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艦隊拼刺刀(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雖然已經和曾滌生談好了,但是彭玉麟沒有急著進軍。而是將大軍留在了湘湖壓陣。

駐守在各地的湘軍暫時將手中的防務工作移交給復興軍,為此彭玉麟將第二師給派了出去,分散到各地駐守。

接受改編的兩個師湘軍,第十九師由大將鮑統領,第二十師由順子營管帶馬德順率領。人選是彭玉麟同曾滌生商量好的。

這兩個人成為師長,有些出乎湘軍上下的意料。此二人雖然都是各負責一營。但是在湘軍之中並不是資歷最老的。

但是談判時的約定是,師長人選從湘軍將領中選用,但是具體用誰,復興軍有最後的決定權。

更何況,其他的將領以及基層的軍官也會有另外的安排。

他們要接受復興軍的統一安排,原本湘軍的軍官沒有在改編後繼續留任的全部都要到江寧接受復興軍軍校的再培訓,當然以後還會給他們安排軍職。

曾國荃本來犯了嚴重的罪行,但是看在其受人蠱惑的份上,配到遠東,到軍中聽令,這算是一個不算處罰的處罰。也是折中的做法。

對此曾滌生沒有異議。

當然重新集結改編的湘軍要先行繳械。

在接收湘湖地方官府的時候,也受到了一些阻力。

位於西北部的永順知府不願意投靠復興軍,而這裡並沒有湘軍駐紮。原本駐紮在永順府的城防營完全聽從知府的命令。

他們在知府範桂興的帶領下負隅頑抗。

為此,顧克利不得不集結了一個團的人馬,在炮兵的配合下展開了一場攻城戰。

整個戰鬥從開始到結束僅僅持續一個時辰,城破之後,城內兵丁投降,知府範桂興在府內服毒自盡。

此次戰鬥給周邊的一些府縣帶來了很大的震懾。

他們此時才親眼看到復興軍的實力。湘湖的歸附不是靠復興會的嘴皮子談下了的。一切的談判都是以實力為基礎。

接下來的接收工作就容易的多了。二師先行對地方上進行佔領,等待軍政府、守備部隊以及民兵前來接收。一省軍政的重新洗牌,不是一兩天就能夠解決的事情。

如果不處理好湘湖的事情,就貿然讓軍隊繼續出,那麼勢必要留給自己一個不穩定的後方。

湘湖在在以南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可以說這裡是西南的中心。他連線著三川、貴州、粵西、粵東,都是復興軍接下來的目標。

彭玉麟是準備將這裡打造成西路軍在西南面的後勤指揮排程中心。

在曾滌生的引薦下,劉蓉和羅澤南現在都在彭玉麟的手下做事。

曾滌生是準備隱退二線了,這也由不得他。

但是他要給自己的手下尋找一個出路。劉蓉和羅澤南都是貧苦書生出身,他們的情況倒是跟彭玉麟很像。

曾滌生自己則是正兒八經計程車大夫。

曾滌生的隱退是必然的,他自己也清楚,現在這個關鍵時期董書恆是不會啟用他的。他自己隱退了,身邊的人才會得到復興軍的重用。

有一幫湘湖老鄉的幫助,彭玉麟解決起湘湖的問題如虎添翼。

同時復興軍投桃報李,在湘湖軍政府中,除了江寧派來的人,還錄用了很多本地文人。

復興軍中的幾個老頭玩政治的經驗都比董書恆豐富,一般遇到這樣的事情,董書恆都是請教他們。

這次湘湖的事情,江寧城的幾個元老也出力甚多。

遠在前線的董書恆,一直掌控著各路軍隊的情況。得益於復興軍的電報網路,無論董書恆身處何處,都可以快地得到訊息。

哪怕是董書恆現在身處河南,電報也可以透過最近的終端,轉快馬送到他的手上。

之前說到僧格林沁退到了河南彰德府,復興軍第七師一路緊追其後。

此時復興軍火力全開,一路攻城掠地如同遊行一般。

河南地方軍隊羸弱,主要依靠地主武裝。地主武裝只想自保,只要復興軍許諾不動這些地主的土地、家產,他們不會為了朝廷拼命。

復興軍和太平軍不同,這兩年復興軍用行動建立了自己的信用。

解決了士紳地主,河南的各府算是破開了一半。

剩下的一些地方總兵,更不是復興軍的對手。

而僧格林沁在前面逃跑,就讓地方上更加的沒有守城的信心了。

畢竟,你朝廷派來的大軍都在逃,那還指望我們去守城嗎?

僧格林沁繼續向南逃往衛輝府。在淇門鎮僧格林沁準備帶領騎兵度過衛河的時候。

突然被早已經埋伏在河對岸的潘起亮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潘起亮在觀城打敗了那三千蒙古騎兵之後。

在董書恆的命令下潛入了衛輝府。

能夠殲滅騎兵的只有騎兵。

董書恆知道光靠第七師是沒有辦法追上騎兵的,即使追上了,七師的步兵也沒辦法消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