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柯爾克孜騎兵(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在浩罕汗國繁榮的背後,其國內的統治階層逐步生對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等遊牧部落的叛亂也時常生,政權實際上很不穩定。

1842年,布哈拉汗國的繼承者布拉哈阿米爾國的納斯魯拉入侵浩罕,攻下浩罕城,並殺害了穆罕默德·阿里汗全族人。

從此,浩罕汗國被納入了布哈拉的領地。隨後布哈拉在被佔領的都浩罕城,扶植了新一任傀儡統治者。

不久,出自浩罕大汗一族分支的西爾·阿里汗奪回了政權。

但由於王室血脈的而引的汗位繼承鬥爭,使得國內政治環境逐步惡化,政局陷入混亂。

同時,北方的俄羅斯帝國入侵了哈薩克草原,直接威脅到了浩罕汗國在這一地區的統治。

此時坐鎮在浩罕城中的就是這位西爾·阿里汗,這個阿里汗不是一個草包。

相反他非常的有能力。這次介入山南的事情,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是為了轉移國內的矛盾。雖然近十年的清理,這位阿里汗已經基本上清楚了國內的反對者。

但是浩罕汗國的國內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

另一個原因就是拓展浩罕汗國的生存空間。北方沙俄從哈薩克方向的威脅越來越大。

浩罕汗國現有的領土幾乎都直面哈薩克,一旦沙俄向浩罕動侵略。那麼後果不堪設想,也許浩罕就要直接被滅國了。

所以阿里汗希望浩罕的領土能夠向東面山南地區延伸,讓華夏西域的山南地區成為浩罕的大後方。

這樣不僅能夠增加浩罕的戰略縱深,收復了山南地區的那些回回後,還能夠提升浩罕汗國的實力。

再加上這次沙俄也派兵進攻華夏的山北地區。阿里汗覺得華夏這邊的注意力一定會被沙俄吸引過去。

可是結果卻是,沙俄還沒進入伊犁就被徹底消滅。

山南的起事起的也快,滅的也快。大家連如何分贓都沒有商討好呢,就被人家滅了軍隊的主力。

當薩姆爾蘇丹帶著手下的小弟狼狽不堪地跑到了浩罕城的時候。

西爾·阿里汗被驚的跌坐的在王座之上。他震驚於,叛軍失敗的這麼快,也震驚於華夏軍隊的戰鬥力竟然如此之強。

不是因為叛軍被消滅,而是沙俄軍隊被滅,對阿里汗帶來了巨大的震驚。

沙俄這麼些年可是一直壓著浩罕汗國打。雙方的交鋒之中浩罕汗國從來沒有佔過便宜。

但是現在五萬的沙俄軍隊卻被華夏的軍隊一戰而滅。

阿里汗也從叛軍的口中得知現在的西域在華夏新朝的統治之下。

那麼,還能用原來對付清廷的那一套來對付這個新朝嗎?

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新朝?

感覺自己這次可能踢到了鐵板上了。

心中滿是危機感的阿里汗,趕緊從其他幾座浩罕的城池調兵。

不過,華夏的大軍來的太快,他們一共只有一萬六千餘人,但是透過哨兵的搏殺,浩罕人已經能夠感受到了這些軍隊的精銳。

除了調集援軍之外。對那些從華夏西域退過來的叛軍。阿里汗明面上安排地方給他們居住,好生招待他們。

實際上,早已經在安排大量人手將他們居住的地方團團圍住,必然的時候這些人也是浩罕汗國的棋子。

十一師十二師雖然名氣不大。但是這些鄂北的漢子,跟著左季高一路到達西域。長途的行軍鑄就了他們堅韌的意志力。

嚴格的訓練,培養了他們熟練的作戰技能。

他們的面板早已經曬的黝黑,在復興軍的軍裝映襯下顯得格外的精神。

張樹舜按部就班地率領大軍打到了浩罕城外。

在路上,他們得到了浩罕汗國的一支五千人規模的克爾克孜騎兵騷擾。

張樹舜將四千騎兵派了上去迎戰對方的騎兵。他叮囑騎兵的將領不要與這些浩罕人近戰。

論近戰的功夫,復興軍是比不上這些浩罕汗國柯爾克孜騎兵的。

他們就是浩罕汗國養的打手。這些生活在帕米爾高原、興都庫什山脈以及喀喇崑崙山脈的柯爾克孜人,是天生的騎兵戰士。

在浩罕的城外,五千的克爾克孜騎兵一開始就向著復興軍的本鎮衝去。

不過他們並沒有靠的太近,而是在復興軍本鎮的周圍逡巡,似乎是想要騷擾復興軍,減慢他們的行軍度。

張樹舜似乎明白對方的意思,那就是延緩部隊圍城。

浩罕汗國包括了浩罕、安集延、馬爾吉蘭、納曼乾等城池組成。所以浩罕汗國的大汗此時一定是在調兵遣將。

他們應該知道光是浩罕一城的實力是對付不了復興軍的。

這其實正和張樹舜的心意。

他的計劃就是圍住浩罕城,然後在在浩罕城外消滅浩罕汗國的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