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四章 怒海暗影(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夏宮之中,海戰的結果還沒有傳來,倒是太平洋航線上,多艘商船和移民船被襲擊的訊息先到一步。

這件事情讓董書恆頭大如牛,因為襲擊的地點大都在東太平洋,現船舶失蹤距離事已經有了一段時間。

董書恆只能透過電報將這件事情委託給東華幫忙處理。

以前復興軍的商船在太平洋上也會受到襲擊。

後來交通部和軍部合作,給每艘商船上都配備了自衛武器。

那些臨時客串的海盜,以及海上那些駕駛著小艇的波西米亞海盜根本就不是復興軍商船的對手。

後來在太平洋航線上任何的海盜見到復興軍的商船都要躲著走。

這幾年,已經很少出現船舶失蹤的訊息,所以很多人已經忘記了維護太平洋航線安全的問題。

自從東華帝國成立以來,加入大華夏商業圈的國家是越來越多。

原本的廷根聯邦以及弛利都開始跟大華夏圈的國家進行貿易。

所以走南線島鏈的商船是越來越多。

另外移民船也在變多。現在的移民已經不再侷限於本土。

扶桑、半島以及南洋的移民也在增多。

大華夏圈在太平洋西岸的部分,大都是人口稠密的地方。

而在東岸的新大6則人口稀少。

董書同也現僅僅從本土移民華人過來,度太慢,而東華帝國現在接連大戰,需要維持大量的常備兵。

這就讓勞動人口的空缺非常大。

其中最大的空缺就是礦工。

當地的殷地安人喜歡自由,一般都是從事農牧業。

讓他們做礦工會讓他們回想起以前被白人奴役時的生活。

所以想要要殷地岸人去做礦工,哪怕是開出更高的工資都很難。

因此,在兩年前,董書同開始引進安南和扶桑勞工。

這些人吃苦耐勞,矮小的身材也讓他們先天適合礦井中的工作。

現在東華帝國的收入有一半是透過礦業獲得。

鳥糞和硝石礦可以說是隻要挖出來就是錢。

根本就是供不應求。

不僅僅是大華夏圈,就是米利堅和歐羅巴都在進口東華帝國的礦。

東華真的是那種家中有礦的。

雖然接連大戰,但是財政一點都沒有問題。

甚至將幾年前在復興軍治下行的國債都給還清了。

在客戶的要求下,東華再次行了五千萬的國債。這次所有人還是搶著買。

繼續行國債,不是董書同有多缺錢。而是因為他將要修建兩條鐵路。

一條是從原來的聖地亞哥城向東穿過新潼關直接到達布宜諾斯城的鐵路。

這條鐵路將橫穿南阿米利亞大6。

從東華輸送到歐羅巴的礦產資源將會縮短大量的海上航程。

還有一條是從庫斯科到莫延多,這樣東華的都城就能夠跟港口直接連線。

在安第斯山脈建造鐵路的成本是很高的。

現在有資金的來源,董書同決定先造起來。

經營一個國家與經營自己的家庭不一樣。

國家需要將錢都投資出去,變成實物,這樣才能夠產生出更多的價值,才能夠促進經濟的展。

而經營一個家庭,則要精打細算地過日子。要給自己留一些應急的資金。儘量減少提前消費。

東華就是在這樣的前消費中逐漸繁榮起來。

哪怕是它們現在與格里納達還處在戰爭的狀態中。

力馬城現在雖然不是都了,但是這裡是東華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

這裡有全世界最大的礦山交易重心。

全世界的商人在這裡挑選他們需要的礦石。

這裡不僅有現貨交易,甚至還有期貨交易。

因為幾種東華獨有的礦石,所以,礦石商人們誰都繞不開東華。

就連一直叫囂著制裁東華的大嚶帝國,也換上了尼德蘭人或者是比利時人的馬甲前來交易。

但是由於距離太遠,很多歐羅巴的商人們對東華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