京。看到他領命飛騎而去,張伯奮自語道“但願官家能聽我一言,不致因內而忘外。內外賊一併而除,國家才中興有望!”

喜歡古影請大家收藏古影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