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作品:《造紙紀

簡墨很想用自己的魂力過去探一探。但有了上次在仙境之城的教訓,他再不敢隨便折騰自己的光團。按捺下心裡的強烈好奇,他示意中年女子自己有問題問,於是兩人一起走到門外。

“請問這種測評機器的發明者是誰?”簡墨問,“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

中年女子似乎有些驚訝於簡墨會對紙人等級測評儀有興趣,不過還是隨和地回答了他:“這臺機器的發明者是第一任造紙管理局局長李春和先生,也就是現任局長李君瑜先生的祖父5730年發明的。這項技術被李春和先生慷慨授權造紙管理局獨家不限期專享。”也就是說只有造紙管理局能夠享用這項技術,其他人想要使用這種儀器只能在造紙管理局購買的。

簡墨默默在心裡嘆了口氣,他想起剛剛在造紙管理局門口看見的四座雕像:中間坐在一張巨大的誕生紙和魂筆上的男人是紙人之父李青偃,環繞在他身邊的依次是第一任局長李青偃之子李春和,第二任局長李春和之子李德彰,第三任局李德彰之子李君琿,第四任也就是現任局長李君瑜之弟李君瑜。

說是授權造紙管理局獨享,實際上不過是把李家的利益和造紙管理局利益捆綁在一起的千百利益線之中的一條吧。否則有哪項技術的保護期是能夠從半個世紀前持續到現在的,不過是正好管理局需要以此牟利,而李家要藉此表現自己的慷慨,同時借這個保護殼保證這項機密不被外人覬知——簡墨終於對於薛曉峰口中“造紙界的精神領袖”、“傳說中的李家”有一個比較具體的概念。

發明這項技術李春和肯定是知道紙人本身也是某種特殊的魂力波動的。但他為什麼不公開,這其中的意圖就很值得人玩味了。簡墨唯一能夠確定的是,能夠探測到紙人魂力波動的人肯定是極罕見的,否則這項秘密很難保密到現在。

又過了幾個部門,簡墨等人終於到了一個可以不需要人帶領,可以自由遊覽又不會打攪工作人員正常工作的地方——圖書室。

名字看上去普普通通,但簡墨踏進這裡的時候還真嚇了一跳:整整一座五層樓全部屬於藏書室,每一層都擺滿了高大的書架,書架上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地陳列著各種造紙相關的書籍。

中年女士有些自豪地介紹:“這裡的書雖然不及造紙師聯盟裡面更新得那麼快,但是涉及面絕對是全廣最全的,包括紙人之父李青偃當年的部分親筆書寫的資料都儲存在這裡——當然那些原件沒有特殊原因不允許借閱了。但是裡面的內容已經被印刷成書了,你們可以在三樓找到。”

對這番話敢興趣的絕對不止簡墨一個人,就算不是造紙系的學生,對李青偃的敬仰也是不會動搖的。

簡墨和同學們上了三樓。他本來是直奔李青偃的資料去的,但路過一架圖書的時候被其中一本極薄的書冊吸引注意力。

這簡直不能說是一本書,而是一本小冊子,不過三四十頁的厚度,夾在前後兩本大部頭中間,顯得十分瘦弱可憐,但偏偏是這樣讓簡墨產生的好奇心。

書名是《讓紙人自己選擇能力——溢階能力》。

這本書實際上是一位造紙研究所研究員寫的一項研究報告。透過抽取兩千多例初窺之賞的等級能力和他們後期成長的相關資料,以及一系列的統計和分析,這位研究員發現一個極有趣的現象。

為了最大程度保證初窺之賞的成功,很多保守的天賦者在第一次寫造的時候會低估自己的天賦等級,導致寫造出來的紙人沒有達到他們當時能力的最高值。比如某人擁有特級的天賦,但是第一次參加天賦測試的他並不清楚這一點,為了避免好高騖遠反讓第一次造紙失敗,這個人選擇製造了一個普級紙人。

這個紙人誕生後初期測評天賦為普級,然而隨著不斷地學習和成長,紙人表現出來的天賦竟然逐漸達到了特級。更讓人驚異的是,紙人的特級能力並非造紙師當初寫入原文的天賦能力,而是紙人在於這個世界的接觸中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者需要主動挑選。

研究員繼續研究發現,這種可以由紙人在誕生後自主選擇的能力只會出現在越階的情況下。比如當時造紙師天賦為特級,造出的紙人為普級;或者造紙師天賦為異級,紙人為特級或普級。同為普級或同為特級,紙人是無法進行自主選擇的。

這就很像是把1l牛奶強行倒進一隻只能裝500l的杯子裡,多餘的牛奶只能溢位在杯子外。紙人在後期的學習和磨練中把自己的容量從一隻五百l的杯子擴充套件成了一隻1l的瓶子,讓溢位來的牛奶有地方儲存。

因為這樣一種特點,研究員將這種由紙人誕生後自主選擇的能力命名為溢階能力。

一代不如一代

實際上除了初窺之賞,紙人很少會擁有溢階能力。在初窺之賞後,造紙師就大致知道自己的天賦等級了。紙人處於同階巔峰等級,比如普十三級、特七級,才有可能出現溢階現象——同階巔峰都打不到,哪會有溢位來的部分呢。

曾經有人提出,刻意製造溢階能力,然後對誕生紙實行能力新增,這樣紙人就會擁有兩種不同的能力。對於溢階能力為特級的紙人來說,這種好處或許並不明顯,但對異級來說,造紙師可以輕鬆地讓紙人擁有一種以上多個異能,比起在原文中設定同時滿足三原則的兩種不同的異能來說,前者則要容易得多。

然而當對誕生紙實施添刪改被證實基本不可能後,這種刻意製造溢階能力以獲得更多異能的想法就完全沒有市場了。作為有目的性去寫造的紙人,造紙師都願意把能力的選擇權控制在自己的手裡而不是紙人手裡,誰也不願意寫出一個紙人本來打算讓他為自己開車結果他卻選擇唱歌作為能力。與其誕生後利用忠心暗示強迫紙人選擇能力,不如自己提前設定好來得更方便更保險。

為了完善這項研究,這位研究員還做了兩項實驗:第一項試驗中,他讓八名異造師各自寫造一個普級紙人。結果發現除了一名紙人後期什麼都沒有開發,一名紙人僅開發了一項異級能力,另外六名紙人都不但擁有了一項的特級能力,還擁有一項異級能力。研究員將這種不由造紙師控制的能力再度劃分,跨一階依舊稱為溢階能力,跨兩階則稱為越階能力。紙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溢階能力和越階能力,當然他們也可以只選擇其中一項或者完全不選擇任何一項。

第二項試驗則是測試溢階能力的可控性。他將這八名異造師分成兩組,分別讓其中兩人寫造普級,另兩人寫造特級。兩組唯一的區別是在於第二組他特別新增了一個條件,要求造紙師必須將紙人的能力控制在該階,不可以出現溢階或者越階現場。

試驗結果出來後,研究員發現第一組的試驗結果同第一項試驗結果一致,紙人們都出現了溢階或越階能力,但第二組的紙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出現溢階或越階能力。惟有一名普級紙人在十年後達到了特一級水平。但研究員分析後認為這種現象只能歸結於紙人自身後期的努力和奮鬥,與造紙本身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