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李存文的選擇(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李存文雖然跟李存訓是本家兄弟。但是李存文的年齡要大很多。

現年45歲的李存文是道光二十五年的進士,這個年齡在當時已經算是青年才俊。

李家畢竟是揚州鹽商,家底殷實,在家族的銀彈攻勢之下,李存文被安排到湖州下面從知縣做起。

當李家舉族投靠淮海軍之時,李存文已經做上了湖州府通判。

當然著也離不開家族的支援。有了家族雄厚的財力,李存文在當地官聲很好,從不貪汙受賄,頗有廉名。

實際上是因為李存文這樣的人根本不需要貪。他追求的是更高的權勢,更高的威望。

至於個人的生活享受,有家族財力的支援,早已經能夠滿足自己。

當家族要求自己的投靠淮海軍的時候,李存文心中猶豫過。

他畢竟是讀的聖賢書,受的是傳統的教育。當初淮海軍的勢力還不強,家族就投靠了淮海軍,這讓他有些不理解。

而且淮海軍私底下拉攏自己投靠,這就有造反的嫌疑了。

在當時,雖然長毛肆虐江南,但是李存文判斷朝廷的實力猶在。淮海軍根本不值得李家押上整個家族。

不過李存文畢竟只是家族的子弟,他還是要服從族長的決策。

淮海軍剛開始的時候只是藉助他的影響力在湖州開展生絲生意,這倒是完全在他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地方官員要維護某個商人的利益,這在滿清的地方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

一開始的時候淮海公司只在湖州本地收購生絲。不過收購的價格比當地的生絲商人要高上半成。

這是一件令絲農獲得實惠的事情。不過這種事肯定會受到當地絲商的打壓。

這個時候還好有李存文在,他利用手中的權力,讓淮海公司的生意沒有受到衝擊。

但是這樣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光靠李存文一個人不可能每次都壓倒當地的地頭蛇。

後來,淮海公司的人,將做和事佬的差事給了李存文。

這對李存文來說是一件好事情。要是能夠促成此事,李存文在當地的威望必然能夠更上層樓。

為什這麼說呢?因為在這次談判中,淮海軍完全是在給當地的絲商讓利。

淮海軍準備直接在當地投資建立繅絲廠,而且是那種機器繅絲廠。

這次讓李存文斡旋的事情就是與當地絲商合作辦廠的事情。

雙方終於坐在一起,淮海公司的技術人員直接在現場架起了一臺機器繅絲機。

隨著鍋爐中的蒸汽噴出,預示著鍋爐已經燒熱,鍋爐中的蒸汽通到平底水槽的中很快就將水燒開,蠶繭被放入水槽中加熱。

一名工人熟練地在機器前操弄著。那些金屬繞絲線框在蒸汽機的帶動下自動旋轉,工人將抽出的絲頭掛到線框之上。線框自動完成抽絲剝繭的動作。

都是懂行的,一看就知道這樣的機器絕對會降低生產生絲的成本。

如果淮海公司在別處使用這樣的機器。那麼湖州的生絲將完全沒有競爭力。

因為人工的成本在生絲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以往繅絲是農戶的一項副業,一般都是婦女在家中完成繅絲的工作。

這要花去大量的時間,如果有這個時間,婦女們可以在家多織出更多的絲綢。

所以這些婦女花出去繅絲的時間是要計算價值的。

這個價值就是繅好的絲與蠶繭之間的差價。

如果有了很多這樣的機器,那麼絲商們只要花更低的價格收購蠶繭就好了,讓你再僱人繅絲。

加入這種機器高效耐用的話,那麼繅絲這一部分的成本必然會降低。

洋商們是不會直接收購蠶繭的。他們只要生絲和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