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九章 董書恆的大局觀(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新京城中,許多百姓和學生自地組織起慶祝活動。

大街上擺起了戲臺子,商家拉起鮮紅的橫幅,扭秧歌的隊伍從街頭排到巷尾,熱血的學生在街頭慷慨激昂地演講……

這一幕似乎很熟悉。

在宣傳部門的刻意宣傳下,這場海上的大勝可謂是家喻戶曉。

這些年復興軍治下的百姓心氣是越來越高,不過這場戰爭意義似乎不一樣。

這場戰爭意味著復興軍即將取代大嚶帝國在印度洋上的地位。

至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大嚶帝國都將失去在印度洋上與復興軍爭鋒的資格。

正當外面的民眾陷入慶祝的狂歡之中的時候。

夏宮,總統府。

一個帶著銀邊眼鏡,瘦瘦高高的中年人,手中拿著一摞檔案走進了董書恆的書房。

書房中擺設一如既往的簡單整潔。

一身工裝制服的篤姬站在牆邊的書架上,正在對一些資料進行分類整理。高舉的右手扯緊了她的衣服,襯托出越加豐腴的身材。

見到姜玉欽進來了,篤姬抱著一打檔案走了出去。

在經過門口的時候與姜玉欽點頭打了一個招呼。

姜玉欽趕緊停下腳步,讓篤姬先過去。

能夠到總統的身邊擔任侍從室的主任,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這意味著此人將有一個更加光明的展空間,更加深厚的政治資本。

大家都知道軍政系統之中有一個派系都是董書恆身邊出來的人。

軍方人如蔡樹森、王嚴、牛傑、蘇霆等,都是之前董書恆身邊的親衛出身。

其中蔡樹森一直擔任新京的守衛工作。

雖然名聲不顯,但是位置十分重要。新京的守衛部隊,包括教導師在內都是全軍最精銳的部隊。

文官如李存訓、魏玉祥等,還有很多從侍從室調出的官員都擔任地方或者是各部的要職。

姜玉欽原本就是所謂的書院派官員,現在他又成了近臣派官員,所以說今後他將會前途無量。

還有一點,在董書恆的身邊,他就相當於進入了核心的決策圈。

到時候外放出去做幾年地方大員,等到年齡到了,他就有很大的機會能夠回到內閣中樞去。

這次總統選了他進侍從室的訊息傳出之後,很多書院同屆畢業的好友都來上門祝賀。

不過都被姜玉欽以各種理由給擋住了。

他只是私下裡見了杜輝等幾個老友尋求一些建議。

姜玉欽不僅做事情認真仔細,做人方面也是小心謹慎。

畢竟要做總統的近臣,姜玉欽覺得上位者應該都不希望自己身邊的近臣與其他的官員拉幫結派,至少姜玉欽不能明目張膽的這麼做。

他知道只要在董書恆的身邊,他什麼都不做就能夠建立一個極為廣泛的人脈。

他不需要去跟這些人刻意結交,這些各部的高官都會主動地向他的身邊靠近。

當初魏玉祥的風光,在內政部工作的姜玉欽可是看在眼中的。

骨子裡,姜玉欽還是一個傳統文人,傳統文官心中的那種野心和報復他一樣有。

“總統,有事情要跟您彙報一下,不知您現在方便不?”

“咦,是文軒啊,你下次不要這麼客套,我的工作時間都是由你安排的,下次有事情你自己掂量輕重,感覺重要的,就是我手頭有事兒,也可以打斷我。”

文軒是姜玉欽的字,就跟他的外表一樣,書生氣很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