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木孫忒克山之戰(第1/3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此時的6國義騎在馬上。他的胸前掛著一副雙筒望遠鏡。

他的身後跟著二千多騎兵,這是他們整個團的力量,也是他在草原上的倚仗。

騎兵的後方還有一些揹著弓箭的年輕牧民,這些人趕著牛羊,這些牛羊就是他們的軍糧。

6國義並不怕這些牧民反水,這些人全部當著所有牧民的面將刀子插進了頭領姥爺的身體,以此表明他們跟過去告別。

從此之後這些人就是木爾丹·梅林的手下。

每名騎兵的身後都拴著一匹用來脫運物資的馬,一側是一個木箱子,裡面裝的是子彈,這次出來之後,6國義他們很長時間都不會再有彈藥的補給了。

所以每名士兵都是儘可能多地攜帶彈藥。

馬背的另外一側是睡袋還有一些壓縮餅乾,這些蠟紙包裝的壓縮餅乾能夠儲存很長一段時間,是用來應急用的,所以他們平時並不會食用。

他們要跟蒙古人一樣習慣在行軍的時候食用肉和奶。

每攻下一個牧區,他們會帶走幾乎所有的馬牛,只會分一些羊給那些不願意跟他們走的牧民。

羊群的度跟不上牛馬,帶著大量的羊群勢必會拖慢行軍的度。這不是6國義所想見到的。

6國義沒有盲目地認為自己有了騎槍之後就無敵了。

在機槍還沒出來之前,騎兵的衝鋒對步兵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蒙古人的騎兵足夠多,6國義他們手中的步槍就不一定能夠阻擋住蒙古人接近自己了。

6國義抬起了手,舉起拳頭,排成四列縱隊的騎兵隊伍立馬停了下來。

後面的輔兵趁著這個時間趕緊讓牛羊吃點草。

士兵們將戰馬背上的裝備卸了下來,牽著馬跟著後面那些牧民輔兵一起到百米外的一個海子邊飲馬。

連以上的軍官都聚集到了6國義的身邊。

監察委員拿著一個小本子,他要負責記錄這次臨時的作戰會議的內容。

“諸位看到前面那座山了嗎?那裡就是木孫忒克山,是察哈爾正黃旗的駐地。”

6國義指著遠處的山說道。這是一座山坡很緩的山,山上跟山下一樣綠草如茵,尤其是正對著6國義他們這邊的向陽坡。

長城公司的商隊早就已經摸清楚了這裡情況,基本上蒙古這邊的所有駐牧地的情況,淮海軍那裡都有。

因為只要稍微有點規模的駐牧地就需要交易。

蒙古人是一般不會為難商隊的,除了那些馬匪。大部分時間,商隊在草原上都會非常的安全。

因為蒙古人的生存依賴兩件事情,一個就是放牧,另外一個就是交易。

放牧並不能讓他們獲得所有的生活必需品。有很多東西都需要透過交易獲得。

他們要透過交易獲得鹽巴、茶葉、布匹、鐵器等生活必需品,這些東西他們沒辦法生產。

草原上的人現有人攻擊商隊,一般都會對那夥人群起而攻之。因為商隊被劫了之後,意味著來年這裡可能就沒有商隊願意過來了。

那樣的話,牧民們要想交易到生活必須品可能就需要多跑上幾百公里的距離。

草原上地廣人稀,從來都是如此。有時候跑上一天都見不到一個人,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處處風吹草低見牛羊。

牛羊也是跟牧民在一起的,沒人的地方只會偶爾能夠見到野生的黃羊。那種膽小的動物見到危險就會一溜煙地全跑了。

想要抓到它們簡直是比登天還難。

“根據上級給我們的情報,這個察哈爾正黃旗實際上的兵力在在兩千左右。”

“當然這是在我們突襲的情況下,如果給他們時間,他們把青壯都組織起來,大概能夠組織上萬的騎兵。”

“大家都思考一下,這一仗我們要不要幹。”

說完之後,6國義掃視了一下手下的幾個營長。

團參謀長的意見跟自己一樣,就是要打好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