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約翰·塞納(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董書恆在兵工廠轉了半天,當著全廠職工的面,獎勵了幾位為新武器研做出突出貢獻的技術人員。這些人除了現金獎勵以外,每人還得到了臺北新城的一棟別墅。

臺北新城是為了配套工業區而建造的,就位於工業區的西邊不遠。

“總統,下午您約了約翰·塞納先生在黃海樓見面,您得準備回去了。”趁著周圍的人沒注意,李存訓小聲地湊在董書恆的身邊提醒道。

“嗯,知道了,這裡的事也差不多,等下我去跟老耿他們打個招呼就回去。”

“耿廠長,為了表彰這次新武器研,回頭給廠裡每人1o元的獎勵。這筆錢由總公司給你撥過來。”

“那我老耿就代全廠職工謝謝總統了!”耿嘉高興地說道,一個好領導就是要能為底下的員工帶來福利,這樣才能得到員工的真心支援。

“好了,回頭你跟大家宣部一個事情,就說公司會設一個獎勵基金,每年都會選出五名在科學研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科研人員,這些人每個都將得到一次性五萬銀元的獎勵。”

“總統,這真是太振奮人心了,相信有了這個政策,技術人員的工作熱情一定會更加的高漲。”耿嘉激動地說道。

自漢唐以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展緩慢,跟統治者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保守的儒家思想控制了輿論以及階層的上升通道。

迫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們埋進了故紙堆裡,不屑於去研究那些被他們視為奇淫異巧的科學技術。讓中華民族明明有那麼深厚的歷史底蘊、文化基礎,卻被西方新興國家後來居上。

後世的人每每談到此處,無不扼腕嘆息!

其實還是人的趨利性在作怪,如果研究科學的人能夠過得比普通的讀書人更好,能夠有更好的展空間,更高的社會地位,那麼董書恆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人選擇向那個領域展。

其實隨著各地匪亂,西方勢力的滲透以及清政府的財政狀況惡化,科舉制度正在逐漸崩壞,各地出現了大量的捐官,還有許多人辦團練剿匪得官,就像董書恆這樣。還有些讀書人改學西學,在租界跟洋人打交道也混的風生水起。

匆匆跟兵工廠的人告別之後,董書恆快馬加鞭回到了東臺家中,今天他跟塞納先生約好了在黃海樓一起共進午餐。

昨天回來的時候,董書恆給小丫頭慧兒帶了一身西式的長裙,這會兒他好說歹說才讓慧兒把這身行頭換上。還別說,小丫頭換上這身還真有些蘿莉的感覺。他今天準備帶著小丫頭去開開眼,看看洋人長什麼樣子。

小丫頭自然是很高興,就像小朋友要跟家人去動物園一樣,就是這身裙子讓他感到彆扭。

黃海樓位於東臺的中心位置,本就是董家的產業。塞納先生身邊跟著一個年輕的中國人。這是劉青北派的,此人負責陪同塞納先生一路來到東臺。

塞納先生大概四十幾歲,給人的第一印象十分的正派,他的頭微微卷曲,身材微胖,穿著一身牧師的袍服。董書恆看到他時,他的眼睛含著微笑。

“很高興見到您,親愛的塞納先生。讓您跑這麼遠來到東臺,實在過意不去。”董書恆用漢語說道,他知道塞納先生是會漢語的。

“將軍,您好,您比我想象的要年輕得多。”塞納先生上前打招呼道。

兩個人親切地握手。董書恆邀請塞納先生落座。

“塞納先生,今天請您嘗一嘗我們地道的淮揚菜。”

“非常感謝,我在上海吃的大多是浙菜,很難想象一個國家光菜系就有這麼多種,不得不說中國的飲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是的,塞納先生,不光是飲食文化,其他方面也是這樣,中國畢竟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而且中間都沒有間斷過,這五千年來中國積累豐厚的文化。”

“而且中國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先生你知道佛教嗎?”

塞納點頭示意。

“佛教在兩千年前傳到中國,在中國得到了長遠的展,演變出了不同的宗派,甚至於比在它的源地還要興旺達。這說明中國文化不僅僅能夠包容其他文化,而且能夠滋養這種文化,讓它在中國得到展。”

“將軍,您說得真好,可是為什麼我們在中國傳教總是沒有進展呢?請恕我冒昧,這次過來見將軍,我是帶有私心的。我是一名美國南方衛理公會的傳教士,我到中國來的目的是傳播主的教導,這次過來希望能夠得到將軍的幫助。”約翰不好意思地說道。

“塞納先生,問題就出在這裡,你們想傳教,來到中國後就直奔主題去傳教,這樣不可能為中國人接受,大家會以為你們的目的動機不純,在中國如果你想傳教,那麼先你要做的就是不能把它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