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第1/2頁)

作品:《炮灰真世子科舉逆襲+番外

它們極大的增加了紡織機的織布效率,把不少婦人從以前看不到盡頭的辛勞中解脫,尤其是由大部分婦人組成的紡織廠規模, 更是不容小覷。

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只用在個人, 只能改變一家一戶的經濟問題,可是形成規模的紡織廠, 卻能一定程度的改變周遭的經濟。

畢竟原材料數量上去, 織布速度上去,如此大量紡織的情況下, 紡織廠附近的布料生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事。

可就算布料價格降低, 布行的人依舊有錢賺,而給他們從源頭供貨的紡織廠更不用說,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線,其中最受益的則是百姓們。

雖然布料多了, 也會一定程度上損害他們的利益,可是他們得到的卻比失去多的多。

這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更不用說百姓們有錢了,又帶動周邊其他的經濟,所處的縣城就像活了一般。

上元縣縣衙現在已經不靠收稅作為大頭收入,而是變成紡織廠源源不斷的利潤, 百姓稅收則成為縣衙收入裡的一小部分。

這樣一來,有錢的縣衙就可以騰開手去做別的事情, 比如造橋、修路, 這對官員們來說,可都是實打實的政績。

等池雲亭在草稿上寫完, 通篇都是乾貨, 沒有一點水分。

而此時時間已經到了中午, 考生們都是各自帶飯,帶什麼的都有。

有粗糙的饅頭燒餅,還有的葷素搭配,用鍋子一熱,香味直在考場飄出老遠。

當然以上這一切很難和身處臭號附近的池雲亭等人扯上關係。

到飯點以後,臭號的考生們相顧無言,實在吃不下去任何東西。

好在院試兩場都是隻考一天,等下午他們交完卷就可以離開。

想到這裡,池雲亭強打起精神精神,趕緊看下一題,打算早點寫完交卷。

第二題是首五言六韻試帖詩。

詩的題目為《梅》。

此時正值三月,正是賞梅時節,這首詩出的十分應季。

梅、蘭、竹、菊有花中四君子之稱,它們不止美麗,還有被人賦予的更深刻的含義。

比如梅花,迎寒怒放,有勇往直前、自強不息等品質。

這樣一來,這首詩的思路就很好確定。

可同時,也因為梅花聲名遠播,為它寫詩的人不計其數,已經把梅變成一個大眾題材,這就意味著這首詩很難讓人寫的出彩。

池雲亭沉思片刻,開始閉目在腦海中回想史書裡,能和梅花品質般配的歷史人物。

沒辦法,寫梅花傲骨的詩人眾多,他只能另闢蹊徑。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池雲亭在草稿上修改著詩,等把詩完成的差不多,就又檢查了一下八股文,而後就開始謄抄。

而其他身處臭號的考生們又何嘗沒有加快速度,他們不少人心中悲憤,先是流年不利的分到臭號附近,寫字時難免分心,最關鍵的是考題他們一知半解,今年院試,可謂處處倒黴。

相比起他們,處於前排聞不到味道的考生們倒是好許多,也更為從容,心態也更寬。

終於,過了晌午飯點後,一個身處臭號的考生面色泛白,實在撐不下去,趕緊舉手交卷。

等衙役們收走他的考卷,考生立馬收拾考籃,迅速把東西一裝,快步遠離臭號附近。

他的離開好像是引子,之後其他臭號旁的考生也三三兩兩的交卷,池雲亭謄抄好以後,待考卷筆墨幹後,也成為他們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