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無煙火藥(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在後世的歷史上,這次克里米亞戰爭之後,俄國人才開始反思線列步兵的不足。

在創新這方面,沙俄在歐洲列強的圈子裡總是後知後覺。

英法軍隊此時派往中東的軍隊已經大部分裝備使用米涅彈的線膛槍。

所以在英法跟俄國人對戰的時候大量使用散兵突出消耗俄國人的線列。

這讓俄國人吃盡了苦頭。也讓強大的俄國6軍最終走向失敗。

穆拉維約夫此時還不知道俄國人在中東地區吃的虧,他馬上就要在遠東碰到比散兵更加先進的戰法。

科技改變生活,同樣的,科技也改變戰爭。

金屬冶煉、鑄造、機床等技術的展,讓後膛槍的大量裝備成為可能。

正是後膛槍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從冷兵器時代就存在步兵陣列。

從此之後,步兵的陣列的作用只是用來培養士兵們的組織性、紀律性,而不再有什麼實戰意義。

此時,在遙遠的南方,正準備跑去江西避暑的董書恆被一封電報叫到了大豐。

一般的事情自然不會需要總統親自跑一趟。

不過這件事情是董書恆特意交代過的。一旦成功之後,必須馬上通知他。

是什麼事情呢?

應該說是一樣東西。

這個東西就是改變了近代戰爭模式的另一件神器——無煙火藥。是它真正鞏固了後膛槍的地位,並讓後膛槍的家族展壯大,延伸出了機槍、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

前面已經說過,舍恩拜先生進入了淮海軍的火藥實驗室,繼續他的無煙火藥實驗。

在董書恆的提示下,他最終現了消化纖維的穩定劑。

這一訊息確實讓董書恆喜出望外。因為無煙火藥的出現,意味著他終於有了適合後膛槍使用的子彈。

淮海軍手中的步槍的穩定性、耐用性將更加持久。

英法現在依然還在使用前膛槍的原因並不是他們無法設計、製造出後膛槍,根本的原因還是在火藥上。

黑火藥的殘渣讓後膛槍的故障率高的令人指。所以淮海軍在長時間作戰的時候,會出現後期乏力的情況,因為士兵們不得不對槍支進行清理。

當董書恆到達大豐的火藥實驗室的時候,終於又見到了許久未見的舍恩拜。

相比於前一次相見,舍恩拜先生的頭和鬍子又長了一大截。整個人也顯得有些憔悴。

這讓董書恆對研究所所長及後勤人員一陣批評。這麼寶貝的科學家怎麼能不好好伺候著呢!

倒是舍恩拜出來幫助這些行政後勤人員打圓場,這些人都是他見過的最出色的實驗輔助人員。

舍恩拜到了這裡以後雖然只是一個研究員,但是這裡的所有人幾乎都圍著他轉。這讓他的實驗效率前所未有地高。

許多簡單的實驗都由助手幫他代勞,讓他不必事事親力親為。

在這裡他體會到了一種不一樣的研究體驗。彷彿自己是一個研究領域的貴族,對,就是貴族的那種感覺。

舍恩拜向董書恆演示了加入穩定劑的無煙火藥,這種火藥呈現膠狀。

因為是將消化纖維加入酒精中,又新增了別的穩定劑,所以才呈現出這個樣子。

舍恩拜介紹,這中狀態下的消化纖維可以壓實切割成不同的形狀,正好適合做射藥。

董書恆當場表示會給舍恩拜先生一筆鉅額的獎金,承諾如果將來為這種火藥申請專利的時候也會寫上他們名字。

賺錢才是舍恩拜來到中國初衷,在這方面,董書恆是不會吝嗇的。

不過令董書恆意外的是舍恩拜很隱晦地提出想回歐洲。他可能是想念家人了。

董書恆自然不會讓這種事情生。他早在舍恩拜到中國後已經派人去歐洲了,相信等到年底舍恩拜就能見到他的家人了,不過是在中國。

為了穩住舍恩拜,董書恆一方面讓他參加硝化纖維在子彈、炮彈上實用的實驗。

另外還有現在的雷汞底火是否適合激無煙火藥,都需要實驗驗證。

另一方面,董書恆又提出了一個衍生的課題給舍恩拜先生——那就是其他的有機物能否進行硝化實驗,比如說甘油。

硝化纖維只適合做射藥,大名鼎鼎的tnt才是董書恆心中理想的炸藥。

甘油是現在已經現的一種有機物。有機化學的概念早點十九世紀初就提出來了,這本身就是一個化學領域的巨大課題。

董書恆鼓勵舍恩拜先生能夠關注有機化學。並指出有機化學的領域以後將有巨大的展前景。

要說以前對於這些外行人提供的建議,舍恩拜是不會理睬的,但是董書恆的建議已經讓他取得了一次成功,所以他分外地重視。

有了新的課題,舍恩拜也不提回歐洲的事情了。畢竟他的合同也還沒有到期。

無煙火藥能否用來做射藥,要如何用?子彈採用多大的口徑,使用多少的裝藥量,這都需要大量的實驗。

並不是無煙火藥一研製出來就能轉化為戰鬥力了。

至少接下來的半年,董書恆還得繼續用黑火藥。

在火藥如何投入實踐應用這方面,董書恆給不了什麼建議。只能透過這些科研人員透過實驗來慢慢驗證。

回到遠東的戰場上,雙方計程車兵們還在使用黑火藥互相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