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七月流火(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時間進入七月,董書恆在江寧城已經呆了一個多月。

都說七月流火,江寧城在後世就是著名的長江三大火爐。

原本的天王府,現在成了董書恆的總統府、總督府。

不知為何這個王宮之中並沒有高大的喬木,難道是為了安全,大樹會給刺客提供躲避的地方。

董書恆前世過很多監獄,那些高高的大牆裡面都是不種喬木的,就是為安全,防止樹木遮擋哨兵的視線。

王宮的大部分地面都鋪著青磚,讓人有在宮中,顯得很空曠,也很乾淨。不過深色的磚吸熱的效果非常好。

這讓董書恆感覺自己就像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火爐上,每天享受著免費的桑拿。

即使這宮中有冰窖,但是那一點點冰只能保證他晚上睡覺的時候使用。

後世的人在一起吹空調的時候,經常會議論自己小的時候,沒有空調是怎麼過的。

董書恆現在是體會到了,沒有空調只能湊活著過了,這生活質量跟後世是沒法比。

現在董書恆有些後悔,正是在他個人堅持之下,兩江總督府、淮海軍總統府、總理府以及其他各個總部機關全部搬到了江寧城。

江寧城現在成了淮海軍的政治中心。這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不是因為歷史上或者後世的某些情節。

而是出於現實的考慮,江寧城的地理位置真的是非常的好,正好處在蘇、皖、贛三省的中心位置。

在江寧辦公,非常方便對兩江地區的管理。

另外,在揚州的時候淮海軍並沒有建造專門的辦公建築。

像董書恆的總統府就是他家原來的宅子,只是稍微改造了一下。

其他的各個機關也都是借用以前的房子。在揚州,通常都是好幾個大機關在一起合署辦公。

進入江寧後,淮海軍一下子查封了幾十個府邸、官衙。

這些府邸、官衙可都是太平軍這兩年新建的。當初董書恆以特戰隊做主力,透過滲透佔領這個城市。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保護這些建築。

要是洪秀全知道,董書恆就連他這幾年修的這些建築都算計進去了,不知道會不會氣得詐屍。

太平軍這些年南征北戰,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家當都成了淮海軍的嫁衣裳。

鹽商出身的董書恆覺得打仗就跟做生意一樣,要考慮成本和收益。

……

之前在高郵會議定下的幾個法規最近6續出臺了。其中就有一份《婦女權益保護法》,明確了保護婦女權益的一些措施。

比如婦女有參加勞動的權利,有對自己工資收入的支配權……

比如嚴禁民間女子裹小腳。透過各種途徑宣傳廢除這一陋習。

董書恆甚至透過文人之口,從儒家經義的角度批判了裹小腳是一種滅絕人倫的行為,是違反儒家思想本義的。

因為所有的官府中都是男人當家,並不適合具體執行這部法規。董書恆專門針對這一法規設立了一個新的部門——“婦女互助會”。

當董書恆找到楊兮妹,要給她安排一個官職。楊兮妹從幾個選項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個婦女互助會會的職務。

這個組織註定要成為男人們又愛又恨的一個組織。

楊兮妹將傅善祥要了過去,又從原來的東府女官中選出了一批人。

很快就把婦女互助會的攤子鋪了開來,甚至在各地建立分會。

不知是誰出的主意,很多軍官、政府官員的妻子被招進了互助會,讓這個互助會的執行能力越來越強。

婦女互助會的總部就設在東王府,成為了辦公場所規模最大的總部部門。

對此很多部門頗有微詞。楊兮妹的理由是要在這裡建立一個婦女收容中心,收留那些無家可歸的女子,再說這裡本來就是人家自己家。

……

對於滿清民間的保守,董書恆從來都不敢低估。但是他對淮海軍的執行能力也有很強的信心。

淮海軍現在完全取消了原來官、吏的那一套模式。

他們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行政模式。官員不再是位高權重的近義詞。淮海軍的官員級別從辦事員到科員到副科、正科、副處、正處……

董書恆將自己後世的那一套職級模式完全搬了過來。

這套模式的分級更加細化,行政人員的上升空間更大,不再有官、吏之分。

隨著淮海軍行政官員儲備達到了一定程度之後,新的行政人員都要透過考試選拔或者軍隊轉業,並且大都要從基層鍛鍊做起。

這就避免了像滿清八股選官一樣,選出來的官員到了地方上立馬就是身居高位,沒有從政經驗,以至於被胥吏們玩的團團轉。

最後鬧出“滿清與胥吏共治天下”這樣的笑話。

無論古今總外,何種政治模式之下,官府對地方的控制力都是尤為重要的。

這關係到一個國家能不能有效地揮出她的作用。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選官的制度沒有錯,而且其出現的時候確實代表著一種進步,讓階層不再那麼固化,寒門也有了晉級的機會,這一制度甚至傳到了西方。

很多歷史資料中都提到,西方的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這是真實有史可查的,而且是西方人自己寫的歷史上記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