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〇一章 東華艦隊(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大西洋是目前最為繁忙的大洋,在這裡有太多的海上傳奇故事。

在歐洲呆了一年多,聶大華也算是喝了點洋墨水。

對於海洋,聶大華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在這個時代,一個國家要想崛起,要想稱霸,就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

因為將世界聯絡在一起的是海洋。

雖然事情來的有些倉促。但是在接到了命令之後,聶大華命令手下加快了艦隊補充物資的度。

作為全蒸汽動力的鐵甲艦,最重要的物資就是煤炭,從普魯士出的時候,艦隊專門用一艘運輸船裝了一整船的優質無煙煤。

但是一路上在歐羅巴沿岸的港口中都沒有新的補給,現在這些煤炭已經用的差不多了。

這兩艘鐵甲艦的噸位也就三千多噸,自身的裝煤量畢竟有限,還是要依賴補給。

好在維德角是葡萄牙人的地盤。而復興軍與葡萄牙人之間有一個秘密協議,雙方的關係還算不錯。

這兩年透過這個協議,葡萄牙獲得了不少的好處。這讓他們對復興軍越加的依賴。當然了,葡萄牙人也偷偷地幫助復興軍做了不少事情。

比如從歐羅巴偷運一些東西。比如讓復興軍的商船懸掛葡萄牙的旗幟。再比如讓復興軍的人可以在果阿自由活動。

在維德角這裡,聶大華透過常駐在這裡的復興軍工作人員聯絡到了葡萄牙人。

然後透過葡萄牙人偷偷給艦隊補給了一船的煤炭。

現在蒸汽動力的戰艦和商船都不是什麼稀罕物。

大海上的各個補給港大都備有充足的煤炭。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嘛。

維德角作為一個海上的交通樞紐,到南阿米利亞以及亞洲去的商船幾乎都要在這裡補給。

所以這裡備了大量的煤炭。復興軍的軍艦要想補給滿並不是一件難事兒。

而且葡萄牙人在布西的沿岸也有一些特權,所以聶大華在橫穿了大西洋之後可以在布西的港口進行補給。

“聶將軍,有一件事情要提醒您,現在南阿米利亞的幾乎所有國家都跟東華宣戰了。你們確定要現在更換旗幟嗎?為什麼不等到了東華之後再更換旗幟呢?”情報人員不解地問道。

剛才聶大華問情報人員,現在東華使用的是什麼旗幟,他準備在離開維德角之時就更換旗幟。

“我們不需要擔心麻煩,現在害怕的應該他們才對。假如我們還用復興軍的旗幟向南阿米利亞開去,一定會對復興軍帶來一定的影響。”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咱們的總統一定是不準備直接以復興軍的名義插手到東華的戰爭中來。”

聶大華看向了這名情報人員。

這個人能夠過來傳達命令,應該在歐洲站的地位不低。

所以這個人應該知道的事情更多一些。

見到那人微微點頭,聶大華繼續說道“你別看我們只有兩艘戰艦。之前在波羅的海,普魯士就靠著四艘這樣的戰艦將丹麥海軍打的全軍覆滅。”

“南阿米利亞那邊的海軍,我在歐洲也聽說過,相對於歐羅巴強國的海軍來說,他們的海軍只能算是海岸巡邏隊。”聶大華的話中充滿了不屑,但是他可不是在說大話,也沒有驕傲自滿。

他確實是在陳述意見事實。

“好吧,聶將軍,東華的國旗是紅底的日月旗,我可以畫給您看。歐羅巴的報紙上已經刊登過。”情報人員說著將東華的國旗用筆畫給聶大華。

趁著的說話的時候,情報員就將東華的國旗給畫了出家。

好在連隊現在還在維德角,聶大華可以讓人上岸去購買製作國旗的材料。

接下來他將帶著這面日月旗一路殺到東華去。

放眼望去南阿米利亞全都是敵國,而他的艦隊需要補給。沒有怎麼辦,那就搶唄。

港口之中有幾雙鬼鬼祟祟的眼睛一直在盯著這支艦隊。

雖然只有兩艘軍艦,但是這是在歐洲剛剛打了勝仗的軍艦。

剛剛過去的普丹戰爭,引起了整個歐羅巴的關注。

這場戰爭中最出彩的不是普魯士引以為傲的6軍。反而是其突然冒出來的這一支海軍艦隊。

克里米亞戰爭,讓歐洲認識到了蒸汽動力戰艦的機動靈活優勢。

馬尼拉海戰讓大家對於鐵甲艦有了一個初步而模糊的認識。

普丹戰爭則正式拉開了歐洲鐵甲艦的建造狂潮。

大嚶帝國現在已經有兩艘鐵甲艦下水,分別是9137噸的勇士號和925o噸的黑王子號,這兩艘軍艦都是克里米亞戰爭後建造的實驗艦。

想比於復興軍的江河級,甚至是普魯士建造的腓特烈大帝級,英國人的戰艦噸位要大的多。

只不過這兩艘軍艦還沒有完全拋棄原來的側舷炮結構,上面依然豎著高高的桅杆。

其在本質上還是披著鐵甲的風帆戰列艦。

透過這次普丹戰爭中的海戰,英國人也意識到自己的戰艦理念有些落後了。

所以他們最新設計的鐵甲艦已經摒棄了原來風帆戰列艦的那些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