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激戰密支那(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天平軍中的人多出自粵西桂林,他們中的人很多都坐過船。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坐這種拖船,前面那個冒著煙的拖輪看起來也不大啊。

為什麼就能夠拖著那麼長一串的木船逆流而上呢?

“吭哧吭哧”的聲音傳來,這一段的水流似乎非常的急。

拖輪上的黑煙變得更加的濃郁了,就像下雨天的烏雲一樣黑。

鍋爐正在持續增壓,增加拖船的動力輸出。

坐在後面木船上的太平軍將士握緊了手,心中似乎在為前面的那個鐵傢伙加油。

這段河上的旅程似乎是太平軍自從轉移以來走的最輕鬆的。

自從那天彭玉麟與石達開達成了交接協議。

石達開就率領著部下離開了琅勃拉邦,運兵船無法一次性地將這麼多的人運走,只能夠分批次運走這些人。

按照協議,彭玉麟移交了第一批次的裝備,一共兩萬把線膛槍以及一百門6o毫米野戰鋼炮。

當然這些鋼炮還是黑火藥驅動的前膛鋼炮,炮裝在兩個輪子的炮車之上,便於野外轉移。

石達開又看上了復興軍的炮艇。他要求等太平軍佔領了雅魯藏布江中游之後,復興軍要派人去幫他們建造炮艇。

這個事情彭玉麟也做不了主,但是他會轉告軍部。

太平軍轉入那加丘陵地帶之後,第一步要佔領的就是印度西北部的阿薩姆地區。

阿薩姆是傣族的別稱,最早記載於中國玄奘編著的《大唐西域記》中,稱為“迦摩縷波國”,玄奘曾經受邀當地國王拘摩羅到該國講法。

13世紀,傣族在此建立阿豪姆王國,阿豪姆王國在第一次英緬戰爭中被英國佔領。

這個地區一直到後世都還生活著很多黃種人,他們在後世獨立的呼聲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現在這裡是英屬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但是這裡地處偏僻,英國人在當地駐守的力量很薄弱。

而且這裡是雅魯藏布江中游的一片谷底。東面和南面都是海拔兩三千米的高原丘陵地帶。東邊孟養地區馬上就要成為華夏的地盤。

董書恆將孟養地區劃給了新成立的雲南騰衝府。多山的雲南將擁有一塊最大的平原地區。

阿薩姆的北邊就更不用說了,那裡是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同樣是華夏的地界。

為什麼說這裡是地上天國。無論是自然資源、氣候環境,還是地緣條件,這裡都是得天獨厚的。

石達開只要快攻進這裡,然後封鎖住西部的缺口,守住雅魯藏布江的中游,就能夠安心地展。

在棋盤上這裡就是一個銀角。

雖然石達開已經上路,但是在西邊,董書恆新劃的騰衝府卻還在一幫子野心家帶領下負隅頑抗。

密支那城坐落在伊洛瓦底江邊,伊洛瓦底江兩條支脈東支恩梅開江和西支邁立開江的匯流處的下游。

這裡一直是茶馬古道的重要樞紐,連線著西南地區與印度、孟加拉的貿易。

所以經過千百年的展,密支那成為了一座大城。

這裡與騰衝地區之間有著道路相連。

二師攻伐孟養就是以騰衝作為大本營。

現在孟養土司手下,除了一部分躲進山林的手下,主力部隊就被顧克利圍在了密支那城。

本著先禮後兵的原則,顧克利先是派了一個雲南的傈僳族官員前去勸說。

但是這幫子泯頑不靈的土司竟然割了使者的舌頭。這讓顧克利火冒三丈。

復興軍起兵以來還沒有受到過這樣的窩囊氣。

密支那城中,孟養土司頭目此時正在自己的大宅之中,招待一幫客人。

其中有幾個白人面孔,還有幾個大眼高鼻膚色稍微黑的印度人。

領頭的是一個英國人名叫史密斯,來自加爾各答,他在加爾各答的殖民當局工作,同時也是東印度公司的一名職員。

雖然現在印度殖民地已經交給了英國政府管轄。但是活躍在印度殖民地的很多官員都還擁有殖民當局以及東印度公司雙重身份。

這兩年東印度公司的日子可不好過。

因為復興軍從一開始的時候就暗中抵制鴉片輸入,這切斷了東印度公司在華夏的一個最大的財源。

而鴉片的種植場基本上都在東印度公司的手中,這些損失全部都是東印度公司承擔。

華夏成裡以後,更是徹底切斷了鴉片的輸入。這相當於斷了東印度公司的財路。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東印度公司就開始籌劃對華夏的報復。

他們先是在南洋地區挑動土人對華人的農場進行攻擊,可是並沒有任何的效果。

不僅僅給土人的好處打了水漂。華人的勢力因為與土人的戰鬥反而擴大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