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石達開的野望(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石達開設計的這種制度,雖然看起來比較落後。

甚至還有奴隸制的成分在裡面。

但是一個制度的好壞,不能僅僅從概念上去分析。

要看這個制度在什麼地方去實行,這個地方有沒有實行這種制度的土壤條件。

在阿薩姆地區,最適合展的就是農業,頂多就是種植一些經濟作物,而農業的技術含量是最低的。也最為適合這種軍工奴僕制度的展。

大美利堅那樣的國家,在南方的種植園中還不是實行的奴隸制。

因為農業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是最低端的產業。也是最適合剝削的產業。

因為它所需要時主要是體力勞動付出,而不是腦力勞動輸出。

所以說,越是低端的產業越是適合剝削。因為受剝削者最不擅長的就是思考。這也是那些剝削者所希望。

奴隸主總是希望奴隸的思維越是簡單越好。最好是隻懂得勞動、吃飯和睡覺。

如果奴隸學會了思考,他們先想到的肯定是,為何我要承受奴隸主的壓迫?為何我的生活跟奴隸主的差別那麼大?我和奴隸主究竟有哪些差別呢?

在唐朝的時候,軍隊出征獲得的俘虜也會分給那些立功的府兵,為那些府兵種地。這些異族奴隸也構成了唐朝府兵制度的一部分。

石達開現在的制度就跟那時候差不多。

石達開真正帶過來的嫡系就幾十萬人,這些人的數量還不如當地的阿薩姆人多。

就更加比不上英印殖民地的土人人口數量了。

要想以少數的人口統治一個體量更大的民族,有很大的機率會被這個大體量的民族融合掉。

所以石達開準備先融合與自己人更加相近的阿薩姆人。

他透過壓制印度土人,抬高阿薩姆人的身份地位,讓阿薩姆人自覺主動地向漢人靠攏。

同時,透過強大的漢文化改變阿薩姆人的文化結構。

是的,他準備用自己手下的幾十萬漢人同化這裡上百萬的阿薩姆人。

畢竟雙方之間在外貌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同樣都是東亞黃色人種,就像華夏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樣。

石達開的手下多來廣西,那裡本就跟雲南搭界。同樣都是多民族混居的地區。都是多山的地形,氣候同樣的溫暖溼潤。

他們之間的主要的區別在於阿薩姆人保留著傣族的文化,說的是傣語,而石達開的手下不管是不是漢人,全部都已經漢化了。

所以石達開只要讓當地的阿薩姆人都學習漢語,學習漢人的習俗就好了。

還有就是鼓勵手下的人跟阿薩姆人通婚。

沒有什麼比通婚能夠更快地達到民族融合的效果了。

只要能夠融合了阿薩姆人,石達開他們就有足夠的人口基數去統治這些印度人了。

實際上,統治這些印度土人很簡單,只要將那些少數的高種姓人清除掉就行了。

剩下的低種姓人只會認為你是新的高種姓人,然後接受你的統治。

“聖王萬歲萬萬歲!”底下的軍官和群臣一起向石達開跪拜行禮。

石達開站立起來,雙手向上抬起,高呼“平身”。

現在的聖王府很簡陋,只是聖京城中一處比較大的宅院而已。

院子裡有一棟兩層的歐式別墅,原來是由英國指派在當地的官員住著的,現在這裡就是石達開的寢宮。

別墅前面是一大片平整的草皮。

酒席都是露天擺在這塊草皮之上,簡單的菜餚擺在幾十米長的條桌上。

這就是廣西地區流行的長桌宴。桌上的東西也很簡單,豬肉是桌上少有的肉食,這是阿薩姆地區生產的黑豬。

乳白色的甜米酒盛在闊口的海碗中。

各種碧綠的炒蔬菜,裝在寬大的瓷盆中。

人們吃上一口肉,趁著這股油膩勁兒給自己夾上幾口蔬菜。塞的鼓鼓囊囊的一嘴,再灌上一口米酒。

酒席上,人們不管石達開能否聽見,全都在不停地向石達開讚美著。讚美著聖王的英明神武,讚美著聖王的戰無不勝。

見到這樣的場景,他本該享受精神上的滿足的。他知道大部分人的讚美都是自內心的。

但是不知為何,石達開突然想到了洪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