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脅迫清廷(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董書恆這次北上並不是只去天津,坐船到了山東之後,他秘密去了一趟三師的駐地。

許久不見蔡樹森,這傢伙顯得成熟了一些,下巴上留起了一小撮鬍子。

“蔡師長,怎麼樣,在山東待著還習慣吧?”

見到了董書恆之後,蔡樹森非常的激動,跟在董書恆後面那麼久,蔡樹森對他自內心的崇拜。

他看著董書恆如同神蹟般地一下子讓淮海軍崛起。讓自己一個窮小子在短短的一年內成為了統領一方的大將。

蔡樹森自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個天才,他只是記著總統說過的每一句話。

只是沿著總統所指的道路往前走,到了山東之後,自己也接觸到了很多新的人,有些山東地方上的官員想要拉攏自己。

不過蔡樹森看他們就像看小丑一般,看著這些人在自己面前做作的表演,有時候他都想笑。

不過他還是記著總統的話,以沉默回應他們,時間長了也沒有人願意再去接觸他。

但是有了山東新軍在山東打出來的赫赫威名,沒有一個地方官員敢不尊重他。

只要是新軍下去徵兵或者索要物資,地方官員無有不從。

因為地方上的匪患還得新軍幫他們擺平。自從山東建立以來,只要新軍出手還沒有擺不平的匪患。

而且新軍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從不劫掠地方。他們繳匪是明碼標價,沒錢你拿礦山,拿土地抵都可以,反正新軍轉手也可以賣掉。

“總統,屬下還是覺得呆在您身邊好,至少還能夠學到很多的東西,出來這麼久,我都感覺自己要退步了。”

“嘿嘿……樹森,你什麼時候也學會拍馬屁了。你要記住,實踐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也只會紙上談兵而已,我腦子裡那點東西基本上都跟你講了,你現在在山東有很多的實踐機會,要儘可能地透過每次戰鬥總結經驗。”董書恆微笑著說道。

自己的警衛連被他看做是親傳弟子一般,而這些學生裡面他最喜歡的就是蔡樹森,蔡樹森也是他們當中爬得最高的那一個。

蔡樹森穩重、好學、不驕不躁,最難能可貴是他總能夠領會自己的意思。

“是,總統,您這次來山東有什麼任務嗎?聽說直隸那邊鬧得很兇,需不需要我們第三師動一動?”蔡樹森問道。

“你們第三師的身份依然要保密,即使是朝廷對桂中行有所懷疑,你們也不能輕動。”董書恆吩咐道。

第三師是淮海軍安插在北邊的一顆釘子。這次北上,董書恆就是要清廷承認淮海軍在兩江地區的存在,相應的,淮海軍肯定要擔負起跟太平軍作戰的任務,同時也不能再向北邊擴張,不然咸豐估計要來個魚死網破了。

另外,董書恆準備在天津港口建立一個商業特區,方便以後淮海軍向北方地區傾銷商品。這個商業特區,淮海軍必須能夠自己管理,維護安全。這也是董書恆從這次北京事件中總結的經驗教訓。

“這次我去北邊可能會跟朝廷在山東要一個軍港。威海衛那裡就不錯,這次你們去膠東繳匪的時候記得把那周邊清理一下。”董書恆吩咐道。

他一直想在北邊幫南洋水師找一個港口,江蘇的港口條件都不是很好,沒有大的海灣,現有的港口並不太適合作為軍港。

而且南洋水師只是一顆種子,以後肯定要分成幾個分支的,到時候也不能總窩在一起。

這次南洋水師到了天津,正好以水師的名義向朝廷提議索要幾個港口,北邊他選中的是威海。

威海的位置正好扼守住進入渤海灣的入口,離遼東半島、朝鮮半島都非常的近。

南邊他準備選擇舟山、臺灣的基隆以及海南島,當然這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選擇。清廷出於自己的考慮不一定會答應或者說不一定會全答應。

淮海軍這次能夠拿到多少,還是要看這次武裝遊行的效果了。

離開了山東,董書恆來到了自己此行的第二站——天津。他沒有進城,而是直接從運河轉入海河,在海河匯合了南洋水師的戰船。

“總統,你這樣太冒險了,你應該留在揚州坐鎮,這裡有老夫在,你還擔心出什麼問題嗎?”劉大海批評道,他畢竟是董家的老人,也算半個長輩,勸諫幾句董書恆也沒關係。

“劉叔啊,你看這軍艦買好了,我都沒怎麼坐過,這不來過過癮嘛!另外我這次來還準備給你們水師搞幾個窩呢!”董書恆像個晚輩一樣插科打諢道。

“窩?”

“是啊,你不覺得咱們水師現在還缺幾個基地嗎?怎麼樣?想不想搞幾個軍港,沒事兒換著住住?”

“這個可行嗎?清廷沒難麼容易答應吧!”劉大海心中還有些不相信,清廷又不是傻子,會隨便把軍港給南洋水師,讓淮海軍繼續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