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以後,龔秀英看著池雲亭笑道:“都是雲亭你幹什麼什麼出色,倒叫我差點忘記你還要讀書呢,自然是雲亭你的學業更為重要。”

饒是池雲亭臉皮不薄,此時也被龔秀英誇的臉色微熱,畢竟這都是人家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創始人的功勞。

“秀英,秀英,你在哪兒?”院子裡突然有人大聲喊道。

龔秀英不由起身,道:“娘,我在這兒呢。”

龔秀英母親快速循聲而來,臂彎處還挎著一個包袱,看到龔秀英急道:“你這孩子,這馬上就到晌午了,怎麼還有閒心在院子裡站著,快快,娘把你過年的衣服帶來了,你趕緊換上,等到時候縣令大人的嘉獎來了好歹體面些。”

“你這孩子,這麼光宗耀祖的事情怎麼沒跟爹孃透過氣呢,虧我們還是從別人嘴裡知道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是你做出來的!”

天知道龔秀英母親和龔秀英父親去縣衙門口隨大流的湊熱鬧,然後就被速度飛快的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驚呆,當時龔秀英母親還打眼一掃,跟龔秀英父親說她看懂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是怎麼做的,等回去就把它們做出來。

正當夫妻兩個暢想以後家裡的布織的有多快,能增加多少收入,然後就聽縣衙的人說做出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的人叫龔秀英,夫妻兩人當時就懵了。

等反應過來,他們生怕是一個和自家閨女重名的人,仔細確認後,就是他們家龔秀英,現住在慈幼局。

整個上元縣名字叫龔秀英的人有多少夫妻兩個不知道,可是他們卻知道,整個慈幼局,精通木工和叫龔秀英的,只有他們家閨女一個。

“你可不知道,我和你爹當場樂壞了,就差站出來大吼認閨女,之後我們連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都沒看完,就趕緊回家給你拿過年穿的衣裳。”龔秀英母親道。

龔秀英看了一下,“那我爹呢?”

“你爹暫時沒來,他這會兒正高興的通知家裡的親戚和街坊四鄰呢,說一定要把人都帶過來見證你獲得縣令大人的表彰。”龔秀英母親道。

龔秀英:“……這可真不像我爹平時的性子啊。”

其實她的性子是有些隨爹的,很難想象平時性情內斂的父親會情緒外露的通知大家。

“那是,你爹這輩子沒什麼大出息,他平時就是想吹也吹不出來啊,倒是你這次表彰這次過後,信不信你爹的性子一定大變。”龔秀英母親笑道。

很快龔秀英裝扮好,換上過年的衣服出來,此時院落已經清掃乾淨,連片落葉都不見,等龔秀英走向慈幼局的門口,看到諸多目光朝自己望來,眼中帶著無比的熱切,她心頭微慌,下意識垂眸。

卻不想她胳膊猛地一緊,是母親靠近,並挽住她的胳膊。

龔秀英母親聲音不再像之前那樣大,說的話隔著門都能聽見,這次只有龔秀英一個能聽到:“秀英啊,娘知道今天過後,你就再也不是爹孃的秀英,而是會變成大家的秀英,他們中有的人會盼望你好,有的人會盼望你壞,不過你不用怕,你只要知道,我們就在你身後,你只要一直往前走,別回頭就行。”

說完龔秀英母親駐足,手在龔秀英背後微微用力,把龔秀英往前溫柔一推。

“秀英,那個紅衣服的姑娘就是龔秀英!”龔秀英腳下向前一步,人群裡有認出龔秀英的人激動道。

龔秀英卻在此時回眸,看著站在自己身後的母親還有一眾親友,前方是對她態度熱切的陌生眾人,她知道他們所求,直到這時,她才隱隱察覺到自己究竟揹負起什麼。

不過,這是她選擇的路,她不後悔。

龔秀英回眸,迎著前方各色目光,臉頰略顯羞澀拘謹,腳下步伐卻越發堅定。

“秀英姐,你一定能行的!”慈幼局門口,池雲亭和謝蟬衣給龔秀英加油加氣道。

很快就到晌午,縣衙的衙役們從縣衙到慈幼局一路敲鑼打鼓,熱熱鬧鬧,途中不知吸引多少人,全都湧進這條向來蕭索的青石巷。

除此之外,衙役的隊伍里居然還有一頂官轎,看到那頂官轎,圍觀眾人譁然:“縣令大人也來了,居然是縣令大人親自表彰!”

縣令大人親自表彰無疑是最高榮譽,圍觀眾人反應過來,紛紛後退趕緊讓縣令大人進去。

待到慈幼局門口,轎伕壓轎,楊縣令身著官服,戴官帽,掀簾出轎。

“恭迎縣令大人!!!”慈幼局眾人齊聲道。

案桌上,香爐內的香嫋嫋燃起,慈幼局眾人神色肅整,龔秀英站在最前面,就連管事也後退半步。

楊縣令則身著官服站在案桌另一邊,從袖中取出蓋了官印的文書,當場大聲宣讀。

“今有上元縣女郎龔秀英,作飛梭織布機、豎紗錠紡線車等社稷利器,乃天下女郎、木工之表率,故官府賞銀百兩,其人、其事入地方誌……”

這些話就算不用人翻譯,大家也基本聽得懂,不由睜大眼睛,驚撥出聲:“天哪,一百兩銀子,我全家幹到死也掙不了那麼多錢。”

“入地方誌啊,這是名垂青史啊!”地方誌負責記錄當地的人和事,非大事不可上,而現在龔秀英已經是其中一員。

“她娘,我們閨女真是太有出息了!”慈幼局外面,龔秀英父親緊緊抓住龔秀英母親的手,兩人一起看著女兒,激動的熱淚盈眶。

等楊縣令唸完文書上的內容,龔秀英雙手恭敬接過,隨著文書一同送過來的還有一百兩銀子。

看到銀子,龔秀英眉頭微皺,有些欲言又止,可是這裡不是說話的好地方,龔秀英只能把一百兩銀子從衙役手中接過來。

等之後龔秀英才知曉縣令大人已經給了她賞銀,今天又給了一筆,因為縣令大人想要她教導上元縣的木工們,爭取用最快的速度把傳統的穿梭織布機和橫紗錠紡線車都換成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那一百兩,大半都算龔秀英的工錢。

“大人放心,民女定不辱使命。”龔秀英堅定道。

“縣令大人真是愛民如子啊!”圍觀的百姓們激動道,原來那一百兩銀子是縣令大人為他們上元縣的百姓出的。

想想他們家裡傳統的織布機變成飛梭織布機,織布速度變得飛快,眾人全都期待起來,心裡對楊縣令這個本地父母官越發崇敬愛戴。

其實百姓們想要的並不多,只少許一點就能讓他們感恩戴德,楊縣令的舉動無疑讓他徹底虜獲了上元縣百姓的心,讓連任兩屆的楊縣令在上元縣聲望達到頂點。

青石巷裡裡外外很多人,楊縣令就沒有在慈幼局久待,臨走前楊縣令環視了一下,並沒有看到池雲亭的身影,正當他準備離去,池雲亭帶著昨天寫好的文章終於趕上。

楊縣令看到池雲亭有些想笑,等池雲亭近前道:“這麼快就把文章寫好了?”

他今天是特地來表彰龔秀英的,並沒有想著池雲亭能這麼快就完成一篇文章,可池雲亭就是完成了,楊縣令接過後粗略一掃,就把文章收好準備等回去再看。