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準備收網(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整個下午,董書恆一直陪著魏玉珍在豫園遊玩。其實也就是散散步,聊聊天,偶爾說些小情話。

大家應該都看出來了,董書恆並不擅長談情說愛。每次他想討女孩歡心的時候都顯得生澀幼稚。每次當女孩心動的時候,他又裝傻充愣。

……

晚飯楊坊專門找來自己的女兒楊常梅帶著一幫上海名媛陪著這位淮海軍準“夫人”。

楊常梅已經嫁給了劉青北,也算是淮海軍的自己人。她父親楊坊本來就是幫洋人做翻譯起家,現在嫁給的劉青北也是要經常跟外界結觸。楊常梅本來就落落大方,加上見多識廣,不是一般女子可比。

魏玉珍難得遇到這麼談得來的女子,跟她聊得非常開心,兩人以姐妹相稱。晚上兩桌酒席,一桌男賓,一桌女眷,都是相談甚歡。

男賓這邊有淮海軍內長駐上海這邊的劉青北、胡光墉還有縣令袁祖德,另外還有滬上的一些名流富商。

飯桌上大家聊著聊著就聊到了最近的漲價風波。現在已經十月份,今年的生絲、茶葉、瓷器卻全部大量缺貨。市場上的價格應聲而漲,關鍵是有價無市。

現在東西方之間還沒有電報聯通,資訊傳遞不暢。因此這邊無貨的訊息還沒有傳到歐洲,西邊的商船還在按照慣例,一艘一艘地向東方趕。

其實,董書恆這次敢打這場貿易戰,就是利用了西方人路途遠,資訊不暢的短板。要是再過幾年海底電纜通了,就沒辦法這麼玩了。

貿易戰一方面看生產掌控在誰手中,另一方面就是看誰掌握了資訊。

現在資訊掌握在董書恆手中,貨源也在董書恆手中。市場上確實沒有貨,而西方人又必須買。這個時候價格的決定權就到了董書恆手中。

……

“最近這生絲、茶葉還有瓷器價格是蹭蹭的往上漲。上海碼頭上的洋船都快要擠不下了,都在那等貨。我的洋行的門檻快要被那些洋人踏破了,好話說的一籮筐,溢價三成都願意,以前從來沒見到洋人這樣客氣地跟阿拉這樣說過話。”一個洋行的老闆自豪地在桌子上說道。

“那不好嗎?這東西是越貴越賺錢啊。”楊坊笑著說道。

“好是好,不過那幫子廣東佬放話了,說是要加大廣州的供貨。這要是洋人都跑到廣州去咋辦。”這人看著胡光墉道。這人是個浙商,顯然是被胡光墉拉進這次囤貨隊伍的。

“趙老闆無需擔心。這幫子十三行的人進不到多少貨的。他們早就把重心轉移到上海了。等著瞧吧!”胡光墉說道。

那趙老闆顯然還不放心。

不過這個時候董書恆話了,眾人的目光都被吸引過來“各位要是有不放心的話,我淮海、長江兩家願意全部以現價吃下大家的貨。”

這話一出,眾人都是一陣沉默。董書恆的話終於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這些人都是人精,說這麼多,也只是為了試探一下董書恆?他們都知道這位才是話事人。

……

天京城,長江之畔的一座碼頭上,楊兮妹帶著傅善祥正在接收清點兩船貨物。

“楊大人,都清查好了,一共是兩萬石的稻米,都是新米,沒有摻加砂石。”傅善祥向楊兮妹彙報道,她現在協助楊兮妹負責太平軍的對外貿易。

實際上就是跟淮海軍貿易,其他人哪有膽子跟他們貿易啊。就是想要跟太平軍貿易,長江水道還被淮海軍看著呢。

“全部轉運到下關的倉庫裡。”楊兮妹命令道。她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利用楊秀清手中的權力,收購太平軍在安徽南部控制區的茶葉,在江西景德鎮周邊控制區的瓷器。這兩個地區恰恰是重要的產茶區和產瓷區。

然後把這些物資跟淮海軍換取糧食、食鹽、海貨、棉布等生活物資。這些物資經過楊秀清的手換出去,大大地幫助楊秀清擴充了自己勢力。

太平軍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那麼多王,每個都有自己的勢力。但是人都是現實的。我手上的物資多,手下能吃飽穿暖,大家自然更願意來投靠。

為了這次貿易戰,董書恆把控制得很嚴的糧食貿易都開啟了一條口子。不過這些糧食都是從南洋買來的。很多時候都是直接將船開進長江送到天京?中途都不帶中轉的。

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五批交易了。雖然董書恆賣給他們的稻米並不便宜。但是不需要現銀,只要用指定的貨物交付就可以。而且這些都是上好的暹羅米,要是賣給天京城的權貴,價格能賣到普通糧食的兩倍。

楊兮妹不知道哥哥要這麼多物資幹嘛,也不知道董書恆為什麼要這些貨物。這兩個男人多少都有些讓人捉摸不透。

她自己只是想讓天京城的民眾多些活路。那些貨物又不能吃,這些糧食進了天京城,不一定進入百姓手中,但是糧食的總數增加了,最終流入百姓手中的必然更多。富人吃不了這麼多糧食,他們總會拿糧食去換取服務或者其他的東西。

楊兮妹在淮海軍呆了一段時間,別的沒學會,跟著董書恆兩個會做生意的妹妹,倒是學會了很多商業上的道理。

……

豫園女人們所在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