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天京暗流(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董書恆在咸豐四年二月五日回到了揚州,他坐的是快船,走的運河,比大部隊先一步回來。

這一個月南方也生了很多大事。

1月15日,太平軍胡以晃部攻克廬州,逼死湘軍的創始人,太平軍的老對頭江忠源。

江忠源的崛起和太平軍息息相關。

太平軍起義的時候他只是一個縣令。在當時來說,這江忠源的官職,那真是一步一步打下來的,可比曾國藩的名氣要更大,他才是正宗的湘軍創始人。

當年,太平天國剛起事之初,欽差大臣、大學士賽尚阿赴廣西鎮壓太平軍,江忠源隨軍征討,得到副都統烏蘭泰的特別器重。

特意命令他回湖南老家組織一支軍隊,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湘軍的雛形班底,一開始只5oo人就奔赴廣西剿匪。

當時,太平軍兵鋒極盛,屢破清軍正規部隊,把提督向榮、都統烏蘭泰等率領的軍隊打得抱頭鼠竄,潰不成軍,一直由廣西殺向湖南。

1852年,太平軍突圍北上,進犯桂林,其時,都統烏蘭泰戰死,向榮也只能對太平軍尾追。

江忠源聞訊後,在家鄉再次招募1ooo多士卒,獨領一軍扼守鸕鷀洲,三次大敗太平軍,解除桂林之圍,咸豐皇帝大喜,認為所謂的正規部隊還不如人家的烏合之眾,因此,把他被擢升為知府。

後來他又率軍贏得了長沙保衛戰的勝利,被授予二品頂戴。就這樣江忠源一年時間從縣令成為了一方巡撫。後來太平軍東入江寧建都之後,派兵進攻江西南昌。

江忠源帥軍支援南昌,保住了南昌城,逼的太平軍退兵北上。

石達開到達安慶之後,改變策略,讓胡以晃北上攻打安徽的臨時省會廬州。廬州再次告急。

清廷遂命令江忠源為安徽巡撫,堅守廬州,並且派遣援軍支援。

一路援軍是淮海軍,淮海軍根本就沒有把清廷的要求放在心上。董書恆還想借太平軍的手把湘軍的勢力徹底趕出安徽呢。

另外一路是陝甘總督舒興阿的五千清軍。可是舒興阿度太慢,直到廬州城破都沒有趕到。

太平軍攻打廬州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一開始的進攻並不順利。東王楊秀清和淮海軍秘密停戰之後,天京又為安徽派出了援軍,胡以晃才佔了優勢。

胡以晃以城外民房為掩護,挖掘地道。江忠源督軍從城內對挖,先後將太平軍攻城地道破壞九處。

太平軍雖曾兩次炸塌城牆,但均未能攻入。其後,太平軍改用新法,“於南門月城之旁,另掘數處,形如曲突,又疊為上下層。戒曰初時,聞聲不必相應,俾其用力堵之;堵而後,則無及矣。”

1月14日夜,大霧迷漫,咫尺不辨,上層地雷轟,毀城牆五六丈,守城清軍連忙搶堵,不久,下層地雷又,鄉勇爭相下城,投奔太平軍,清軍驚恐大亂。

太平軍攻擊部隊乘勢由缺口衝入,守軍紛紛潰退。與此同時,小南門、小東門方向的太平軍也緣梯而上,攻入城內,與清軍展開巷戰。

至15日晨,守城清軍全部被殲,知府胡元煒降,廬州城為太平軍佔領。江忠源不願意投降太平軍,投水自盡。

當太平軍攻進廬州城時。劉青南率領教導師也佔領了滁州和和州,兩地的清軍之前都被調去支援廬州,並且已經被太平軍消滅。

王從志率領的第一師一部也成功地拿下了鳳陽府、泗州和潁州。將部隊推進到了定遠、鳳台、穎上一線。

太平軍攻破廬州以後,沒有東進和北上,而是乘勝進軍廬江、六安、潛山無為等州縣。

這樣廬州東至長江為線,以北為淮海軍的地盤,以南全部被太平軍佔領。

在南邊,太平軍也終於打下了碰了幾次釘子的南昌,南城城內的一幫江西官員除了少數投降,其他全部被殺。

淮海軍第二師也佔領了廣德、寧國和徽州以及江西的廣信府,並且收復了之前在太平軍手中的饒州、景德鎮。但是江西以及安徽南部的其他地方全部為太平軍佔領。

這樣太平軍自江寧往西往南全部連為一體。並且佔據著安徽、江蘇、江西三省的省會。

淮海軍在董書恆的命令下,也停止在了當前的戰線上沒有動彈。

太平軍也十分默契地沒有主動挑釁淮海軍,就連之前淮海軍趁著太平軍全力進攻南昌的時機佔了饒州、景德鎮這件事情都沒有動反擊。

因為天京城中現在正在醞釀一件大事。

定都天京以後,太平天國主要領導人之間嫌隙日生,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各自結成自己的勢力集團,進行爭權奪利的鬥爭。

東王楊秀清掌握大部分軍政實權,其驕傲專橫的作風擴大了他和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的矛盾。

自從跟淮海軍牽上線以後,東王楊秀清的實力更加雄厚,不僅天京城的守衛力量都是他的手下,而且還透過金錢拉攏了一些西征的將領。

這些人有石達開的部下,又有韋昌輝的部下,甚至還有天王洪秀全的人。

這件事情讓諸王站到了一個相同的立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