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六章 結束or新的開始(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復興十年的閱兵,非常壯觀,那愛華有些鬱悶,他們裝甲車部隊沒有能夠參加。

這個曾經在草原朝不保夕的小牧奴已經成為了戰車部隊重要的指揮官。

沒有戰車的閱兵依然是非常的壯觀。

從新京夏宮前面經過的軍隊總數過了五萬人。

另外還有巨大的飛艇從上空飛過。

這給前來參觀的群眾以及外國友人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包令看著頭頂上鋪天蓋地的飛艇,心裡五味雜陳。

這些飛艇要是全部飛到倫敦的上空,那麼絕對是一場災難。

歐羅巴人也在全力展飛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無論是個頭、安全性還是續航能力都比復興軍差的太遠。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歐羅巴各國都開始習慣於模仿復興軍,追趕復興軍。

復興軍的新東西只要一出來,他們就開始學習模仿。

但是復興軍的技術更新得實在是太快了。

這讓各國本就已經有些緊張的財政更加的緊張。

加上這幾年,各國都在海軍上你追我趕。

大家都在製造更大更強的戰艦。

軍備競賽的潘多拉魔盒一旦開啟,即使你清除地知道它的危害,也不可能停下來。

直到有一天,大家都堅持不下去了,那麼就是拉出來打一架。

將當初積存的軍備全部消耗掉。

復興軍重點研究院的數量已經過了十家。

這十家研究院涉及了各個領域。大部分都有董書恆的參與。

他們不光負責各自前沿領域的研究。

還要擔任一定的教學任務,每一座研究院又是精英匯聚的書院。

這裡匯聚了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擁有最豐富的研究經費。

這讓復興軍在科技創新上一直遙遙領先。

這次大閱兵的一幕幕被錄製成電影,在整個共同體內部傳播。

董書恆的高大形象也銘記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復興十一年,33歲的董書恆完成了交接。

不過他暫領總統的職務。

魏玉祥當選總理,開始主持內閣的工作。

隨即董書恆遷到了位於金城的共主府辦公。

剛剛上任的魏玉祥大感輕鬆,似乎自己頭上少了一座大山。

心中的一些執政想法也可以大膽的施行。

但是他的第一個挑戰就來自董書恆。

因為董書恆要對復興銀行進行改制。

復興銀行改為共同體銀行,負責整個共同體的貨幣體系。

董書恆將這個銀行的控制權以股權的形勢分成若干份。

由幾個主要的國家和共主府掌握大頭,剩下的分給那些小國。

這個銀行的董事會和股東會,一下子變成了一個龐大的議事機構。

而在此之前,這個銀行是本土控制的。

魏玉祥自然不想這樣。但是他又怎麼爭奪得過代表大多數人的董書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