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歐皇馬連奎(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嘉興府城的望海樓,位於南北大街之上,坐西朝東,面向大海,樓高三層,三樓高度過了城牆,其最高處每日可以照到越過城牆的第一縷陽光,稱為紫光閣。

今天晚上整棟樓都被楊知府包下來,城中的富商大戶,頭面人物全都到場,為淮海軍的客人接風洗塵。

楊儒不知道馬連奎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兩百人進城應該翻不起什麼風浪吧。

為此他還徵求了段參將的意見。

段參將也覺得沒問題,城中幾千兵馬,只要小心應對,這兩百人是無論如何反不了天的。

有了段參將的保證,楊儒的心中安穩多了。他就擔心這個馬鬍子進城後就翻臉搶了城門。

到時候自己就有口難辯了。

還好,楊儒進城的時候很安分,他身後計程車兵更排著整齊的佇列進城。

讓楊儒看了之後,回頭再看段泉手下的綠營兵以及那些跟乞丐一樣的團練,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除了剪了辮子以外,這些淮海軍也是爹媽養的,一個嘴巴兩隻眼睛,怎麼就差距這麼大呢。

為了防止意外,楊儒讓段泉將兵將都部署在城門內的大街上,裡三層外三層。

光是城門下的這一段就擠了不下千人,就跟是在夾道歡迎淮海軍一般。

進入酒樓,馬連奎帶來的手下被放在了一樓。他只帶著十幾個人上了三樓紫光閣。

嘉興府的頭面人物都聚集在這裡。

酒菜很快就上齊,楊儒是一刻都不想多留淮海軍,故意讓廚房將菜做好都端上來。

他也不想跟這個馬連奎有多少瓜葛。一個粗鄙的武夫以為傍上了淮海軍就臭屁的不行。

要不是看在其東家淮海軍的分上,楊儒才不會鳥他呢。

“呵呵,楊大人今天真是熱情哈。俺老馬就不客氣了啊。”馬連奎看著這一桌子的山珍海味,哈喇子都要流下來了。

這要是不吃的話,可不就浪費了嘛。馬連奎天天住在艇上吃的都是跟士兵們一樣。他早就想上岸打打牙祭了。

“我馬連奎先乾為敬。以後大家在這長江下游遇到什麼難事就報我馬鬍子的名號。”馬連奎一杯酒下肚,滿嘴跑火車。

也不管周圍的人,自顧自地吃了起來。不時應付一下過來敬酒計程車紳。

老馬絲毫不顧及自己的形象,風捲殘雲一般地吃飽喝足。看得一旁的斯文人心中直搖頭。

不過楊儒卻巴不得這個馬鬍子快點吃完滾蛋。

“哎呀,吃飽了。楊大人的飯菜真是可口啊!”馬連奎剛才不僅自己吃,還招呼跟著他的弟兄也一起吃。

“呵呵,馬老弟吃的習慣就好。以後沒事的時候多來我們嘉興做客。”楊儒笑著說道,這是想要送客了。

可是這個馬連奎卻沒有挪屁股的意思。

“楊大人啊,話說你這知府也做了好多年了吧。就沒想著更進一步?”

“老夫只是舉人出身,有今天這一步已經是要感謝天恩了。”

“哎,楊大人這話說得太沒志氣了。我等身在官場之人怎麼能不思進取呢。”

“你看我以前在綠營,那是爹不疼,娘不愛,就那幾艘破船。在看現在,不是也開上了洋人的炮艦。手下一次也能拉出萬把人。”

這是在吹牛了,光是他的太湖水師也就千把人,這次跟他出來的6戰團,只是暫時歸他轄制。不過老馬自己腦補成了他的手下。

“董大人仁義無雙,治理下的兩江更是社會安定,百姓富足,商業繁榮。我想在做的商戶都是深有體會吧。”

在做的一幫嘉興商賈都跟淮海軍關係密切。自然是一個個連連點頭。

“董總督,天縱奇才,挽狂瀾於既倒,自然不是我等可以比擬的。”楊儒也沒營養地讚揚了一句。

“是啊,楊大人說的好啊。董總督不忍見浙江百姓再受會匪侵擾。所以決定接管浙江,以後浙江就跟兩江其他地方一般,可以安享太平。”

一聽馬連奎這話,楊知府的臉色頓時就變了“你,你馬鬍子瞎說什麼,浙江自是朝廷管轄,沒有朝廷的命令就要接管浙江,董總督想幹什麼?”

“楊大人,我淮海軍中從不看出身,以你的能力,要是在我淮海軍中肯定更上一層樓,以後名留青史也未必不能。”

“休要羞辱老夫,老夫身受皇恩,自然是要忠君報國的!”

“哼,好一個忠君報國,就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唄!”馬連奎冷哼一聲。抽出腰上的手槍,對著房頂就是一槍。跟著他進來的二百名士兵,不管在樓上樓下,紛紛行動。

他們拉開軍服上衣,露出裡面的綁在身上的炸藥。把引線拉在手中。

“諸位,這楊老賊不識抬舉,我淮海軍一片好心,到浙江來保境安民。諸位覺得如何?”馬連奎把視線轉向在做的各位富商巨賈。

這些人自然是歡迎淮海軍進駐的,對於揚州上海這兩年的展,他們也是眼饞不已。

“對於淮海軍到浙江來,我等自然是歡迎之至,都是朝廷的軍隊,誰來保境安民我們都支援。”這時一個張姓老者站出來說道。他這話中規中矩,並沒有出格。

“對呀,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楊知府又何必較真呢?”馬連奎又轉向楊知府說道。

“哼,馬連奎你這是要陷老夫於不義嗎?這城內有上萬兵丁,你就這二百人就要威脅老夫嗎?”

聽到槍響之後,樓內的綠營兵也舉著武器跟淮海軍對峙,樓外也被早已經被安排好的清兵圍得水洩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