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馬拉小鎮之戰(第1/4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其實董書恆最關心的還是南美的戰場。

這是距離新京最遠的一處戰場。

因為訊息傳遞的原因的原因,他總是沒辦法及時地得到那裡的訊息。

按照時間來計算,南洋水師應該已經到秘魯了。

開戰已經半年時間,不知道那裡的戰事如何了。

這麼長的時間已經足夠打一場大型戰役了。

印度那邊起義軍的失敗倒是在董書恆的意料之中。

但是這一次起義軍敗的沒有那麼徹底。泰米爾人雖然退進了叢林中打游擊,但是他們的實力猶在。羅伯特以及他手下的三萬英軍被暫時拖在了那裡。

北方聯盟雖然也敗了,但是這次失敗讓堅決主戰的巴依女王掌握了聯軍的指揮權。

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聖軍能夠跟北方聯盟聯合起來,對於他們在的印度地區的展也是有利的。

看樣子可以讓愛烏罕跟尼泊爾人也動起來了。

正當復興軍這邊正在大會小會討論著來年的安排的時候。

利馬南部的港口小鎮馬拉。

一場在南美洲近年來都算是規模龐大的戰鬥已經拉開帷幕。

馬拉城跟很多秘魯沿海的小城一樣,處在沿海的狹窄平原地帶。

城東都是低矮的山嶺,這是安第斯山脈的裙襬。

城西十幾公里外就是大海,不過這裡並沒有港口。外邊只有一些富人的度假莊園。

雙方加在一起近十萬人的大軍。而這個小城的人口只有千把人。

十萬人太多,戰場只能放在城市的東南方。

在這麼多軍隊的映襯下,這個小鎮似乎可以完全忽略掉。

秘魯一方大軍的指揮官是政府軍的洛希爾將軍。

但是實際上小克里尼奧率領的三萬大軍保持著相對獨立的狀態。

作為一個軍閥,小克里尼奧嚴守父親的教導,牢牢地抓好自己的軍權。

這沒什麼問題!

只是這樣,實際上就限制了洛希爾將軍的指揮權。

軍隊是一個需要絕對權威的地方,命令大於一切,要是出現多個權威,指揮官的命令可能就下達不下去。

為了打好南線的這場決戰,洛希爾幾乎將蘇爾科所有政府軍都帶過來了。橋頭的陣地留下的大部分都是市民志願軍。

政府軍的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在秘魯已經算是精銳了。

秘魯軍隊在馬拉城的東南面佈陣,只有這裡才有足夠的展開空間。

線列步兵的陣型並不複雜,炮兵陣地佈置在後方,炮兵的前方就是由一個個小步兵陣列組成的大型橫陣。

每個小陣列都由一個小編制的團或是一個營組成,由各自的指揮官指揮。

“司令,敵人的右翼應該是秘魯的北方地方軍,左翼是他們的政府軍,您看他們的軍裝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參謀報告道。

田方舉起手中的望遠鏡向兩公里外的敵軍陣線看去。

確實是這個樣子。雖然都是政府軍配給的軍裝,但是小克里尼奧讓他的手下帶上了上面繡有他的家族徽章的袖套。

這是什麼操作,也許是想提醒自己的手下,他們是誰的人吧。

田方這邊的軍隊全部身著綠色軍裝。

東華當然沒有財力去製作這麼多的軍裝。

這種復興軍民兵軍服樣式的軍裝都是每次由走私軍火的船隊一道送來的。

這樣的軍裝,東華的手中大概有幾十萬套。一直以來都是作為戰略物資準備的。

董書恆覺得一套好的軍裝至少能夠提升軍隊百分之五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