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出征

作品:《古影

自瓦舍屠案生後,整個東京城為之震動。經過統計,至少有百人遇難,這可是大宋自建國以來天子腳下從未有過的大慘案,一時成了街談巷議的頭等大事。明教尚存,方臘未死的訊息也不徑而走。

宋欽宗被鬧得焦頭爛額,數夜失眠。讓開封府徹查此案,結果連那些紅巾人如何混入城內?如何招搖過市而未被現?如何攜帶兵刃暢行無阻進入瓦舍皆茫無頭睹,就好象都是從天而降一般。而魔教徒不是被殺就是自盡,更讓線索無從查尋。弄得欽宗幾次在朝堂上大雷霆,想他登基沒多久便遇此百年難遇之慘案,內心鬱悶可想而知。

千方百計想讓太上皇復辟好保住榮華富貴,以蔡京為的舊臣勢力。對他們而言,此事是求之不得的天賜良機,便抓住了這天大的把柄,紛紛蠢蠢欲動,借題揮大作文章。如宣揚新帝太過年少,治國經驗不足,才釀此慘禍,若還是上皇在位,絕不會讓魔教在京城興風作浪,如入無人之境。長此以住,少年天子必會引更多天災人禍,直將國家引向危難境地。唯有上皇復位,才能保住大宋江山和維持太平局面等。蔡黨暗中呼朋引類,動朝廷內外舊黨羽製造輿論,齊向新天子施壓。

雖然徽宗對此始終不置一詞,但欽宗已明顯感到了巨大壓力,坐在皇位上的他時常覺得後背涼,精神恍惚。因此對方臘更恨之入骨,鐵了心要剷除而後快。半月後便點起了十萬大軍,欽點當面建議過必滅方臘,且有過賊巢經歷,又新晉駙馬爺的張伯奮為大將軍領兵出征,以期一舉剿滅明教。

話說張伯奮奉詔不日出師,聽說李恕來訪,大喜迎入。見他一身喪服,不免吃一驚,問道“莫非賢弟家中有何重大變故?”

李恕揮淚將父母在瓦舍慘案中雙雙遇難一事說了,又道“聞兄要征討方臘,想我父母皆喪於其手,此仇不同戴天。弟今日前來,便是欲隨兄同去,以圖手刃此鉅奸大惡,好慰雙親在天之靈!”說畢倒身下拜。

張伯奮忙扶他在椅上坐下,說道“愚兄蒙官家聖恩,被委此大任,正愁身邊無人,賢弟既然願隨軍剿賊,正合我意。等奏明官家,討個一官半職,我兄弟倆好共赴皇命,為國除賊。”

李恕流淚道“官職非弟所圖,只要能在兄身邊盡個綿薄之力,以達成報父母之仇的心願,便心滿意足了。”

張伯奮滿口答應,當晚留他同宿,二人抵足而眠談了一夜。翌日回家整理行裝,李蓉又吵著要跟去。李恕知道戰場非同兒戲,自然不會答應,命她與僕人一起好好看家,耐心等他回來。

這日行軍半途,後面忽有傳令兵追了上來,說讓大軍且停,官家新遣了一支上萬的秦鳳軍趕來相助剿匪,一併唯令是從。

張伯奮聞知心喜,知道秦鳳軍乃是宋軍精銳,有其相助征討方臘便有了更大勝算。即令大軍扎住營盤,安下營寨,等增援會合再出。

不久遠處塵土飛揚,有無數騎滾滾而來。王伍近前提醒道“來者身份未明,我軍還是稍作防備為好!”張伯奮一聽領悟,急令前軍嚴陣以待,不可大意。秦鳳軍來到近前,大旗一揮迅排列成整齊的方陣,望去甲冑鮮明,人如龍馬如虎,果然非同凡響。王伍看在眼裡,說道“真是種家軍,果名不虛傳,不愧是諸軍之冠。”

張伯奮道“這個當然,勤王時如秦鳳軍能提前趕到的話,起碼在我跟隨九大王出使金營時來到,那次偷襲可能就會不一樣了。”說畢長嘆一聲。

熊烈道“怪官家當時急於求成,大意輕敵,也是天數!”說著秦鳳軍裡馳出兩員將領,迎頭而來。

李恕問道“聽說秦鳳軍統帥是种師中,這次前來會合的難道是他?”

“那就輪不到我家公子領軍了!”熊烈笑道。

張伯奮道“自然不會是種帥,我去看看是何人前來。”言畢拍馬迎上。

喜歡古影請大家收藏古影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