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太平軍的新動向(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隨著船隊漸行漸遠。

指宿的海岸漸漸模糊……

視野被藍色的海填滿。

偶爾有白色的海鳥從這藍色的背景上一閃而過。

彷彿在藍色的畫布上留下一條白線。

又瞬間消失……

齊彬在心中默默地跟自己的故鄉告別。這裡有他太多的回憶,有他熱愛的百姓,有他討厭的家族,有他曾經的奮鬥過的痕跡。

他想以這片海為紙,以他的心為筆,以心頭血為墨,寫下一詩篇,告別他曾經的一切,包括他的姓氏。

以後他的姓名就叫齊彬,以齊為姓,以彬為名。他要用自己的新名字,在中國開啟新的生活。他要親眼看看那個打敗自己的年輕人,他能做到什麼地步。

對董書恆的那個大華夏圈的論述,齊彬非常的感興趣,也許能進去這個圈子是是日本改變自己命運的契機。

幾千年了,日本人在這幾座島上,與自然鬥,與自己人鬥,彷彿走不出這個怪圈。

齊興重新掌權之後,將齊彬原來做出的改革全部抹除掉。在外面與幕府修好,在內修養生息,不再供養一支強軍。

為了支付給淮海軍的賠償,薩摩藩大量向商人舉借外債,加上修養生息的政策,薩摩藩現在根本就沒有能力再去做什麼事情。

就連薩摩藩被俘虜計程車兵,島津齊興都沒有出錢贖回來。

一方面沒錢,另一方面齊興覺得這些人都是忠於齊彬的,贖回來也是安全隱患。

這兩萬多俘虜這次全部被鮑有志帶到了遠東。他們會先在那裡勞動改造,投入到遠東的建設當中。

由於島津齊興的行為讓人寒心,這些俘虜對薩摩藩漸漸疏遠。最後紛紛加入淮海軍,成為淮海軍手下一支極為兇悍的日本軍團。

離開日本後,艦隊繼續南下,在那霸做了短暫的停留。

放心不下那霸的建設,董書恆特地又找了張文漢做了一番深談。

“文漢,你一定要把握好一點,那霸乃至琉球都是華夏的一部分。”

“今後,這裡將是開放的前沿,要以海納百川的氣度包容世界的各種文化。但是這裡的百姓現在卻沒有什麼文化基礎,因此很容易受到外來思想的侵蝕。”

“你在做好那霸的經濟建設的同時,不能忘記教化民眾,尤其是對下一代的教育。要讓他們心向華夏,知道自己是誰,應該忠於誰?”

“一個孩子他可以不成才,但是他至少要熱愛祖國。相反你要是培養出一個天才,完了他跑去投靠洋人,反過來幫助人家來侵略我們華夏。那樣的話還不如不培養呢!”董書恆說著顯然想到了什麼,眼中流露出一抹憤恨之色。

“是,總統,文漢一定注意這一點,做好民眾的教化工作。”

“另外,關於外國人傳教,不能禁止,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

“外國人可以在那霸建立教堂,但是不同教派之間要相互尊重,我們這裡遵行的是宗教自由政策,這一點可以寫進那霸的法律,這樣有利於吸引更多的人到那霸來。”

“外國牧師、教士只能對本國人服務,要想向琉球的華夏人傳教必須要由華夏人進行,這些傳教的華夏人可以由他們培養,但是必須由我們統一管理。”

最後董書恆再次提醒張文漢要注重工程的質量,要留足可規劃的空間。

今後的那霸可能要容納幾百萬的人口。不要等到時候城市沒了擴建的空間或者說下水道太狹窄要重新建設。

另外要先把學校建造出來。董書恆明確告訴他,那霸的學校沒建好之前,市政廳絕對不允許開建。另外,市政廳的建設規模不能夠過學校。

董書恆準備把這一條定位淮海軍各級政府都要遵守的規矩,那就是軍政府的辦公用房絕對不能過當地最大的學校的規模。

“張文漢,我希望下次到那霸來,在城內第一眼看到的地標建築就是那霸的學校。”董書恆嚴肅地說道。

“是,總統,文漢明白您的意思。”

張文漢明白,董書恆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工業化和教育工作。

董書恆在各種會議上都會跟他們強調知識就是力量,而學校就是傳播、展知識的地方。

另外董書恆還一直告訴大家工業化是國家強大的基礎,工業化代表著科技前進的方向,淮海軍上下都要堅持不懈地推進工業化建設。

董書恆在琉球逗留了一天,正好放尚泰王回去見見他的姐姐尚雲公主。

這些天在船上,尚泰王基本上被關在船上讀書,很少出去。董書恆也沒時間教他什麼知識,只是督促他看書,並且給他列了書單。偶爾有空的時候幫他解解惑。

僅僅在與薩摩使者談判的時候,讓他出來做了一次人證。

就這一次,著實讓這個孩子爽翻了,看著那個薩摩使者被自己懟得啞口無言,尚泰的心裡別提有多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