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新的世界第二(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當普魯士人正在緊張的備戰的時候。

倫敦的相府邸之內,一場專門針對復興軍的會議正在召開。

“各位先生,我覺得我們必須要採取必要的措施遏制那個東方的復興軍,他們在這兩年時間的擴張勢頭太猛了,快到我們的都還沒有主意到,他們就已經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

他站到了身後一張地圖前,拿起一根指示棒指向地圖的東北角。

這是一張英國人使用的世界地圖。

英倫三島所在的大西洋以及西歐地區處在地圖的正中央。

左邊的是美洲大6以及太平洋的東半部。

向右邊依次被他們劃分為了近東、中東與遠東。

在這張地圖之上,大片的區域標稱了紅色,這些區域都是英國掌控下的地方。

這些紅色幾乎遍佈在地圖上的所有時區,所以現在的大英帝國是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

指示棒所指向的地圖右側。那裡算是遠東地區。

在地圖上遠東地區大部分都被標成了黃色。

“諸位請看,這個黃色區域就是復興軍現在控制的區域,這些綠色的區域是他們間接掌控的所謂藩屬國。”

“這個復興軍原本只是被我們打敗的清國下面的一個軍閥。他們的頭目名叫董書恆,原本是一個商人,在鎮壓清國的農民叛亂中崛起,成為了一個地方勢力,因為他控制了清國的對外貿易,所以我們一直以來都是對他採取拉攏的態度。”

“但是,現在看來這個董書恆擁有很強的外交智慧,並且對於我們的外交習慣非常的瞭解。他利用與我們的貿易活動不斷地壯大自己。從歐洲以及美國進口了大量的機器裝置,建立了自己的工業體系。”

“我們剛剛得到的情報是他們的鋼鐵產量已經過法國人,正在逼近大英帝國。他們的紗錠存有量達到了我們的三分之二。他們用了兩年時間已經修築了四千公里的鐵路。即便這樣他們依然在從歐洲進口大量的鋼鐵。”

“我們與法國還有普魯士都在向他們出口大量的鋼鐵。他們的這是要幹什麼?”

“在去年年初的時候,他們動叛亂佔領了整個清國。在此之前,他們就已經表現出了對清國的野心。但是突然間,他們答應派兵到克里米亞參加聯軍作戰,這讓我們以為他們是在向我問示好。”

“哦,好吧,我承認我們都被這支軍隊給迷惑了。以至於,當他們動叛亂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該如何的應對。”克拉倫登勳爵介紹道。

很多英國的內閣大臣對這個東方國家的認識還停留在清國時期。因此,克拉倫登勳爵必須先給這些人講清楚這個國家。

“為什麼我們就阻止不了他們,我們在東方的艦隊呢?”一名官員插嘴問道。

在大家的印象中,當年英國打敗清國也沒有費太大的勁兒啊。

“好吧,當時這支軍隊是我們在克里米亞的盟友。而且他們的叛變是他們的內部的事情。”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畢竟我們要干涉的話也不需要什麼理由。最主要原因是我們當時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克里米亞地區,在東方的實力根本就不夠去幹涉清國的內戰。”

“要知道那時候復興軍已經擁有了一支艦隊,他們還打敗了沙俄在的太平洋的艦隊,而這隻艦隊就是的我們賣給他們的,並且還是我們的海軍教會了他們的怎麼使用軍艦。”

“我想各位一定都覺得這非常的諷刺。但是的這確實就是大英帝國曾經做過的事情。我們都被金錢迷惑了。”這些事情反正都是上一屆政府做的。所以克拉倫登勳爵這麼說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所以那個時候,我們什麼都做不了,只能夠眼看著一個更加開明的勢力去掌控了那個國家。還有一點就是他們的度實在是太快了,也許他們早就已經開始準備取代原本的清國政府了。”

“他們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迅掌控了整個帝國,然後他們還有能力對外動戰爭。”

克拉倫登勳爵說的口乾舌燥,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

這是來自華夏福建地區的紅茶,這還是那個東方的主宰送給女王陛下的專用茶葉。

這種紅茶非常符合歐洲人的口味,這一款紅茶雖然說是王室特供,但是民間也能夠買得到,而且價格很高。

克拉倫登勳爵略懂商業上的運作手段。

他明白這就是一種商業營銷方式。

透過特供給王室,讓這種茶葉冠上了一種高貴的特質,那些普通人就會對此趨之若鶩,願意出高價購買這種茶葉。

並不是說這種茶葉的品質有多麼的好,只是喝這種茶葉能夠彰顯自己的身份。

克拉倫登勳爵知道這種事情,英國政府就是想要抵制都不行,因為整個歐洲的王室都在用這種茶葉。

要是英國王室不用的話一定會被嘲笑。

想到這裡,就連克拉倫登勳爵都不得不讚嘆,這些華夏人真是太會做生意了。

不光是茶葉,他們還在絲綢上繡上精美的圖案,做成各種歐洲人需要的東西,讓這些絲綢變成了歐洲城市中流行的奢侈品,被那些貴婦們追捧。

他們還跟普魯士人合作在歐洲推廣他們生產的藥品。

這些價格便宜使用方便的中藥成為了很多的歐洲人的救星,不僅為他賺取大量的利益,還為他們收穫了歐洲人的好感。

因為現在大部分的歐洲人根本就看不起醫生。歐洲的醫生人數太少了。

他們同樣採用了大量的宣傳手段。

就連克里米亞的戰場都是成為了他們宣傳中醫的地方。

這些華夏人簡直要比那些猶太人還要會做生意。

這完全打破歐洲人對東方人的認識。

當然了這兩年時間歐洲人對華夏人的看法相對於以前改變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