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改造草原(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董書恆跟的老和尚商量了一些細節。

包括在極北行省的省會雅城,也就是原來的雅庫茨克建立一座主廟。

然後在復興軍沿河建立的聚居點建立小廟宇。

另外還要挑選合適的人的前去傳教。

董書恆希望能夠將這些部族的過剩人口給吸引到聚居點來,不斷地擴大的在極北地區聚居點的人口數量。

光靠漁獵的生活這些分散的部族養活無了多少的人口。

所以他們都是極力控制自己部族人口的數量。

他們通常也只能夠幾戶人家聚集在一起生活,因為的人再多的話,獵物就無法養活他們。

就連周圍用來取火的苔蘚也許都不夠用了。

董書恆希望能夠給他們多一條出路。在聚居點製造一些生存的機會,讓這些人充實進來。

這樣繼續漁獵的人就有更多的空間。

而復興軍的聚居點也能夠不斷地補充進人口。

這些到了聚居點的極北人能夠獲得新的生活方式,被改造成為真正的華夏人。

建立寺廟的話就是想要的給這些人一個精神上的寄託。

讓聚居點能夠在交換物品之外多出一個功能,增加一些生活氣息。

畢竟這裡漫長的冬季,生活是很枯燥的。而禮佛的話恰好能夠讓人的心境平和下來。

董書恆接下來又與幾個汗部的頭目碰了面。

這剩下的幾個汗部倒是沒有什麼刺頭。

因為之前札薩克圖汗被滅已經讓他們徹底地屈服。

這次董書恆跟他們確定了幾件事情

一是要放開對部族牧民的管控,給部族的牧民更大的遷徙自由。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關係著董書恆從下往上改造草原階層關係的計劃。

原本漠北草原上的牧民與那些大小貴族之間存在層層的人身依附關係。

有些的類似於農奴一樣。

董書恆要想讓牧民們做出改變就要讓這種人身依附關係鬆動。

這些走出去的牧民會現外面有很多活命的方式,比如去礦場幹活,比如去城鎮的工廠中工作。

只要這些牧民不再僅僅依靠牧場依靠放牧生活,那麼原本的這種社會關係就會漸漸改變。

現在漠北基本上分成了兩大塊。

一部分是以烏里雅蘇臺為中心的西半部地區,這部分地區包括了原本的科布多、札薩克圖汗以及唐努烏梁海地區。

還包括新佔領的伊聶謝河上游的阿穆哈拜商以及鄂布河上游的巴爾納廓、新西伯利亞。

至於託木斯克則交還給了沙俄。這是雙方停戰的條件之一。

沙俄現在還掌握著鄂布河的中下游以西河流以西地區。

鄂布河與伊聶謝河之間的區域為兩個國家之間在北境的緩衝區域。

在這裡,雙方的軍隊之間犬牙交錯。

因為氣候的原因,雙方的據點都在後方,在前方都是零散的非常規軍隊。

沙俄的獵人民兵與復興軍的北極先遣隊之間經常會在這裡碰面。

雖然雙方已經宣佈停戰了,但是小規模的衝突還是不斷生。

沙俄說這是的他們獵人的個人行為,這些獵人難以管控。

復興軍這邊則說這是當地土著居民的自反抗。

反正是規模很小,戰鬥不斷。幾十人、上百人的偷襲時有生。

最後弄得這塊地方已經沒有正經的定居居民。

為了保護這裡的原住民,這些人基本上都復興軍遷移到了東面。

雅城需要大量的人口補充,復興軍乾脆將這些原住民安排到雅城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