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江寧書院城(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江寧城不愧為六朝古都,她似乎天生自帶人氣光環。

自從華夏拿下江寧之後,到現在已經一年多時間了,一年多兩江承平,江寧似乎又成為了那個江南的文化經濟中心。

原本逃走的富商大戶紛紛回到了江寧,他們的產業雖然已經都轉到了復興軍的手中,但是這些人的根底本就不在城內。

坐落於各處的莊園才是他們的根底所在。江南地區計程車紳地主階層根深蒂固。太平軍掃蕩了一波只是減弱了他們的實力。

倒是給後面的復興軍限制這些士紳地主創造了條件。

表面上復興軍對這些地主沒有多加打壓,反而做出了保護私有財產這樣的承諾。

實際上這只是相對比於太平軍而言。

復興軍出臺的限制地租的土地政策要是在以往,肯定會受到這些地主的抵制。

但是經過了太平軍的打壓之後,他們就能夠很從容地接受復興軍的新制度。這就是對比產生的效果。

就像一個人天天吃糠咽菜,你突然間讓他只吃白米飯,他都有可能覺得很香。

不過這些大戶的迴歸倒是讓江寧的城市更加的繁華。

城市裡面總要有有錢人,有了有錢人才會有打工人。

沒有有錢人就缺錢消費的主力,沒有打工人就缺少人氣。

沒了有錢人,那麼那些打工人、做生意的人賺誰的錢去呢?

有錢人能夠將城市外面的資金,拿到城市中來消費。相當於向城市輸送資金。

沒有外部的輸入,城市就沒辦法展。

如果將一座城市看做一個有機的整體,那麼肯定是輸入越多,城市的展越快。

到了下關的碼頭,李存訓帶著江寧的官員在碼頭迎接董書恆。

許久未見這個老部下,李存訓的唇間已經留起了短鬚,顯得比以前成熟了很多。

他現在已經是江寧府的總長。

這次到江寧視察,也是董書恆點名讓他過來接待自己的。

那些省中的高官要下來接自己,全部都被董書恆拒絕了。他一個人下來轉悠,不希望所有人的都圍著自己轉,反正開會的時候都會見面。

“怎麼樣,存訓?在地方上做的還順心嗎?”董書恆問道。

李存訓從侍從室離開了之後,先是到江西的地方歷練了一下。

華夏建立的時候,江寧城的總部機關全部抽調北上,他就是在那個時候調到了江寧城。

那時候,江寧突然間走了很多人,一下子似乎蕭條了很多。

經過了很長時間才緩過勁來。

“總統好,總統請放心,存訓一定會做好的。”李存訓沒有談困難。

作為一個地方官員,解決難題本來就是他們的職責。本來他們就不要做什麼具體事情,不讓他們解決難題,那麼要這些人幹什麼呢?

“我看這碼頭周圍就展的不錯嘛。比我上次看的時候要繁華多了。”董書恆看了看下關碼頭的情景。

靠近碼頭位置修建了大量的商鋪以及倉庫。沿著碼頭的主要道路,通向城市的方向。

“總統,咱們這裡現在是江西、湖南、湖北、雲貴川等地商品北上的集散地。”

“各地的商品到了我們這裡一般都會暫時停下來。然後再選擇用鐵路還是走船運北上。到淮北以及徐州的商品一般走鐵路。鐵路的度快。再往北的話,就要走運河了,也有些大宗的商品會走海運。”

……

李存訓滔滔不絕地說道。他知道董書恆最喜歡聽人彙報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

你要是在他面前溜鬚拍馬來虛的,那麼董書恆會非常的反感,覺得你是在浪費他的時間。

董書恆就是一個純碎的實用主義者。

作為董書恆的第一任大秘,李存訓對董書恆的瞭解要比一般人多一些。

“江寧的區位優勢是很好,而且這其中也有歷史淵源。畢竟在歷史上她一直是南方的中心。”

說著董書恆話鋒一轉,繼續說道“不過,存訓,你作為一方大員,應該知道任何區位優勢都不會是永遠的。我跟你說,以後我們的鐵路會繼續展,也許再過十年,我們能夠建成橫跨長江的大橋。這不是幻想,現在我們在黃河上正在搭建鐵路橋,全部使用鋼鐵建造的鋼架橋。那麼離我們在長江上架橋還有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