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晚間被孝莊叫去問話,他都沒有表現出平時一貫的彆扭和不配合來。就算福臨覺察到自己的母親似乎不甚高興的模樣,也仍然維持著笑臉把這事兒跟孝莊說了。

末了,福臨還忍不住感嘆道:“都說先成家後立業,看來還是有幾分道理的。朕看先前博果爾還是個愣頭小夥,這才幾天過去,就已經會替朕謀劃操心了。”

孝莊側目看向慈寧宮角落裡放置的冰山——她近年來越發體虛,就算三伏天熱得汗流浹背,也不敢把冰山挪近了,現在這樣不過略有點涼意罷了。

這點涼意是滅不了她心頭的火氣的,孝莊笑道:“皇上說得不錯,娶個福晉進門就是有這樣大的好處,您就是看在這一點上,可得好好厚待皇后。”

福臨本來正在高興呢,見親孃待答不理的模樣,情緒就沉了下來,再聽她有意提到“皇后”來刺自己,面色一下子就變得青白了,憤怒地動動嘴唇,緊盯著孝莊淡淡然的眉目,終究沒再說話。

他的現任皇后出自博爾濟吉特氏,是孝莊的親侄女,偏巧福臨對這位髮妻橫豎看不順眼,兩人一見面就跟烏眼雞似的鬥個不停,福臨光聽人提起她就覺得胸悶氣短,何況是在他心情正好的時候,簡直就是有意拆臺。

孝莊是臨用晚膳時聽到乾清宮伺候的人來稟報,說皇上本來怒極了,跟襄貝勒說了半個多時辰的話,情緒就好轉了。來通風報信的小太監喜氣洋洋的,皇上高興了底下人都跟著高興,皇上要不高興了底下人就都得掉腦袋。

孝莊卻一點都不高興,她那時就隱隱覺得不對勁兒,晚膳也幾乎沒用,時時讓信得過的宮女出外打探訊息,好不容易挨著福臨跟博果爾共進完晚膳。前腳乾清宮席面剛撤了,博果爾拍拍屁股走人了,後腳孝莊就趕緊把福臨給叫來了,想問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能讓福臨從大怒轉到大喜。

孝莊沒想到自己還沒開口問,福臨就主動把自己下旨讓博果爾出京前往江南的事情給說出來了——看皇帝的反應,明顯是把這事兒當大大的好事兒。

——呸,沒腦子的蠢貨,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呢!旁邊站著伺候的蘇麻喇姑都在小心翼翼觀察她的反應,孝莊恨得不輕,見福臨還不樂意自己說他,把茶杯不輕不重地往桌子上一磕,慈寧宮的太監宮女連帶福臨帶來的吳良輔都識趣而悄無聲息地退下了。

大晚上地氣得胃疼,孝莊壓低了嗓音:“皇帝,哀家問您,前朝因何要使得諸王非奉詔不能進入京城?”

福臨頓了頓,粗聲粗氣回答道:“兒臣不知。”

一肚子書又不是讀到狗肚子離去了,說這種話簡直就是抬槓了。孝莊眉梢重重一跳,強自按捺住:“那哀家問您,您年前為何要將簡郡王濟度從福建召回京城?”

“那不是因為鄭親王病重,濟度身為世子,自然應服侍左右了,這本是孝道。”福臨一下子就笑了,難掩譏諷道,“再說了,那哪能是我把人召回來的,還不是您一道太后懿旨把人召回來的?”

這確實是孝莊的意思,不過確實是為了福臨的皇權集中著想,所以當初她一跟福臨提,福臨很痛快地就答應了,調軍聖旨上的玉璽還是小皇帝興沖沖親手蓋上的呢。

孝莊捏著佛珠的手指一下子因為用力而發白發青,旋即又緩緩恢復了血色。她面無殊色從手邊把放了很久的茶盞端了起來:“全都是哀家的不是,哀家給皇上敬茶賠禮。”

福臨耍完賴後確實感覺到自己理虧了,見孝莊明明白白擺出端茶送客的架勢了,腳步一頓,猶豫了一下才告辭離開了。他對母親的愧疚之心一閃而逝,等從慈寧宮匆匆走出來,福臨深吸了一口氣,又覺得有些怨恨。

他當然知道讓博果爾出京有些不妥,不過也就是短短數月即回,難道博果爾還能掀起大風浪把他這個皇帝給掀翻了不成?福臨也不願意相信自己弟弟能這樣蠢,他都當了多少年皇帝了,親政都四年有餘,屁股下的龍椅早就坐穩了,傻子才會有謀朝篡位的念頭。

這一點上福臨是有些怨恨孝莊的,別說博果爾不會有他念,就算他有,難道在孝莊心中,別人出京三個月的謀劃就能把她兒子幾年積累的資本全盤擊潰,佔據上風?在孝莊心中,他這個順治帝該是多麼的無能無用啊?

——再說了,他送走博果爾時可是聽博果爾說得,不用讓吳良輔多跑一趟這太監還是留在宮中好生伺候皇上吧。福臨就直接寫了明旨讓弟弟帶走了,難道就因為孝莊的一點毫無根據的疑慮,還能派人把聖旨追回來?那也太不把他這個皇帝說的話當回事兒了。

福臨想到這裡,愧疚徹底無影無蹤了,撩著袍子快步走上龍輦返回乾清宮。

他氣糾糾走人了,留下慈寧宮中的孝莊也是氣得不輕。蘇麻喇姑在福臨出了正殿後就進來了,把舊茶連帶茶盞一併撤了下去,等收拾完回來見孝莊端坐在位置上一動不動,勸道:“皇上還小呢,您何必跟他置氣?”

“三阿哥眼看著都滿週歲了,他早就是當阿瑪的人了,還小呢?”孝莊才聽不進這種安慰人的皮毛話,咬著後牙槽含糊道,“橫豎在他眼中,哀家做什麼都是錯的。”

她要不是把福臨放在心尖子上,怎麼會千方百計把濟度這個甚有威望還比福臨年長數歲的郡王從前線調回來?沒成想濟度是回來了,轉眼福臨就把博果爾丟出去了,人家家兒子都是抬轎的,偏偏她生的這個,就會沒命拆臺。

其實吧,博果爾也就是身份尊貴,也沒見有多大的能耐,一來一回最多半年時間,跟濟度的威脅根本不是一個概念。蘇麻喇姑多少也覺得這次是孝莊反應過大,把小事化大了。

她可以說是看著博果爾長大的,那幫宗親小子們跟她也都很親近。孝莊年紀越大,疑心就越大,勸又不好勸,平日裡蘇麻喇姑也只能多替他們迴轉著,此時便道:“襄貝勒年紀大了,總要有點差事做,不然倒叫人說皇上的不是呢,難道還能一直白養著他不成?”

這話倒是真的,孝莊和福臨倒是壓根不介意白髮一個人的俸祿,關鍵阿哥跟公主還是有本質不同的,不是上百臺嫁妝嫁出去就能完了的。人家是太宗活在世上為數不多的兒子,要是被當豬圈養著,宗親和漢臣都得鬧翻天。

孝莊是又氣又惱,還帶著些心灰意冷,著實不想管這檔子破事兒了,揮揮手示意這個話題可以止住了。

————————————————————————————————————————

博果爾拎著聖旨回府,先跟娜木鐘提了一句,又去外院找陳敬委婉暗示他“皇兄近日多為朝堂之事煩憂,苦於無處排揎”云云,陳敬果然很上道,當天晚上就勤苦臨摹福臨的《水牛圖》通宵未眠。

娜木鐘麻利地把他出行需要的東西整理了三大車出來,搓著兒子的臉頰道:“早不讓你出去晚不讓你出去,還三個月就該抬側福晉進府了,怎麼這個節骨眼上再讓你去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