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協約國(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二月初十,在揚州還沒捂熱總統府的董書恆,又坐上了去上海的快船。

南洋總理涉外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即將掛牌,他這個新任的南洋總理大臣總要去的,雖然這個衙門的班底就是原來淮海軍的外交部,以後也主要是劉青北在這裡辦公。

上海的變化還是那麼的快。尤其是在上海縣城原來的城牆之外,圍繞著海關,形成了一個新的商業區,這裡就緊挨著租界,方便商業往來。

另外在蘇州河畔,淮海建築投資建設了一個別墅區。這個別墅區由長江安保提供保衛服務。而且建築的風格非常別緻。

裡面甚至有過這個時代的物業服務。這個別墅區一出來就被搶購一空,許多上海的洋人都加入了搶購的行列。

公司不得不緊急能加了二期專案。這可能是上海地區最早的房地產專案了。

無論如何,這些新的建築的出現,至少在觀感上增加了上海的活力。讓上海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

吳健彰在春節之後,透過關係調到廣東任職,他也算是升了,做上了廣東布政使。

不過他完全放棄了在上海的一切,估計是之前算計淮海軍的事情讓他心虛了。

原來的上海知縣袁祖德接替了吳健彰的位置,也算是破格提拔。根據與朝廷之間達成的默契,兩江總督府在兩江範圍內提名的官員,朝廷一般不會駁回。

袁祖德是舊官員中投靠淮海軍比較徹底的一個,也是最堅決的一個,這次破格提拔也是對他的一種獎勵。

董書恆很喜歡用這個人。袁祖德的辦事效率很高,比較有決斷,擅長揣摩董書恆的心思。他對淮海軍的模式也有一定的研究。

上任之後他積極協助推進蘇州、松江地區軍政府的建設,甚至出手解決了了一些地方勢力的反彈。有很多不長眼的地方大族被袁祖德抄家收押,讓他得了一個“袁抄家”的名號。

正是袁祖德處理地方勢力上的果決,讓董書恆決定以後要重用他。除了這個道臺的銜,袁祖德還擔任上海海關總監,上海地方軍政府長官的實職。

現在淮海軍在兩江非常的強勢,可以說是說一不二。尤其是在這次跟朝廷的博弈中勝出。更是讓江蘇,尤其是蘇南的各大勢力想清楚瞭如何站隊。

廣東商人因為之前站錯了隊已經被排擠出了上海的經濟圈。

商場如戰場,戰敗一方沒有被完全吞掉已經是對手格外開恩了。

現在的上海,淮海公司絕對是老大哥,後面跟著浙江、江蘇商人做小弟。呈現出一幅史無前例的團結局面。

在淮海公司的主導下,在上海的各地商人一道成立了華商總會。這是個純商業性的行會組織,不過卻有效地將各地商人凝聚到了一起,做到一致對外。

大家都在上次的貿易戰中嚐到了甜頭,也看到了團結的力量。原來華商聯合起來,就連洋人也不得不低頭。

董書恆到達上海後,上海華商總會在華夏大飯店組織了一場隆重的招待會。現在的華夏大飯店在靠近租界的地方建造了一棟巨大的西式建築。

這個建築一共有五層,一層有一個很大的舞廳,舞廳的四周擺放餐桌,客人可以去四周臺子上取食自助餐。

這種方式很新穎,但是許多的中國人並不喜歡,這些老爺們都是被人侍候慣了的。

所以就出現了一個這樣的景象,大人物們現在原地聊天,一個個家僕端著盤子在四周晃悠。取好了食物再送給自己的主人。

與會的都是上海的頂級商人,還有西方的商人,甚至連英法的公使都來了。

英國新任公使包令已經到了上海,董書恆還沒有見過。法國公使還沒有變,還是布林布隆。

這裡面有資格主動跟董書恆打招呼的也就只有此二人。

董書恆身邊跟著高興和李存訓,還有新任上海海關總監、上海地區軍政府長官袁祖德。

高興現在是董書恆的生活秘書,要說這侍候人的功夫,宮中出來的高興還真是拿手。不是說他做的多好,主要是人家的意識很強。

董書恆每次都不需要講出來,高興就能猜到他需要什麼。確實讓一直以來生活上大大咧咧的董書恆方便了很多。這宮裡調教出來的小太監就是不一樣。

所以董書恆現在走到哪裡都帶著高興。高興的年紀不大也就十五六歲,長的很秀氣,頗有些小書童的範兒。

當然了,情報部和內衛不會放一個存在隱患的人在董書恆的身邊。高興的身份經過了仔細的核查,並沒有問題。話說清廷也沒那個能力放個密探在圓明園裡等著董書恆上鉤。

“尊敬的總督閣下,恭喜你又高升了。”與董書恆相熟的布林布隆率先開口打招呼道。

看樣子,他們都很關注董書恆。當然這是廢話,不關注能行嗎?董書恆已經用行動證明了他能夠主導與西方的貿易。而且他現在擁有官方的外交權力,可以名正言順地跟西方打交道。

西方這些國家其實一直希望能夠跟清廷建立有效的、穩定的聯絡通道。

不要以為英法真的就想以槍炮來獲得利益,實際上相對於採用武力,他們更希望在談判桌上獲得他們想要的利益。

要知道英法距離中國都非常遙遠,使用武力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而且風險也非常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