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自由辯論(六)(第1/2頁)

作品:《少年郎之前世今生

向在場師生解釋了之後,沈靈頓了一頓,這才繼續說道

“當然,在如此苛刻的律法之下,百姓們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生活,稍有不慎就會觸犯到法律,且不說那些矇昧無知的百姓,就連身處權位的群臣,也不可能忍受這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禁錮。

更何況,其實這些律法最早可追溯到秦孝公時代的商鞅變法,所以,商鞅最後引起共怒而被車裂,其下場可謂悲慘。

而秦統一六國之後,列國的富豪列申,王公貴族,大小權臣,搖身一變,成為了秦人,短時間內,他們更是適應不了秦國原有的一切律法,因此,特別難以接受,更加動言論,進行指責。

總結一句暴秦不等於暴皇,請對方不要混淆概念。

提起秦朝,很多人張口就來,秦朝暴政。殊不知,亂世必用重典,你一個剛剛組建的統一大國,如果不用重典,誰肯屈服?

重感情是好事,但感情用事就有可能是壞事,一定成不了大事。自古成就大事者,必不施婦人之仁。

秦始皇是法家的忠實追隨者,而法家一向以嚴苛著稱,法大於情,法大於理,法度凌駕萬物。

秦法是中國法制體系的雛形,秦朝也是我國第一個依法治國的法治時代。

由於法為治國之本,法不嚴則上至君下至臣民,就目無法紀,社會就會紊亂。”

蒙宛童想了想,好像在正方選手的伶牙俐齒下,自己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於是,只好再次轉移了方向

“毫無疑問,秦始皇就是一位殘暴不堪的君主。他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並且在全國各地的名山勝地,不斷地刻石紀功,炫耀聲威。

好在,他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

以至於在公元前21o年,東巡的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

提起這一點,沈靈也是覺得特別惋惜“秦始皇勤勉勤政,天下人皆知。經常挑燈夜戰處理政事,工作上,不是996,而是oo7。

就連你所說的,始皇帝五次巡國,在顛簸厲害的馬車之上,他依然還坐在上面批竹簡、寫小篆。

最終,才在第五次巡國考察民生之時,活活給累死在沙丘。

縱觀歷史,秦始皇帝是真的了不起,功蓋三皇五帝,不是吹的,而是鐵一般的事實,後代歷朝,不管是後人或是史書,再怎麼抹黑秦始皇,但是都掩蓋不了秦始皇的輝煌和成就。

當然,也可能正是如此般過於輝煌和過高的成就,後代帝王都不願意去歌頌他。

可悲、可嘆、可泣!

想我大秦,始皇帝開創千古第一帝國,建立起了萬世不朽之功勳,竟被世人誤解為千古第一暴君,實乃華夏之悲哀,事實扭曲成如此境地,你我炎黃子孫,於心何忍?”

沈靈作為一名正方選手,從剛開始的不緊不慢,娓娓道來,直到到後邊的舌燦蓮花;從剛開始的輕言輕語,到後來激情昂揚。

令主席臺下所有的師生們,全部感到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大家紛紛鼓掌,為沈靈剛才這一段說辭大聲叫好。

幾番明爭暗鬥,數次言語交鋒,蒙宛童感覺到自己已經到了山窮水盡之時,最後不得不放棄了辯論

“好吧,我承認,在統一大業上,秦始皇確實有著豐功偉業。

但是,我要說的是,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合合分分。

歷史總是向前,即便沒有你所謂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在華夏的大地上,以後也會有漢始皇,唐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