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東華軍(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報告田將軍,敵人已經越過了科隆城,正在向新鄉河(即烏魯班巴河)趕來。”馬哨騎著戰馬到司令部的前方飛身下馬,跑進了司令部中,向東華軍總司令田方報告了前線的情況。

一直夢想著成為軍人的小馬哨現在終於成為了一名騎兵。

因為他的年紀小,個頭也不大,但是 騎術非常的精湛。所以騎兵團的軍官,將他任命為傳令兵。

田方與馬春一起留在了董書同的身邊做事兒。

馬春主要負責政務上的事情,田方則負責軍事。

當初田方帶過來的特戰隊員大都成了東華軍中的軍官,後來董書恆又選調了一些軍校的畢業生到秘魯服役。

東華軍能夠這麼快建立起來,主要就是靠復興軍的輸血。他們的編制以及戰術也跟復興軍差不多。

不過因為軍隊數量的原因,現在的東華軍編制只設定到了團一級。

董書同不像自己的弟弟,什麼都懂一點,什麼事情都要插手。

他原本就是一個行商,雖然也讀過聖賢書。但是帶兵打仗、治國理政,他基本上都是一竅不通。

他就專心地搞好東華的商業以及生產,專心搞錢,然後改善手下人的生活。至於地方上的管理全部讓馬春負責。

馬春在淮海軍的時候,也受過專門的培養,什麼管理過地方,小小的胡寧他還是治理的遊刃有餘。

只是這裡的民族成分有些複雜,那些印第安人都有自己部落酋長,也有自己的生活習慣,不能單純地總管漢人的那一套去管他們。

還好,董書同娶了一個好媳婦兒。

珠穆對於印第安人的風俗瞭然於胸。

不僅僅如此,珠穆還接受過新教育,對外面的世界一點也不陌生。

同時,她還是一個印第安女戰神。

集合眾多的光環於一身。這讓珠穆在印第安人中的威望非常高。

管理印第安人的工作就交給了珠穆。

珠穆知道印第安人並不擅長管理。

所以東華的管理模式就實行雙行政官制度。

在華人多的地方以華人為主,印第安人為輔。

在印第安人多的地方以印第安人為主,以華人為輔。

就這樣,東華的行政管理架構就建了起來。

在行政區劃上,東華採用了大區、區(農場)、鄉鎮、村的模式。

目前他們擁有兩個大區,一個是原本的胡寧大區,還有一個就東邊新開拓的河中大區。

這個河中地區的河是指埃內河和烏魯班巴河。

河中大區就是胡寧大區東邊兩河之間的這一塊區域。在大小上跟胡寧大區差不多。面積可以趕上覆興軍的一個府。

每個大區、區、鄉鎮都由行政官管理行政事務,由治安官管理地方治安,由審判官負責審判糾紛。

因為東華這邊地寡人少,所以也就不需要設定那麼多的官員。

董書同現在是大統治,也就是最高執政官。

按照弟弟董書恆的設想,東華這邊今後會建立一個華人與印第安人的聯合王國,董書同和珠穆的孩子肯定將是這個王國的國王。

今後這個東華王國的國土並不侷限於秘魯這一個地方。

他們以後會聯合更多的印第安人,奪回曾經屬於印第安人的土地。

另外,還有民族融合的問題。今後華人和印第安人肯定要融合到一起去。

不然民族就將是這個王國今後的隱患。

這個問題已經開始慢慢解決。通婚、文化教育,語言與文字的統一,都是為了兩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華人數量要提升上去。得益於西班牙人幾百年來對印第安人的屠殺,現在印第安人的數量也還非常稀少。

復興軍那邊會持續不斷地輸出更多的華人到南美洲。

現在的美洲,白人的後裔雖然掌握了實權,控制了大多數的土地,掌握了主要的資源。

但是白人的人口還是太少,只能算是一個少陣列群。

這個人口比例跟他們掌握的權力和資源是不匹配的。

這就是他們的軟肋所在,也就是說現在的西班牙裔白人對南美州的掌控,還沒有到不可推翻的地步。

如果華人能夠跟印第安人聯合起來,未必不能將他們給趕走。

要知道現在這些西班牙移民已經沒有一個強大的西班牙作為後盾了。

他們拋棄了自己的母國。同樣的,他們的母國也不再強大了。

但是東華還有一個強大的後盾。

南美西班牙後裔的例子告訴我們什麼時候,一個強大的母國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