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馬米隆戰役(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西曆6月初,貝利西埃在已經收到拿破崙三世皇帝陛下禁止行動的命令下,仍然計劃對馬米隆動一次聯合進攻。

這完美詮釋了中國一句老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在這次戰爭中,劉青南深刻地感受到電報所帶來的便捷。當然也有隨之而來的問題。

聯軍之間,前線與後方之間能夠透過電報達到近乎實時的溝通。

當電報通到前線之後,聯軍的後勤狀況比之前要好了很多。

後方能夠根據聯軍的需要從海上快運來補給。

而沙俄的後勤工作則要顯得遲鈍很多,尤其是在刻赤海峽被攻佔了之後。

聯軍之間的相互溝通也更加的順暢了,前線竟然都通上了電話。

徐壽明的電話機以淮海公司的名義在歐洲註冊了專利,並且在王韜的主導下與西門子公司合作開始生產。

現在這種電話機已經被配備到聯軍前線的部隊,這種電話機可以和電報機公用線路,卻比電報要方便的多。

這個公司的收益,正好可以用在歐洲的外交活動、情報工作,以及用來補貼留學生的生活費用。

這個名為淮海·西門子的公司,在歐洲一經成立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半年多以來,徐壽在歐洲補全了他曾經在基礎知識領域的缺陷,在電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他和西門子合作,製造了一臺透過電力驅動的電力機車,可以在軌道上行駛。

他們還合作製造了自勵式的直流電機,輸出功率達到了4oo千瓦。

另外與普魯士合作建造的三千噸級鐵甲艦也已經基本上完成了船體的鉚接工作。

四艘純用鋼鐵打造的怪獸被普魯士給予的極大的厚望,保密工作非常的完善。

阿達爾伯特親王已經升任普魯士海軍上將,顯然這四艘軍艦的建造給普魯士帶來了極大的信心。他們都快忘了裡面有兩艘是中國的。

不過普魯士只要掌握了技術,以後就可以自己生產軍艦了。

只要普魯士的海軍成軍,他們就加快德意志的統一。俾斯麥時代有望提前到來。

在與丹麥的戰爭中,普魯士已經受夠了丹麥對普魯士的海上封鎖。

其他的德意志邦國也是同樣的感受。

如果普魯士能夠在海上戰勝丹麥,那麼德意志波羅的海沿岸的邦國比如漢諾威、奧爾登堡、梅克倫堡、赫爾斯泰因、石勒蘇益格等都將倒向普魯士。

在普魯士人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建立德意志帝國的夢想。而且他們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而限制這個目標實現的最大短板就是海軍。

徐壽現在只是偶爾去一下造船廠,大部分的時間,他都是呆在西門子的實驗室,或者是去柏林的蒸汽機車廠,他現在主要的興趣都在電力和精密機械製造方面。

有時候他會從歐洲的工廠訂購一些加工機械,送回國內。

他知道所有的明創造都是以機器加工製造作為支撐。

明家沒有需要的機械零件,也製造不出相應的東西出來。明要想變成現實,至少需要明家做出實物出來。

現在徐壽已經掌握電機的製造原理,也知道了電力傳輸的原理,並且會製造電機,將電機裝到一個個機器上,作為動力驅動,電力就真正走進了應用領域。

徐壽相信,電機終將取代蒸汽機,應為它的噪音更小、更加的穩定、體積更小、安全性更高……擁有蒸汽機無法比擬的優點。

以後的紡織機、車床必將用上更加高效的電機。

只要在工業區設定電廠為這些工廠提供動力就能夠讓工廠運轉起來。

離回國的時間越來越近,徐壽最近出去遊學的頻率更高,他四處蒐集書籍,去拜訪一些科學家,在離開歐洲之前,他要爭取帶更多的知識回去。

資訊傳遞的革命給戰場指揮帶來了重大的變革。

如果在以前的話,戰場的上指揮官就是戰鬥的絕對掌控人,但是更加高效的訊息傳播渠道建立以後。

那些在後方的當權者開始有機會直接插手到戰爭中來。

尤其是像拿破崙三世這樣自負的君主。

他以為他跟自己的叔叔一般是戰神附體,實際上他根本就沒有上過幾次戰場。

這也難怪貝里希埃會公然違抗他的命令。而且這種有些忤逆的行為,是法軍整個軍官階層集體支援的。

西曆六月六日,聯軍動馬米隆戰役。

馬米隆位於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和法軍戰線之間。攻佔馬米隆成為聯軍的要任務。

因為從馬米隆出,英軍可以攻擊凸角堡,法軍可以攻擊馬拉科夫要塞。

戰鬥以炮戰開始,在炮兵的掩護之下,五千復興軍還有三千的法國工兵從五百碼外開始向馬米隆挖掘壕溝,他們挖掘的壕溝不深,只要能夠讓士兵躬身的情況下可以將自己的完全隱藏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