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一二三四五六(第1/2頁)

作品:《少年郎之前世今生

因為精彩在前,壓力倍增,所以蒙宛童說完之後,再次以愧疚的眼光看了看觀眾之後,這才繼續說道

“第一、剛愎自用、挑起戰爭。

秦始皇為了殲滅六國,先後動用上百萬的兵力,連續十年征伐頻繁、生靈塗炭,使得七國人民飽受戰火流離之苦,無數個家庭妻離子散,到處都是硝煙瀰漫、白骨皚皚。

第二、壓迫民眾、怨聲鼎沸。

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幾項重大的工程建設,滿足自己窮奢極欲的生活,昏庸無能、貪得無厭,不惜對民眾賦以重稅,過了廣大人民的承受力,故而明顯加劇了人民的災難。

最後在秦國,出現“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裳,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嚴重狀況,以致於民不聊生,百姓們不得不“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

第三、大型基建,濫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自成王之後,他連年大興土木、四處征戰,新建巨大的驪山陵墓,建造豪華的阿房宮,再加上築長城,修直道,通靈渠,幾乎每一項,都需要消耗民夫數十萬人,最高達七十萬人以上。

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萬人。

他把個人的喜好,凌架於國家和人民之上,為了動員人力和籌集費用,大大增加了租賦力役的徵。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迫使成千上萬的農民脫離農業生產,百姓們苦不堪言,流離失所,更是出現不少人命傷亡、屍橫遍野,社會經濟更是遭到了嚴重破壞。

第四、刑法嚴峻,為人殘暴。

秦朝法令十分嚴苛,刑法極其嚴酷,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百姓被罰充苦役或慘遭酷刑。

秦法之濫殺政策,百姓恐慌,人人憎惡,天下苦秦久已,至今,人們依然都把他作為暴政的代名詞。

實施暴政統治,激化了社會矛盾,導致秦朝短期而亡,大大抵消了他的歷史功績。

第五、統治思想,焚書坑儒。

秦始皇為了防止百姓反抗,維護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威,統治人民的思想,進行洗腦,頒佈禁書令,大肆收繳焚燬各類書籍,造成重大的文化損失,不顧民生毀滅文化。

接著,還坑殺非議朝政的儒生,多達四百餘人,一手締造了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事件。

粗暴野蠻的“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損失。

第六、好大喜功,自滿驕傲。

他一統六國,是取得了一些成績,然後,他就大修道路,方便自己出行,前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天下,在名山勝地刻石立碑,炫耀聲威,歌功頌德,宣揚自己的功德,導致民怨沸騰。

同時,還自詡功過“三皇”、德兼“五帝”,故兼採古代共主之尊號而合為“皇帝”,用作自己之專稱,同時將本應人人可用的“朕”字,佔為已有。

至於其他的,他自己長相醜陋,但是依然色字當頭。據傳,那一日,只看一眼孟姜女,就意欲佔為已用。

如此之例,枚不勝舉,數不勝數。最後,聚三千美女於後宮,供自己玩樂。

他強搶豪奪,令六國諸多貴族等遷居咸陽,進行屈辱,以上等等,其行為令人指、罄竹難書。

秦始皇被很多史學家稱作是一位暴君,暴虐無道,冷酷無情,為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