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打呆仗,結硬寨(第1/2頁)

作品:《回到清朝做鹽商

董書恆從參軍室派了一名參軍,名叫張東旭,外號“小張儀”。據嚴仕坤介紹,此人擅長縱橫之術。不知道真的假的,反正這些江湖人士都喜歡往自己臉上貼金。外號一個比一個牛掰。

張旭東將會隨著楊兮妹回到天京,相信有楊兮妹在,楊秀清不會直接把他殺了。此行他會帶上豐厚禮物,同楊秀清建立關係,爭取在江寧城建立一個代辦處,作為明面的力量,同情報司的暗處力量配合。他的主要目標是激化洪秀全與楊秀清的矛盾,並且想辦法在天京城找到代理人。

江北大營,琦善又開始聽戲了,因為之前的刺殺,琦善都準備戒掉這個愛好。可是,董書恆又送了一個戲班子給他。在琦善看來,董書恆辦事穩重,這戲班子肯定是事先審查過的,所以他就放心享用了,不過警衛力量增加了很多。

另外,董書恆還委託了康平大師過來給他看了看身體,經過康平大師的調理,琦善感覺自己身體好了許多。這讓他對董書恆的好感更濃。

這次董書恆進軍揚州,唯一託他辦的一件事情就是約束江北大營,不許進入揚州城。琦善知道他的意思,這幫子痞子兵打仗不行,禍害百姓最在行。他只是以為這是因為董書恆是本地人,要維護本地父老,不疑有他,反正最後報捷都是自己這邊。只要能撈著功勞,不進揚州又如何?況且揚州城經過太平軍的搜刮,也沒有多少油水了。

他不知道的是,董書恆早就給他想好了新的江北大營選址。揚州他們是永遠別想進入了。這個戲班子,是董書恆讓情報司副司長周紅英在手下精選的,全部是情報司的人。這些女隊員出身風塵,最善於潛伏在官員身邊。至於派醫生幫他治病,是因為董書恆想讓他多活幾年,在這個位子上幫自己頂著。

晚上,董書恆終於抽出了時間,去州衙探望一下魏源。兩人見面,說了一些徐州的事情。順便跟魏源瞭解一下書院招生的情況。

此次書院招生一共有五千多名學子報名參加考試。之所以這麼多學子報名。第一是因為之前書局出版的大量書籍已經將淮海書院的名聲打出去了,加上魏源在學界也是泰斗級的人物,隱隱有開宗立派的氣象;

第二,長三角地區本來就是人文薈萃之地,讀書的人很多,也就是說讀書人的基數很大,加上太平軍佔據江寧城這個南方的教育中心,讓許多學子失去了投學之路。

第三,長三角地區靠近上海,商業氛圍濃重,對外開放程度較高,許多青年學子渴望學習經世致用之學,讓西學、實學有了自己的市場。

兩人又溝通了一下書院建設的一些細節。董書恆建議魏源在沒有被錄取的考生中選聘一批教師,組織一個師範成班,主要就是給他們培訓一下中小學教材以及新式學校的教學模式。然後把這些人派到各地6續成立的學校擔任教師。

魏源自然是同意,他知道大部分的讀書人家境並不是很好,能夠有個教書這樣的生計,自然皆大歡喜。

說完魏源就急著打董書恆離開。他知道董書恆不是專門來找自己這個糟老頭子的。魏源現在把政務都交給了曾憲風的行政總署,曾憲風手下現在有一幫團隊,都是幕僚出身,處理政務的經驗豐富,沒有上官的掣肘,工作效率極高。

總署這邊主要的難題還是董書恆之前提出的幾項改革意見,尤其是鼓勵經商方面的內容,受到了一些地方大族的消極抵制。這方面,董書恆倒是不急,人都是趨利的,等到那些辦工廠的人賺了大錢,那些當初冷眼旁觀的人自然會蜂蛹而入。

之前來到魏府的時候,董書恆已經給魏玉珍打過眼色,所以這會兒他直接去了花園。

花園的涼亭內,果然有一道倩影矗立在那裡。

“書恆,你終於回來了,我認識你那麼久就沒見你怎麼休息過。你不在的這些日子,我們書局又購入了2o套印刷裝置。排版工和裝訂工也比以前增加了三四倍……”

董書恆輕輕地牽起她的手,讓她微微一頓,俏臉染上了紅霞。

“還說我忙,你不是也一見到我就談起了工作上的事情。書局屬於文化戰線,你們多出幾本好書,讓更多的人用知識武裝自己,也是在為我們的民族做貢獻。”

“我們同西方列強的差距不僅僅在戰船槍炮上,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現在大部分的國人還沒有打破文化的枷鎖,而我們建學校、印刷書籍,就是要給大家一把鑰匙,去開啟自己思想上的枷鎖。”

魏玉珍痴痴地看著董書恆。一個男人最有魅力的時候不是他手舉玫瑰對著你花言巧語的時候。而是他一本正經跟你說著自己的理想抱負,說著民族大義。

……

高郵湖畔碼頭旁,風帆林立,旌旗蔽日,淮海軍此時正在宣佈討伐檄文,準備出兵揚州。

魏源帶領著一眾高郵代表為大軍餞行,高郵的幾個大家族赫然在列。

何章成代表士紳上前講話“淮海軍是我揚州的子弟兵,今日大軍出收復揚州,就是收復我們自己的家園,我等祝大軍旗開得勝!”

“祝大軍旗開得勝!”眾人一起大聲說道。

此時湖邊密密麻麻都是為大軍送行的民眾。

一聲長長的哨音響起。大軍開始6續登船。身穿迷彩作戰服的淮海軍士兵,排著整齊的四列縱隊,向船舷走去。民眾們自覺地讓開了一條道路。在士兵透過的時候,不時有民眾將手中準備好的雞蛋、糕點等吃食塞到士兵的手中。

甚至還有大膽的女郎將手中的香囊投給相中的帥小夥子。香囊上面繡著的是姑娘的閨名,這是定情的信物。

民眾的熱情,雖然減慢了部隊的登船度,但是董書恆並沒有派人阻止。他一直努力地提升部隊的地位,改善軍人的形象,打破人們好男不當兵的偏見。這就是很好的機會,拉近軍隊同民眾的關係,還能讓士兵心中生出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