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董書恆的愛好(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三萬人應該夠了,至少能夠讓弛利簽下城下之盟。還有靖海伯說的麥哲倫海峽地區應該可以要過來。那裡對弛利來說並沒有太大的經濟利益,更多的是一種戰略上的長遠利益,現在他們連海軍都沒有了,還怎麼管的了那裡。”

“現在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等他們反應過來了,將那裡交給大嚶帝國管理那樣就麻煩了。”蔡啟明對周邊的幾個國家都極為了解。

在坐的諸位也就是他能夠對這件事情做出準確的判斷。

“執政,厄瓜多的事情,我認為不用急,咱們先跟他們在外交上溝通。但是弛利共和國那邊最好先去搞定。”蔡啟明很快進入了角色。

東華王國現在的班子都是當初跟他一起過來的。

所以蔡啟明說起話來絲毫不需要客氣。

董書同倒是陷入了思考。他並不是一個十分果決的人。

“執政,我也同意蔡大人的意見。從國力上看,弛利比厄瓜多要強多了。他們對咱們東華的威脅顯然更大。”聶大華也建議道。

從海軍的角度來說,弛利的確是一個威脅。

而如果擊敗了弛利共和國的話,佔領了麥哲倫海峽,限制了弛利海軍的展,東華海軍在東南太平洋地區就將佔有了戰略上的主動權。

“好,那麼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董書同能夠看出來,在座的諸位除了田方對此不置可否之外,其他的人都是支援這個方案的。

相比於厄瓜多,向南攻略弛利顯然對東華更加的有力。

弛利是安第斯山脈西邊的一個狹長地帶,他的東邊是波力威亞以及廷根聯邦。

廷根聯邦跟弛利隔著安第斯山脈,雙方之間的聯通一點都不方便。

另外,弛利共和國的南部跟馬普切人以及特胡爾切人接壤。

現在東華已經開始跟這兩個南阿米利亞地區依然獨立的大部族建立了聯絡。

這些土著居民才是東華王國的天然盟友。

珠穆實際上早就已經派人去跟他們建立聯絡,雙方已經初步結盟。

東華王國可以為他們提供武器,幫助他們抵禦廷根聯邦的不斷南侵。

廷根聯邦依靠著潘帕斯大草原,畜牧業非常達。

他們一直在向南方入侵,壓縮馬普切人以及特胡爾切人的生存空間。

這兩個殷地安部族其實也非常英勇善戰,但是他們的武器大都還是弓箭、長矛,與廷根聯邦相去甚遠。

每次反抗都要吃武器上的虧。

東華遞過來了橄欖枝,兩家自然是趕緊接住。

東華現在要是將弛利幹趴下來,那麼跟那兩個勢力的交往就方便多了。

到時候局勢就將扭轉,變成了廷根聯邦被前後夾擊。

所以還是要先辦弛利共和國。

田方出於6軍的角度去考慮。這個時候去搞一場滅國之戰的話,需要牽扯到很多的資源和精力。

這將對東華現在的防禦戰略帶來很大的影響。

現在東華的6軍總量雖然也有十幾萬,在南阿米利亞算是規模比較大的了。

但是也存在很多的問題,第一個就是樹敵太多,現在海防的一面算是安全了,但是另外三面國土都要大量的兵力守衛。

即使是南部的波力威亞也不能完全放心。

第二個就是東華的軍隊有很大一部分都缺乏訓練。尤其是軍隊中的那些殷地安人,他們組織性、紀律性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華人士兵和殷地安人士兵之間還需要不斷的磨合。

好在大家對於東華王國的認同感還是很強的。

印第安覺得女王是殷地安人,王國建立之後,殷地安人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至少現在他們還是滿意的。

華人們則覺得讓殷地安人做女王,並沒有什麼,以後這個國家還不是執政大人的子嗣繼承。

而且華人才是最大的受益群體。殷地安人只是分到了一些土地。華人則掌控了東華王國的國家命脈。

一週之後,修整好了的東華艦隊再次南下,隨同南下的還有三萬抽點出來的6軍。

他們先是進攻了佔領波力威亞沿海地區的魯斯圖將軍。

這次魯斯圖再沒有地方可逃了。要麼他們就只能逃到沙漠裡面吃沙子。

阿卡塔馬沙漠看似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價值。

但是這裡在後世可是探出世界最大的硝石礦。

西邊的三個國家還為此打了一場大戰。

此時東華軍進入這裡僅僅是為了消滅這裡的魯斯圖蜜盧叛軍。

順便將這裡作為進攻弛利共和國的跳板。這裡也不會再還給波力威亞。波力威亞現在作為投降了東華的戰敗國還沒有能力將這裡要回去。

魯斯圖在毀滅和吃沙子之外,選擇了投降。東華軍承諾不殺他,還給他留下一定的財產。

東華海軍這次還俘虜了一支隨著魯斯圖逃到伊基克的小型蜜盧海軍艦隊。

隨後東華6軍沿著海岸線一路南下,在海軍的配合下攻陷一個個弛利的沿海城鎮。

馳利似乎沒有東華人想像的那麼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