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第一次磨合

作品:《八零軍婚,大院飛來金鳳凰

川省,不知名山脈某個隱蔽的高地處,一個樹枝雜草搭起的低矮草棚就是一連的指揮處所在。

孟久安一身迷彩服正拿著這幾天偵查兵畫出的附近山勢的地形圖仔細檢視,身邊隨軍參謀鄧有為、一排排長都在等著他佈置接下來的攻防指令。

平時最注重整潔衛生的鄧有為頂著一個雞窩頭,臉上泥點子都幹成了殼,渾身上下髒得連迷彩服的顏色都看不出來了,此時也一改往日的不對付,老老實實等著孟久安話。

之所以他會有這麼翻天覆地的變化,都是因為前兩天孟久安冒著生命危險從懸崖邊上救了他。

自從接到參加本次冬訓的通知,鄧有為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會被分到孟久安的一連,他以為自己幫二連連長代過班,要隨軍也應該是跟著二連。

沒想到他被關在密不透風的大解放車斗裡開了一天一夜,睜眼看見的第一個人就是整個團部裡和自己最不對付的孟久安。

鄧有為瞬間心情複雜,要知道這種野外實戰訓練時間至少一個月起步,一想到要和孟久安朝夕相處一個月,他就覺得渾身都不自在。

孟久安對他的到來倒像是沒什麼特別反應,還一本正經地給他講起目前他們一連的營地狀況和計劃安排。

鄧有為心裡冷笑,覺得這人裝得挺好,既然要裝沒事他也會,隨即便一板一眼地和孟久安探討起作戰計劃來。

只不過兩人之間的意見分歧挺大,鄧有為越覺得孟久安就是個假面人,當著戰士們的面裝得跟沒事人一樣,實際上還是跟自己過不去,一點不聽他這個參謀提出的作戰計劃,那要他這個隨軍參謀來幹什麼!

鄧有為按照軍事學院裡教的那一套,覺得應該找一個高處紮營,佔領戰略高地和視角,以便觀察“敵軍”動向,保障自身安全。

但孟久安卻和他持相反的意見,因為目前他們所在區域的高地條件較為險峻,一面是懸崖絕壁,一面只有少部分緩坡,而且海拔較高,緩坡處已經有不少地方有積雪,溫度比低處低近十度左右不說,霧大且容易打滑。

經他判斷認為這個區域比較危險,且容易被截斷退路,應當放棄轉而選擇海拔更低的另一處林地山窩快紮營休整,待偵察兵尋找到更合適的區域,戰士們也進食休整恢復了體力,就立刻進行轉移。

鄧有為對孟久安的說法嗤之以鼻,在他看來孟久安的每一句話都精準地踩在了野外作戰教學中提到過的雷點之上,林地雖然有茂密的樹木作掩護,可就像一把雙刃劍,它也同樣能為“敵軍”提供掩護,沒有高地的觀察視角,一連被包圍了都不知道。

孟久安對此的應對措施是往四個方向各派兩個偵察兵,一遠一近實施偵查防衛任務,輪流交換位置,確保方圓兩公里以內沒有“敵軍”蹤跡。

兩人意見不同又僵持不下,但畢竟孟久安是一連指揮官,最後還是按照孟久安的意見,一連找了一個相對平緩有茂密樹林的林地快紮營,隨即埋灶生火做飯,原地休息。

飯做好了,有人去叫鄧參謀吃飯,被他拒絕了。

鄧有為認為自己才來一連第一天,孟久安就在眾人面前直接無視他作為參謀的作戰意見,絕對是故意給他一個下馬威,他心裡憋著氣,哪裡吃得下飯。

孟久安知道了這個訊息,也沒管他,有事說事,正常探討他歡迎,要搞絕食上吊這一套,他才不慣著。

人是鐵飯是鋼,誰餓誰知道!

接下來的幾天,兩人之間的作戰會議上總是硝煙陣陣、暗流湧動,哪怕只是溝通一件小事也困難重重。

這下連孟久安也受不了了,他會後就強行把鄧有為拉到了後山坡上,有什麼話攤開說,畢竟兩人還要合作帶領隊伍在深山裡作戰行軍至少一個月的時間,這樣針鋒相對下去大家日子都難過。

鄧有為能有什麼問題,他就是心裡對孟久安有意見,看不慣他說一不二的態度,還偏偏每次都被他僥倖過關,這豈不是助長了他的威風,簡直讓他這個參謀在一連裡形同透明人一般,這讓出身軍事高校自詡熟知兵法而一向心高氣傲的鄧有為怎麼受得了?

可他話當然不會這樣說,孟久安既然問他,他就拿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說,既然組織上配備了他這樣一個參謀的角色,那就應該有讓他揮作用的地方,孟久安這樣搞“一言堂”就是軍事武斷,在真正的戰場上是要出大問題的!

孟久安聽得皺眉頭,他當然知道自己不是在搞“一言堂”,一連的每次作戰會議他都讓鄧有為和三個排長,以及沒出任務的班長都參加,就是為了集思廣益多聽聽意見,及時接收到來自戰士們的反饋,有時候一些他沒想到的地方都是由排長或者班長們提醒才規避了風險。

大的方向他把握,一些突情況和細節也要及時收到反饋才能做出準確的應對。

因為會上鄧有為的言總有一種脫離現實環境的理想化,也得不到排長和班長們的響應,因此被孟久安否定的機率很大,所以鄧有為會有這種感覺他也能理解。

再加上鄧有為說的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既然組織上為每個連隊配備了參謀,那就應該讓其揮相應的作用,兩人還要合作這麼長時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孟久安決定也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試著相信鄧有為的一些意見,畢竟鄧有為是軍事學院的高材生,學過的軍事知識和脫口而出的歷史著名軍事案例遠遠過他的涉獵,這些豐富的理論知識是鄧有為的長處,他也應該秉持互相學習的態度從鄧有為身上取長補短,相信這也是組織上這次冬訓安排參謀隨軍的目的之一。

“你的意見我明白了,這幾天就當是團隊磨合的過程,大家都不要放在心上,我想聽聽你接下來的想法,對下一步作戰計劃有沒有什麼建議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