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月之後,我終於系統的瞭解到,我竟然穿到了康熙末年,而我的出生是在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那就是說還有四年,這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就該駕崩了。

對於歷史,因為前世的我雖然是臨床醫學出生,卻偏愛中醫的養生多一些,再加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迷戀上了古詩詞和具有韻味、內涵的古典樂,因此倒也有些研究。當然,也是大體的事件人物上能夠了解,涉及到具體的,那可就不會太清楚了。

而這個時候,康熙皇帝那九個能幹兒子所演繹的九子奪嫡,還是充滿了血腥的,但對於老百姓來說,關係並不是那麼大,應該說還是處於和平時期的。

瞭解到時代背景之後,我的注意力便轉移到了家庭上,因為,不管諸多皇子阿哥再怎麼爭鬥,那也和我沒有任何的關係。只要不波及到自身,那麼,便可以高高掛起,反正如今的我還不過是一個不能自理的小小孩兒罷了。

關於我重生的家庭,倒也算是有錢有勢了,完全滿足我做一個富貴閒人的條件。我父親,哦,該說是阿瑪,是嫡屬於滿洲第一旗,正黃旗的佐領之一,烏喇那拉那爾布,官拜正四品,也算是地位顯赫,但也不至於官大到,太深陷於朝中各派的勢力爭鬥中,這點也是我最滿意的。

而我這一世的名字,烏喇那拉芷嫻,除開姓,名還有點漢化,主要是康熙帝本來崇尚漢學,我這阿瑪為了投主子所好很是研究了一番,如今他自己對漢文化也很是推崇,受到此影響,便給我取了“芷嫻”這名,這個,我也是很滿意的。

“啊,九姑娘,你又不多穿一些衣服,就站在外面了,待會兒,容嬤嬤看見又該捱罵了!”

正在我望著天空想得出神的時候,旁邊傳來一聲驚呼,一件豹皮的肩披帶著一股熱氣裹了上來,讓我不禁翻了翻白眼,這五六月天的,能冷到需要這個?雖然我今年才剛滿三歲,但也不至於連這冷暖都不知,也是我平時為人要隨和,這些個丫頭說話也都越發大膽了。

“容嬤嬤呢?”我不經意的問道,不動聲色的將身上的肩披給卸了下來。當初在得知自己的乳孃稱呼的時候,我還很是有點啼笑皆非,因為,這“容嬤嬤”的名頭真是太有名了,我很疑惑的想過,難道教導的嬤嬤就一定要叫“容嬤嬤”麼?

很久之後,我對於自己的後知後覺也很是自嘲了一番,那時的我還並不知道烏喇那拉這個姓氏意味著什麼,就算對於歷史有所瞭解,但那也只是限於後世比較有名的人物,真正的名字哪會去在乎那麼多,當然現在我人更是一無所知的。

也許是鑑於我平時的行徑和歲數,這伺候我起居的丫鬟,也就沒有那麼多的顧慮和心思,聽到我的問題,思緒馬上就飄到別處去了:“回姑娘的話,方才太太叫了容嬤嬤去,說是老爺為姑娘你請了一位教讀書的先生呢。”

聞言,我詫異的看了努力作回想狀的丫鬟一眼,想想便也釋然了,在古代,女子十三歲就可以許人的,三歲就開始學習培養也無可厚非。不過,一想到那些纏人的女戒以及等書,倒是有點頭痛了,畢竟在這樣的大家族裡,崇尚的是女子的德行,但為了以後繼續這樣閒適的生活,我也得忍了。

當下的社會,女子的地位相對要低下得多,這學習充實自己也是為以後多謀求福利,我自然也得努力學習些其他有利的知識,只是,想想前世那種填鴨式教育都進行了十幾年,現在還得重新開始,似乎還真有點悲哀啊!

好在這時的女子要學習的東西比較多,在這沒有電腦電視的社會,日子也就不會那麼單調無味了吧,我就當是閒暇的消遣了,畢竟這嚴重缺乏娛樂的日子,卻也是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做了。

於是,第二天,我便跟著一個姓陸的先生學習認字、讀寫了,雖然現在的字型還不是後世的簡體,但畢竟也是差不多的,也能夠根據前生所學推斷出來,學起來倒也頗為順暢。閒時吹吹風,讀讀書,寫寫字,陶冶著情操,淨化著心境,自娛其樂,也很是悠哉,這樣的日子也頗為滋潤。

但是,好景不長,在我四歲的時候,認為我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礎,阿瑪便為我請了另外一位先生來教授滿蒙之語,這倒讓我苦惱了一陣子,因著這是全新的東西,學起來便要多花費一些心思了。

好在,怎麼說我也是具有成熟思維能力的人,雖然並沒有表現得太過,認真起來也能保持一定的進度,還讓先生誇獎良多,令阿瑪額娘很是欣喜不已。

因為我所表現出來的才華,讓他們覺得有重點培養的必要,便也令教的更為細緻了,畢竟我如今這樣的人家,女為將來也就只有聯婚一途了,如是將來嫁到什麼更好的人家,還是對家族有好處的。

而且,畢竟我還是府上唯一的嫡出女兒,自然就比妾室的女兒要尊貴些,所以,容不得他們不在我身上要多花一些心思。因為,自古嫡出庶出就是天淵之別……

要說,我是不在乎當一個完美“棋子”的,重生在這樣的時代,這樣的家族,可以過著休閒而平靜的生活,就已經足夠了。什麼理想,前世已經實現過了;什麼父母之愛,前世得到的也更是毫無保留,毫不參假的溺愛,什麼愛情,那還留存在我記憶的深處,半點不染塵埃,因此,此生,不管是怎麼樣的安排,對我來說都是無所謂的,更是沒有什麼不可接受的,青春的激情和年輕的衝動,對我而言也早已過去了。

也因為可以不在意,所以我並沒有什麼束手束腳,束縛自由的感慨,生活之於我,平平淡淡就是真,安安樂樂便是福,隨遇而安,悠閒清性,淡看花開花落,回望雲捲雲舒,做自己當做的事,過自己應過的日子也就這般過了。

而這一年,我在自家錯落有致的小院裡,過得悠哉嫻靜,外面朝堂之上則是風雲變色,暗潮急湧的,康熙大帝抱恙在身,諸皇子爭鬥雖然沒有擺在檯面上,但也進入了白熱化。

關於之後雍正的繼承帝位究竟是康熙親傳,還是篡改遺詔篡位,在歷史上都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尚無定論,雖然我思及此事,心裡也有些好奇,但完全沒有要鞠躬盡瘁,驗證事實的想法。

不說我現在本就剛有點懂事的小孩一個,就說朝廷的那些事兒,能不參合也就別去參合的好,尤其是多方勢力的糾葛之時,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每一次被冤枉,當了替死鬼的難道還會少了麼?

在我四歲這年,發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先是康熙大帝的崩逝,然後在流言四起蕭殺恐怖之中,雍正帝攜遺詔即位了。

可以說,雍正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但也是最有爭議的皇帝之一,從他的登基到他的去世,都盛行著各種各樣的傳說。不管是政治手段還是各種制度的推行,都昭顯了他是一位雷霆風行、嚴苛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